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组合对太子参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2014-07-16 08:57曹国璠赵凯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太子参

曹国璠 赵凯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不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措施对太子参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子参的产量鲜重分别与块根鲜重、块根长度、块根直径、须根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下茎节数之间呈负相关,总体而言,各因素最优组合为A3B3C2D3,即栽植深度为11 cm,土壤消毒液为代森铵,基肥施用量为草木灰1 500 kg/hm2+磷肥 450 kg/hm2 +复合肥22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发病严重时,7~10 d喷1次50%多菌灵1 000倍液,连喷2~3次。

关键词:太子参;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67.5+3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194-03

连作障碍在农业生产上普遍存在,国内外对设施蔬菜[1-4]、大豆[5-6]、辣椒[7]等农作物连作障碍作了大量研究。目前我国约40%的药材供应主要依靠栽培品种,而大多数栽培品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连作障碍问题,有些栽培药用植物的连作障碍问题相当突出。本研究以太子参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太子参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开发利用太子参资源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太子参品种为拓参1号,由福建省宁德市拓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

1.2 方法

试验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4个因素分别为栽植深度、土壤消毒液、基肥施用量、药物稀释倍数,每个因素分别设置3个用量(表1)。试验在太子参6年连作土壤上进行。试验共9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共27个小区,各小区面积为1.2 m×10 m。

2.4 不同防控技术组合对太子参地下茎节数的影响

由图4可知,太子参地下茎节数与产量鲜重之间呈负相关,且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r=-0.043。

由表2可知,A1(A2)B3C1(C3)D2(D3)为本试验的最优水平组合,即栽植深度为5 cm或8 cm,土壤消毒液为代森铵,基肥施用量为施用草木灰1 200 kg/hm2+磷肥300 kg/hm2+复合肥1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或草木灰 1 800 kg/hm2+磷肥600 kg/hm2+复合肥30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发病严重时,7~10 d喷1次50%多菌灵 1 000 倍液,连喷2~3次。由表3可知,4个因素对太子参地下茎节数的影响均不显著。

2.5 不同防控技术组合对太子参须根数的影响

由图5可知,太子参须根数与产量鲜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2* *。

由表2可知,A3B3C2D3为最优水平组合,即栽植深度为11 cm,土壤消毒液为代森铵,基肥施用量为草木灰 1 500 kg/hm2+磷肥450 kg/hm2+复合肥22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发病严重时,7~10 d喷1次50%多菌灵 1 000 倍液,连喷2~3次。各因素对太子参须根数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药物稀释倍数、栽植深度、土壤消毒液、基肥施用量。由表3可知,栽植深度、土壤消毒液、药物稀释倍数3个因素对太子参须根数的影响均极显著,基肥施用量对太子参须根数的影响不显著。

3 结论

本研究表明,太子参的产量鲜重分别与块根鲜重、块根长度、块根直径、须根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下茎节数之间负相关,总体而言,各因素最优组合为A3B3C2D3,即栽植深度为11 cm,土壤消毒液为代森铵,基肥施用量为草木灰1 500 kg/hm2+磷肥450 kg/hm2+复合肥22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发病严重时,7~10 d喷1次50%多菌灵1 000倍液,连喷2~3次。

参考文献:

[1]郑良永,胡剑非,林昌华,等. 作物连作障碍的产生及防治[J]. 热带农业科学,2005,25(2):58-62.

[2]梁银丽,陈志杰,徐福利,等. 黄土高原设施农业中的土壤连作障碍[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4):134-136.

[3]毛亦卉,谭亮萍. 蔬菜连作障碍及其防控措施[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6):26-27.

[4]郑军辉,叶素芬,喻景权. 蔬菜作物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及生物防治[J].中国蔬菜,2004(3):56-58.

[5]王宗玮,张鑫生,闫 飞. 大豆连作障碍机理的研究简述[J]. 吉林农业科学,2009,34(3):12-13,27.

[6]喻景权,杜尧舜. 蔬菜设施栽培可持续发展中的连作障碍问题[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1):124-126.

