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成才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

2014-07-11 17:35邱建生
成才之路 2014年17期
关键词:情感因素成才初中语文

邱建生

摘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学生成才保障,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因素;成才

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任务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另一方面是陶冶情操,启迪思想,塑造美好的人性,助力学生成才。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目前阅读教学,很多教师往往注重对课文结构、语言表达、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理性分析,忽视学生对文章内容情感体验,忽视对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培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应提倡多一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审美活动。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关这方面的体会。

一、深情朗读,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

学生通过听有感情的课文朗读,能初步领会课文内容,同时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和文章中的人物共悲喜,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例如,《背影》是朱自清于1925年10月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它描写了在祖母亡故回家奔丧之后与父亲在车站上别离时的情景。全篇文字洗练,意境深邃,学生听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的朗读,字里行间那淡淡的哀愁,就会涌上心头。仿佛文中的我就是自己一样,很多学生还深深为之感动,以至于热泪盈眶。记得有位语文教育家讲过这样一句话,“任何讲解都比不上一次有感情地朗读更能感动读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明读者已经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理解了,已经体会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其实就是读者在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朗读都很重要。

二、创设情景,让情感体验走进课堂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文质兼美,情文并茂。它们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人物故事,彰显了人世间的美好感情。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阅历的局限,学生在阅读中,对作品的感情体验往往欠丰富,欠深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往往能够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文写小浩波到病房探望因中风而昏迷不醒的阿婆。阿婆已经昏迷了三天三夜。可听到小浩波的喊声时,阿婆“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发出了三天来的第一个声音:浩——波——”讲到这里,有的同学感到奇怪:为什么小浩波能唤醒阿婆?我就问学生:阿婆与小浩波的关系怎样?答:非常亲密,是阿婆把浩波带大,阿婆最疼爱小浩波,小浩波也最疼爱阿婆。老师说:对,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可见亲情的力量是无穷的。亲人间的关怀和爱抚也有助于战胜疾病。这样,同学们既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又学会了怎样关心别人,怎样接受别人的关爱。

《永久的悔》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散文,课文一开头就点明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不该离开自己的家乡,不该离开自己的母亲。很多学生读到这里就不太理解,我们来学校读书,不也是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吗?长大了还要离得更远呢,为什么我们不觉得后悔呢?学生听了有感情的课文朗读后,我就引导同学们体会:这与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有关,与作者小时的家境有关,作者的童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苦难之中最能体现出母亲的爱子深情,以至于后来母亲经常对宁大婶子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包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讲到此处,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禁潸然泪下。我已年过四十,对亲人的生离死别也已经历多次,所以情感体验就更加深刻,我想此时此刻,我的学生们一定也深受感染,教室很安静,只听到小声抽泣的声音。

课堂教学中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释放,形成情感活动、审美感受和思维分析,语文课才能充满活力和魅力。

三、进入“状态”,适应文章的感情变化

在课堂上,教师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情绪。或喜或忧,或激动或宁静,都要与文章的感情一致,并随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这样就能调动一切教学手法,通过语言、表情、手势来把文章的意境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老师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桂林山水歌》是一首借景抒情的陕北民歌。开篇第一节“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诗人用神姿仙态来比喻桂林的山的美,以虚拟实,妙不可言,但是“神仙”是大家既熟识又陌生的,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回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画面。然后用舒缓惊异的语调讲述:“缥缈白云间,恍惚走动着一个个传说中的神。朦胧雾色中,隐隐约约有无数仙女在翩翩起舞……”同时,我的脸上也露出神秘喜悦的神色,同学们也渐渐进入了诗歌的意境之中。

四、激发趣味,让科学小品文一样受欢迎

大家都知道散文、诗歌之类的文章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而说明文就比较难了。旧版教材中的说明文知识性有余,趣味性不足,在课堂上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这是过去旧教材中的一点不足之处。改版后的新教材中的说明文焕然一新,生动活泼,可以说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选进教材中的大都是科学小品文,如《卧看牵牛织女星》作者是以讲故事开头,把有关牵牛星和织女星等文学方面的知识融入故事之中,娓娓道来。学生在学习中可谓一举三得。既了解了有关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又怡情悦性,受到美的熏陶,更从文中领悟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宇宙无限,人生短暂。但人类的伟大之处在于能揭示自然的奥秘,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还有像《莺》这样的课文,简直可以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应该让学生多去读,在朗读中同样可以激发感情,体验内在的美。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内在美,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沐艳.以情感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J].中国科教

创新导刊,2009(21).

[2]杨海芳.情感——阅读文本的永恒主题[J].阅读与鉴赏,2011

(5).

[3]胡仁祥.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的暖流[J].新课程研究,2007(10).

[4]韩鹏.如何于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山东教育,2004(32).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船塘中学)

猜你喜欢
情感因素成才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网络学习社区中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