探究地质灾害勘察中的相关问题

2014-07-09 20:25暴东升王奎
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4期
关键词:灾害环境

暴东升 王奎

【摘 要】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受地质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只有进行有效地地质灾害勘察,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形成机制,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减少和避免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和整个社会、环境发展的损失。

【关键词】地质灾害勘察;地质灾害防治;成灾因素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地质和地貌条件十分复杂,是世界上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2008年5月的汶川8.0级地震、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等,都给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而充分了解地质灾害的勘察与防治,对于有效减少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十分重要。

地质灾害勘察中的相关问题:

1 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勘察的特点

地质灾害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自然地质灾害,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第二类为人为地质灾害,是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在我国,有50%以上的地质灾害都是人类行为造成的,尤其是因为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特征包括:(1)房屋损坏、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损毁厂矿、城镇、学校等工程设施;(3)铁路、公路路基垮塌,桥墩被毁,阻碍交通,威胁交通安全;(4)地下水短缺,使得附近居民、牲畜饮水困难,威胁其人身安全;(5)房屋损毁,人群聚居到一处,会产生严重的卫生问题,发生瘟疫、传染病等问题;(6)电线杆倒塌、折断,线路中断,会对通讯、输电等工程造成危害。

在进行地质灾害勘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研究灾害体的稳定性时应充分认识其地质结构,从根本出发;(2)除了注意灾害体本身以外,还应注意其周围的环境条件,从区域因素中寻找灾害体的演变过程和原因;(3)关于稳定性的计算方法,目前还未研究出普适性的方法;(4)重视地质变形原因的分析,并将它与外界诱发因素联系起来研究;(5)地质灾害勘察强调经验性,不应凭空想象,而应多做实地考察。

2 地质灾害勘察的目的、方法及任务

地质灾害勘察的目的,是为了能“科学地确定地质体的特征、稳定状态和发展趋势,为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性,论证地质灾害防治的可行性和比选防治工程方案,最终为确定是否需要治理、采取躲避方案或实施防治工程等不同对策提供依据。”[1]

地质灾害勘察的方法,应遵循简便高效、经济合理、节约时间的原则:(1)应优先选取主要的、简便易行的、基本的、覆盖面大的和节约成本的勘察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在本地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勘察工作,基于勘察技术的可实现性、经费的可行性、方法之间的互补性进行配置选择;(3)按照点-线-面的顺序开展工作。

地质灾害勘察的任务,主要包括:(1)查明地质灾害体的特征以及其形成的原因、和地质环境之间的联系,即查明地质灾害是自然演化而成还是人为原因造成;(2)分析地质研究灾害体的成因机制,建立其地质概念模型和地质力学模型;(3)预测地质灾害体的发展趋势,评估灾害体会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危害性。

3 地质灾害的勘察与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最大特点是复杂性、隐蔽性和多样性。它的主要技术措施有:(1)工程治理技术,这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2)生物治理技术,即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能够有效地恢复生态平衡,改善环境;(3)避让措施,包括雨天避让措施和搬迁避让措施,前者适用于灾难隐患点和变形斜坡,危害性不是太大的情况,后者适用于危险性大、对于当地居民人身安全有严重危害的情况。[2]

地质灾害的勘察就是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有效的指导,所以做好地质灾害勘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3.1 对于进行勘察的地质灾害点要有选择性地进行治理

在决定对于所勘察的地质灾害点是否进行治理时,应考虑两个条件:治理的经济效益和治理的可能性。倘若对一个地方进行完地质灾害勘察工作后,发现该地区形成的地质灾害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或即使治理后也无法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那么就没必要进行治理工作,可以采取其他方法如搬迁等措施来解决,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和时间上的浪费。

3.2 注意地质灾害勘察与一般的工程地质勘察的不同之处

一般的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是为了弄清工程建筑的地质构造情况,以便为工程建设和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而地质灾害勘察除了察明地质构造情况外,还应找出地质灾害的成因和运动机制等方面。地质灾害勘察在填写相关报告时,应特别注重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灾情调查和灾情评估。这样才能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依据,如果只是按照一般的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进行勘察任务,那么就无法查清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和机制,地质灾害的防治任务便无法有效地开展。

3.3 地质灾害勘察应与地质灾害防治紧密结合

须知地质灾害勘察能够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有效地指导,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施之前,必须要实地考察,进行地质灾害勘察,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形成机制的充分了解,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制定,这样防治工作才能更加有的放矢,达到节约高效。此外,在进行野外调查工作时,不能过于僵化,只依照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治理,而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向民众学习当地的灾害防治措施,活学活用,灵活变通,这样才能制定出最为合理的防治方案。

3.4 应对灾情的严重性进行评估

地质灾害指的是“给人类生命财产引起一定的损失和破坏环境的事件”[3]倘若某一事件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对人类生命财产、社会发展造成影响,或者对生态环境、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影响甚微,那么就不能成其为地质灾害,而是一种普通的地质作用。例如深山荒林中发生的泥石流现象。所以我们在勘查中首先应判断此事件是不是地质灾害,其后再判断此地质灾害所引发的灾情的严重性,并对其进行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应从其对人类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产生的影响全面分析,做到准确评估。

3.5 地质灾害防治应基于成灾因素的研究调查

在进行地质灾害勘察的过程中,应将成灾因素的研究调查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成灾因素是发生地质灾害的源头,只有查清楚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如引发泥石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气降水,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那么在进行防治时就不会去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问题,只能解决表面问题,不能触及根本。

综上所述,诚然,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和精神损失,阻碍了社会发展的脚步,但只要我们进行仔细的地质灾害勘察,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形成机制,制定正确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将两者紧密结合,就能有效地减少损失,避免更大伤害。

【参考文献】

[1]姚远清.对地质灾害勘察和防治的探讨[J].大科技,2013(15):190.

[2]董千里.浅谈地质灾害勘察与工程治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2(7):169-170.

[3]李亮.在地质灾害勘察中相关问题探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3(8):224.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灾害环境
环境清洁工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