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营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2014-07-11 19:03张秀新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张秀新

摘 要:人力资源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将对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东营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202-02

近年来,东营区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面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截至2013年底,全区各类人才总量约5.53万人,占按地方人口的22.28%。

一、东营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

1.人才工作环境不断优化。成立了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机制。制定了《东营区“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席技师等杰出人才评选办法,区财政设立了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对相关杰出人才进行奖励。大力宣传人才政策、人才工作典型案例以及优秀人才事迹,广泛开展评先树优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人才工作氛围。

2.人才载体建设稳步推进。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了以山东蓝海餐饮培训学校为龙头,社会、企业及各类民办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重点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加强人才载体建设,创建了东营胜利工业园区,先后建成博士后流动站3个、企业科研机构20余个。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成运行了集人才交流、创业指导、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黄河三角洲油地军校就业联动服务中心,成立了黄河三角洲油地军校人力资源协会,与威海、临沂等15家就业管理机构及山东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签订了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合作协议。

3.人才队伍力量逐渐壮大。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校主渠道作用,提高党政人才综合素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机制,实施分类指导,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外出参观考察、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打造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广泛开展拜师学艺、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技术攻关等活动,积极培育技能领头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党员队伍、村干部队伍“三位一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新格局。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区、镇街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实施“居站分设”改革,建立起“五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体制。截至2013年底,全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分别达到2 295人、30 710人、3 985人、8 352人、5 486人、4 513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综观东营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东营区人才总量相对较少,且绝大多数集中在服务业、教育、卫生等几个行业,其他行业人才紧缺,农业领域尤为明显,这种人才分布现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二是区域分布不均衡。东营区现有高素质人力资源,大都集中在区直党政机关及区属的几个重点企业,镇街、村居(社区)及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则分布较少。同时,由于缺乏合理的政策导向和相应的竞争激励政策,导致人力资源从发达区域向落后区域的流动不畅。三是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的高技能人才,占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不到10%;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所占比重严重偏低,仅占专业技术人才的3.68%,有科研成果的人才更少;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更是稀缺。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把实施人才战略放在突出位置上,不同程度的存在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重人才利用,轻人才培养;重生产投入,轻人才投入等现象。二是企业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部分企业尤其是成长型企业受短期利益驱使,更愿意引进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下转211页)(上接202页)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对人才的持续引进与培养不够重视。三是人才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与大中型城市相比,东营区在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公共服务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部分人才在住房、家属工作、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需求;另外,东营区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居多,技术密集型相对较少,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产品层次不高,具有竞争优势的项目少,还不能很好的吸引和留住人才。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经信、民政、农业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强力助推我区人才工作的提档升级。

2.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深入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着力提升干部人才素质,重点培养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急需人才。重点围绕高效生态经济、蓝色经济、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大幅度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3.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对现有人才结构进行盘活性调整,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培养教育,定向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紧缺人才和后备人才。以增强职工技术水平特别是就业、再就业能力为重点,加强各种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区、镇街、村居(社区)三级实用人才工程,积极开发乡土人才。以各种创新活动为载体,加快培养社会工作等专门人才,促进人才在城乡、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组织中的合理分布。

4.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深入研究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流动、激励、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公平公正的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确保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真正使东营区成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高地。

参考文献:

[1] 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赵军平.东北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责任编辑 王玉妹]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开发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经济发展影响
中小型城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
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安排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