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秋雨上学”谈写作能力的培养

2014-07-16 22:47薄正元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余秋雨秋雨书信

薄正元

余秋雨先生被公认为当代散文大家。我最近才拜读《秋雨文集》,从《借我一生》中了解到原来这么有名气的作家写散文却是“半路出家”,早期从事的基本都是戏剧理论创作研究,辞职之后才以“写散文为生”。在回忆性散文《借我一生》中,余先生回忆了幼年时期接受启蒙教育和奠定扎实写作基础的过程,我感觉对今天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启示。

余先生四岁入学,可谓是超前入学的儿童。一个四岁的小不点儿,在学校用毛笔写字,常常满手满脸是墨汁,每次下课老师们还得抱着他去河边清洗,再抱着他赶回教室上课。由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自身的聪颖,他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以至于学习成绩优于比他年纪大得多的同学。

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余先生对老师的评价却是 “老师们人都很好,但课讲得不好听,我每堂课都在等待着下课的铃声”。为什么?他讲了一段老师教学的故事。据说这次学校请了一位老师的老师来学校讲课,连文化水平较高的妈妈也敬仰得不得了,带着秋雨从家里来学校,和老师们一起听这位老师讲课。这位老师讲的是语法,整堂课分析这样一个句子:周老师看了王老师一眼,回过身来对李老师说:“昨天下午刘老师和赵老师都问我‘前两天孙老师带病为朱老师补课的事情,是不是该让周校长知道?”这位可敬的老师对这句话的分析,“语法概念说了一大堆,黑板上画出来的语法结构线已经像一堆剥了皮的老麻,丝丝缕缕缠得人头昏脑涨”。在听课回来的路上,妈妈对秋雨说:“如果你读书读上去,最后变成了这种学问,那宁可不要去读书了。我听你舅舅说,过去英国人为了把印度人搞蠢,就给他们编了一套特别复杂的英文语法书,一学就傻……”因此,妈妈把这种做学问的称作“书毒(蠹)头”。

这种所谓的“书毒(蠹)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书呆子”。在余秋雨妈妈的心目中,与其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不如不读书。那该怎么办呢?好在妈妈和祖母都是非常明智的女性,她们给小小的余秋雨打了预防针,同时也为他铺就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这条道路是什么?原来,余秋雨老家的村子里没有人识字,而妈妈是从上海来的知识女性,在当时的村子里成了唯一能够用文字和外界沟通的人。因此,她不仅在村里教老乡读书识字,而且代写、代读家家户户的来往信件,还义务为社里当会计记工分、算账。此时,她和婆婆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自己多年来的义务劳动压在了小秋雨的头上。这样一来,小秋雨便每天代替妈妈为队里记工分、算账,还代写、代读家家户户的来往书信。这一年,余秋雨才七岁。

妈妈把这件事情交给余秋雨之后,便再也“不闻不问”,没有“扶上马,牵一阵”的意思,彻底放手了。从此,村子里那些漂泊外地的人们便接到了一封封这个七岁孩子书写的书信,而他们在外地和家人们沟通的书信,也由这个孩子诵读给他们倾听。人间的亲情友情、酸甜苦辣,就由这个不谙世事的小不点儿相互转达。乡亲们从开始的疑惑渐渐地变成了依赖。所以余秋雨先生说:“我的童年,是由一封封农家书信、一笔笔汗水账目滋润的。正是从这间小屋起步,开始阅读中国大地。”

由此我们可以定论,余先生的成功之路就是由他妈妈精心铺就的。另外,从小学高年级开始,他就阅读了一些藏书,施耐庵的《水浒传》,巴金的《家》《春》《秋》,还有《石头记》……正是由于深入实践的应用文写作和阅读,使他在写作的道路上从崭露头角到大显身手,终成一位戏剧理论和散文大家。

这些事实可以为我们这些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借鉴。毫不讳言,现在我们的很多学生提起写作文,是“满纸抄来言,一把辛酸泪”,只要写作文,就离不开这个《作文大全》、那个《获奖作文》。愁得语文老师一筹莫展,我想这种现象不是一时的,也不是一地的。难道作文真的就那么难吗?我感觉可以从余秋雨先生的经历中总结几点。

一、应用文写作有效提高写作水平,锻炼文字表达能力

余秋雨先生七岁就代写、代读一封封农家书信,这些书信都是一声声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间的问候、叮咛,饱蘸着人生的真情,可以说,没有一句空洞的言辞、呆板的说教和虚假的情谊。而这个只有七岁的孩童也去揣摩大人们的心思,想办法怎么用语言文字、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用语言演绎真情。

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对书信陌生了,可是人与人间的交流还在,只不过改变了方式。语文老师们可以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多用电子信息交流,借以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锻炼表达能力。

二、提高学生创作的观赏性、持久性

学生作文的模式化已经成为可怕的通病。现在仍然有些教师和社会上的作文辅导班,热衷于传授所谓的高效作文模式,促使学生的创作走向僵化。有的学生把一件事从小学写到初中,又从初中写到高中。难道真的没啥可写的吗?作文的形式也是一成不变,只是为作文而作文。我们不妨尝试让学生把诗歌改写成散文,把小说改成剧本,变换写作方式。同时要养成记日记、写随笔的好习惯。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创作的观赏性、持久性,也能提高创作兴趣。

三、关心时事,有效阅读

学生知识面狭窄,看问题深度不够,这些都是“光看光听不思考,泛泛阅读不动笔”的结果。这也是导致作文缺乏新意,没有创意的根源。所以要动员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参与、议论、研究、思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平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不愁作文无话可写。

猜你喜欢
余秋雨秋雨书信
余秋雨投其所好
记得告别时秋雨淅沥
〈홀로 한가롭게 거닐다(獨自閑行)〉풍부한 인간성과 본성의 지혜
秋雨的自述
别有用心
《文化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