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单季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2014-07-16 09:01汪成法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比较试验开化县品种

汪成法

摘 要:通过开展单季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开化县种植的产量高、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的品种。结果表明:甬优1540、浙优910、甬优150、嘉优12、浙粳优2580等品种产量较高,适应性好,抗逆能力强,均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实际产量在10 458.0~9 254.3kg/hm2,值得进一步扩大试验和示范性推广种植。

关键词:籼粳杂交稻;品种;比较试验;开化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33-03

开化县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的浙江省西部山区,“油菜(小麦)—杂交水稻”两熟制耕作制度是该区主要栽培模式。为加快开化县籼粳杂交稻品种更新换代的速度,筛选出适合该县种植综合性状优良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笔者于2012年开展了单季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参试品种共12个,分别是:浙优910、甬优1501、甬优1540、浙优1002、春优1504、甬优150、浙优1003、浙粳优2580、甬优7850、嘉优12、甬优5552、甬优9号(ck)。

1.2 试验方法 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2m2(6m×2.22m),每小区栽插252穴,栽插行株距为27cm×20cm。单本插,各小区间留30cm操作行,四周设保护行6行,种植相应品种,所有参试品种同期播种。

1.3 试验概况及田间管理 本试验设在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察畈,由开化县种子技术推广站承担实施。试验田块为下淤村刘海文户责任田,面积0.11hm2,前作为油菜。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机耕、排灌条件好。采用塑盘基质育秧,每m2施进口三元(16-16-16)复合肥30~50g,壮秧剂7.5g,种子采用10%浸种灵1 000倍液浸种24h,10%吡虫啉拌种。播种期为5月16日,秧田播种量为50g/盘,播后第2d用17%幼禾葆除草,移栽期为5月29日,秧龄为13d,移栽后5d用17%幼禾葆除草,防治病虫4次,其他肥水管理力求与大田管理一致。

1.4 气候影响情况 秧苗期降水量比常年偏多84.7mm,日照偏少,比常年偏少24.9h,移栽后,雨多日寡,大田间降雨量比常年多261.9mm,日照偏少55.6h。9月上中旬,连续阴雨天气,对后期灌浆结实和粒重有一定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表现 参试品种产量在8 581.1~10 468.0kg/hm2,所有参试品种和甬优9号(ck)比较,甬优1540、浙优910、甬优150、嘉优12、浙粳优2580等5个品种达到增产,对应增幅为13.9%、6.1%、0.8%、0.8%和0.7%,其中甬优1540和浙优910增产差异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其余参试品种和甬优9号(ck)比较,均表现略有减产,但减产差异均未达到显著(见表1)。

2.2 全生育期 参试组合全生育期变辐为128~143d,嘉优12生育期最短,比甬优9号(ck)短13d;浙粳优生育期为143d,比甬优9号(ck)长2d(见表2)。

2.3 经济性状表现 参试品种中分蘖率最强的为嘉优12,最高苗数为24.5万,分蘖率最低的为甬优1501,最高苗数只有14万;有效穗数最多的甬优9号(ck)为13.75万,其次为浙粳优2580,有效穗为12.05万,最低的甬优1501有效穗为7.5万;成穗率最高的甬优150为63.23%,嘉优12最低为42.86%;株高变幅为99.2~120.5cm,最高的甬优1501为120.5cm,最低的嘉优12为99.2cm;总粒数变幅为215.1~383.4粒/穗,最高的浙优1003为383.4粒/穗,最低的甬优9号(ck)为215.1粒/穗;结实率变幅为66.55%~90.72%,结实率最高的春优1504为90.72%。最低的浙优1003为66.55%;千粒重变幅为22.01~27.6g,千粒重最高的甬优9号(ck)为27.6g,最低的浙优1002为22.01g(表3)。

3 品种评价

3.1 甬优1540 系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和宁波市种子公司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10 468.0kg/hm2,在本试验参试品种中名列第一。该品种生育期较早,适应性强,株型适中,整齐度好,熟期转色好,穗数较大,成穗率较高,结实率高,产量高,米质达部颁6等和4等。

3.2 浙优910 系浙江省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747.3kg/hm2,在本试验参试品种中名列第二。该品种生育期适中,适应性较强,株型紧凑,长势旺盛,成穗率较低,熟期转色好,穗大粒多,着粒密,产量较高,米质达部颁6等和4等。

3.3 甬优150 系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259.3kg/hm2,在本试验参试品种中并列第三。该品种生育期偏早,产量较高,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成穗率较高,结实率较高,米质达部颁4等。

3.4 嘉优12 系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259.3kg/hm2,在本试验参试品种中并列第三。该品种生育期偏早,产量较高,株型适中,植株低,长势旺盛,熟期转色好,分蘖率强,成穗率较低,米质达部颁4等。

3.5 浙粳优2580 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254.3kg/hm2。该品种生育期较迟,株型适中,长势旺盛,熟期转色好,成穗率较高,结实率较高,产量较高,米质达部颁4等。

3.6 浙优1003 系浙江省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179.2kg/hm2。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型松散,长势旺盛,分蘖较强,熟期转色好,成穗率较低,结实率低,产量一般,米质达部颁4等。

3.7 甬优7850 系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第一年参试,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107.7kg/hm2。该品种生育期较早,株型紧凑,分蘖率低,整齐度好,熟期转色好,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产量一般,米质达部颁4等。

3.8 甬优5552 系宁波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049.1kg/hm2。该品种生育期偏早,株型紧凑,长势旺盛,熟期转色好,成穗率较低,产量一般,米质达部颁4等。

3.9 其它参试品种 浙优1002、甬优1501和春优1504等3个品种,在本次试验中,产量分别是8 586.1kg/hm2、8 581.1kg/hm2、8 886.4kg/hm2,比甬优9号(ck)分别减产6.6%、6.6%和3.3%,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4 结论