[7]杨广君,赵尊练,巩振辉,等. 线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辣椒等受体作物的化感效应[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0):146-152,157.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不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措施对太子参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子参的产量鲜重分别与块根鲜重、块根长度、块根直径、须根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下茎节数之间呈负相关,总体而言,各因素最优组合为A3B3C2D3,即栽植深度为11 cm,土壤消毒液为代森铵,基肥施用量为草木灰1 500 kg/hm2+磷肥 450 kg/hm2 +复合肥22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发病严重时,7~10 d喷1次50%多菌灵1 000倍液,连喷2~3次。

关键词:太子参;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67.5+3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194-03

连作障碍在农业生产上普遍存在,国内外对设施蔬菜[1-4]、大豆[5-6]、辣椒[7]等农作物连作障碍作了大量研究。目前我国约40%的药材供应主要依靠栽培品种,而大多数栽培品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连作障碍问题,有些栽培药用植物的连作障碍问题相当突出。本研究以太子参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太子参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开发利用太子参资源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太子参品种为拓参1号,由福建省宁德市拓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

1.2 方法

试验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4个因素分别为栽植深度、土壤消毒液、基肥施用量、药物稀释倍数,每个因素分别设置3个用量(表1)。试验在太子参6年连作土壤上进行。试验共9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共27个小区,各小区面积为1.2 m×10 m。

2.4 不同防控技术组合对太子参地下茎节数的影响

由图4可知,太子参地下茎节数与产量鲜重之间呈负相关,且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r=-0.043。

由表2可知,A1(A2)B3C1(C3)D2(D3)为本试验的最优水平组合,即栽植深度为5 cm或8 cm,土壤消毒液为代森铵,基肥施用量为施用草木灰1 200 kg/hm2+磷肥300 kg/hm2+复合肥1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或草木灰 1 800 kg/hm2+磷肥600 kg/hm2+复合肥30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发病严重时,7~10 d喷1次50%多菌灵 1 000 倍液,连喷2~3次。由表3可知,4个因素对太子参地下茎节数的影响均不显著。

2.5 不同防控技术组合对太子参须根数的影响

由图5可知,太子参须根数与产量鲜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2* *。

由表2可知,A3B3C2D3为最优水平组合,即栽植深度为11 cm,土壤消毒液为代森铵,基肥施用量为草木灰 1 500 kg/hm2+磷肥450 kg/hm2+复合肥22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发病严重时,7~10 d喷1次50%多菌灵 1 000 倍液,连喷2~3次。各因素对太子参须根数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药物稀释倍数、栽植深度、土壤消毒液、基肥施用量。由表3可知,栽植深度、土壤消毒液、药物稀释倍数3个因素对太子参须根数的影响均极显著,基肥施用量对太子参须根数的影响不显著。

3 结论

本研究表明,太子参的产量鲜重分别与块根鲜重、块根长度、块根直径、须根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下茎节数之间负相关,总体而言,各因素最优组合为A3B3C2D3,即栽植深度为11 cm,土壤消毒液为代森铵,基肥施用量为草木灰1 500 kg/hm2+磷肥450 kg/hm2+复合肥22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发病严重时,7~10 d喷1次50%多菌灵1 000倍液,连喷2~3次。

参考文献:

[1]郑良永,胡剑非,林昌华,等. 作物连作障碍的产生及防治[J]. 热带农业科学,2005,25(2):58-62.

[2]梁银丽,陈志杰,徐福利,等. 黄土高原设施农业中的土壤连作障碍[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4):134-136.

[3]毛亦卉,谭亮萍. 蔬菜连作障碍及其防控措施[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6):26-27.

[4]郑军辉,叶素芬,喻景权. 蔬菜作物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及生物防治[J].中国蔬菜,2004(3):56-58.

[5]王宗玮,张鑫生,闫 飞. 大豆连作障碍机理的研究简述[J]. 吉林农业科学,2009,34(3):12-13,27.

[6]喻景权,杜尧舜. 蔬菜设施栽培可持续发展中的连作障碍问题[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1):124-126.

[7]杨广君,赵尊练,巩振辉,等. 线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辣椒等受体作物的化感效应[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0):146-152,157.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不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措施对太子参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太子参的产量鲜重分别与块根鲜重、块根长度、块根直径、须根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下茎节数之间呈负相关,总体而言,各因素最优组合为A3B3C2D3,即栽植深度为11 cm,土壤消毒液为代森铵,基肥施用量为草木灰1 500 kg/hm2+磷肥 450 kg/hm2 +复合肥22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发病严重时,7~10 d喷1次50%多菌灵1 000倍液,连喷2~3次。

关键词:太子参;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67.5+3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194-03

连作障碍在农业生产上普遍存在,国内外对设施蔬菜[1-4]、大豆[5-6]、辣椒[7]等农作物连作障碍作了大量研究。目前我国约40%的药材供应主要依靠栽培品种,而大多数栽培品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连作障碍问题,有些栽培药用植物的连作障碍问题相当突出。本研究以太子参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对太子参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开发利用太子参资源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太子参品种为拓参1号,由福建省宁德市拓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

1.2 方法

试验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4个因素分别为栽植深度、土壤消毒液、基肥施用量、药物稀释倍数,每个因素分别设置3个用量(表1)。试验在太子参6年连作土壤上进行。试验共9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共27个小区,各小区面积为1.2 m×10 m。

2.4 不同防控技术组合对太子参地下茎节数的影响

由图4可知,太子参地下茎节数与产量鲜重之间呈负相关,且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r=-0.043。

由表2可知,A1(A2)B3C1(C3)D2(D3)为本试验的最优水平组合,即栽植深度为5 cm或8 cm,土壤消毒液为代森铵,基肥施用量为施用草木灰1 200 kg/hm2+磷肥300 kg/hm2+复合肥1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或草木灰 1 800 kg/hm2+磷肥600 kg/hm2+复合肥30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发病严重时,7~10 d喷1次50%多菌灵 1 000 倍液,连喷2~3次。由表3可知,4个因素对太子参地下茎节数的影响均不显著。

2.5 不同防控技术组合对太子参须根数的影响

由图5可知,太子参须根数与产量鲜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2* *。

由表2可知,A3B3C2D3为最优水平组合,即栽植深度为11 cm,土壤消毒液为代森铵,基肥施用量为草木灰 1 500 kg/hm2+磷肥450 kg/hm2+复合肥22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发病严重时,7~10 d喷1次50%多菌灵 1 000 倍液,连喷2~3次。各因素对太子参须根数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药物稀释倍数、栽植深度、土壤消毒液、基肥施用量。由表3可知,栽植深度、土壤消毒液、药物稀释倍数3个因素对太子参须根数的影响均极显著,基肥施用量对太子参须根数的影响不显著。

3 结论

本研究表明,太子参的产量鲜重分别与块根鲜重、块根长度、块根直径、须根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下茎节数之间负相关,总体而言,各因素最优组合为A3B3C2D3,即栽植深度为11 cm,土壤消毒液为代森铵,基肥施用量为草木灰1 500 kg/hm2+磷肥450 kg/hm2+复合肥22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发病严重时,7~10 d喷1次50%多菌灵1 000倍液,连喷2~3次。

参考文献:

[1]郑良永,胡剑非,林昌华,等. 作物连作障碍的产生及防治[J]. 热带农业科学,2005,25(2):58-62.

[2]梁银丽,陈志杰,徐福利,等. 黄土高原设施农业中的土壤连作障碍[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4):134-136.

[3]毛亦卉,谭亮萍. 蔬菜连作障碍及其防控措施[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6):26-27.

[4]郑军辉,叶素芬,喻景权. 蔬菜作物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及生物防治[J].中国蔬菜,2004(3):56-58.

[5]王宗玮,张鑫生,闫 飞. 大豆连作障碍机理的研究简述[J]. 吉林农业科学,2009,34(3):12-13,27.

[6]喻景权,杜尧舜. 蔬菜设施栽培可持续发展中的连作障碍问题[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1):124-126.

[7]杨广君,赵尊练,巩振辉,等. 线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辣椒等受体作物的化感效应[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0):146-152,157.

猜你喜欢
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太子参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茶树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设施栽培蔬菜连作障碍成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正交设计优化太子参ISSR—PCR反应体系
太子参危情分析
太子参行情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