通过对12个参试品种的田间观察记载、室内考种、产量结果对比等综合分析,甬优1540和浙优910等2个品种抗逆能力较强,适应性好,产量高,综合性状表现好,分别比甬优9号(ck)增产13.9%和6.1%,产量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可在开化县进一步扩大试验和示范性推广种植。甬优150、嘉优12和浙粳优2580等品种,抗病中等,产量较高,综合表现较好,但与甬优9号(ck)相比,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建议下一步参加生产性试验;其它参试品种因比甬优9号(ck)略有减产,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建议可继续继续参加区域性比较试验。

参考文献

[1]吕松霞.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

[2]程学江.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3,08.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通过开展单季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开化县种植的产量高、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的品种。结果表明:甬优1540、浙优910、甬优150、嘉优12、浙粳优2580等品种产量较高,适应性好,抗逆能力强,均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实际产量在10 458.0~9 254.3kg/hm2,值得进一步扩大试验和示范性推广种植。

关键词:籼粳杂交稻;品种;比较试验;开化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33-03

开化县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的浙江省西部山区,“油菜(小麦)—杂交水稻”两熟制耕作制度是该区主要栽培模式。为加快开化县籼粳杂交稻品种更新换代的速度,筛选出适合该县种植综合性状优良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笔者于2012年开展了单季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参试品种共12个,分别是:浙优910、甬优1501、甬优1540、浙优1002、春优1504、甬优150、浙优1003、浙粳优2580、甬优7850、嘉优12、甬优5552、甬优9号(ck)。

1.2 试验方法 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2m2(6m×2.22m),每小区栽插252穴,栽插行株距为27cm×20cm。单本插,各小区间留30cm操作行,四周设保护行6行,种植相应品种,所有参试品种同期播种。

1.3 试验概况及田间管理 本试验设在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察畈,由开化县种子技术推广站承担实施。试验田块为下淤村刘海文户责任田,面积0.11hm2,前作为油菜。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机耕、排灌条件好。采用塑盘基质育秧,每m2施进口三元(16-16-16)复合肥30~50g,壮秧剂7.5g,种子采用10%浸种灵1 000倍液浸种24h,10%吡虫啉拌种。播种期为5月16日,秧田播种量为50g/盘,播后第2d用17%幼禾葆除草,移栽期为5月29日,秧龄为13d,移栽后5d用17%幼禾葆除草,防治病虫4次,其他肥水管理力求与大田管理一致。

1.4 气候影响情况 秧苗期降水量比常年偏多84.7mm,日照偏少,比常年偏少24.9h,移栽后,雨多日寡,大田间降雨量比常年多261.9mm,日照偏少55.6h。9月上中旬,连续阴雨天气,对后期灌浆结实和粒重有一定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表现 参试品种产量在8 581.1~10 468.0kg/hm2,所有参试品种和甬优9号(ck)比较,甬优1540、浙优910、甬优150、嘉优12、浙粳优2580等5个品种达到增产,对应增幅为13.9%、6.1%、0.8%、0.8%和0.7%,其中甬优1540和浙优910增产差异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其余参试品种和甬优9号(ck)比较,均表现略有减产,但减产差异均未达到显著(见表1)。

2.2 全生育期 参试组合全生育期变辐为128~143d,嘉优12生育期最短,比甬优9号(ck)短13d;浙粳优生育期为143d,比甬优9号(ck)长2d(见表2)。

2.3 经济性状表现 参试品种中分蘖率最强的为嘉优12,最高苗数为24.5万,分蘖率最低的为甬优1501,最高苗数只有14万;有效穗数最多的甬优9号(ck)为13.75万,其次为浙粳优2580,有效穗为12.05万,最低的甬优1501有效穗为7.5万;成穗率最高的甬优150为63.23%,嘉优12最低为42.86%;株高变幅为99.2~120.5cm,最高的甬优1501为120.5cm,最低的嘉优12为99.2cm;总粒数变幅为215.1~383.4粒/穗,最高的浙优1003为383.4粒/穗,最低的甬优9号(ck)为215.1粒/穗;结实率变幅为66.55%~90.72%,结实率最高的春优1504为90.72%。最低的浙优1003为66.55%;千粒重变幅为22.01~27.6g,千粒重最高的甬优9号(ck)为27.6g,最低的浙优1002为22.01g(表3)。

3 品种评价

3.1 甬优1540 系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和宁波市种子公司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10 468.0kg/hm2,在本试验参试品种中名列第一。该品种生育期较早,适应性强,株型适中,整齐度好,熟期转色好,穗数较大,成穗率较高,结实率高,产量高,米质达部颁6等和4等。

3.2 浙优910 系浙江省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747.3kg/hm2,在本试验参试品种中名列第二。该品种生育期适中,适应性较强,株型紧凑,长势旺盛,成穗率较低,熟期转色好,穗大粒多,着粒密,产量较高,米质达部颁6等和4等。

3.3 甬优150 系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259.3kg/hm2,在本试验参试品种中并列第三。该品种生育期偏早,产量较高,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成穗率较高,结实率较高,米质达部颁4等。

3.4 嘉优12 系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259.3kg/hm2,在本试验参试品种中并列第三。该品种生育期偏早,产量较高,株型适中,植株低,长势旺盛,熟期转色好,分蘖率强,成穗率较低,米质达部颁4等。

3.5 浙粳优2580 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254.3kg/hm2。该品种生育期较迟,株型适中,长势旺盛,熟期转色好,成穗率较高,结实率较高,产量较高,米质达部颁4等。

3.6 浙优1003 系浙江省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179.2kg/hm2。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型松散,长势旺盛,分蘖较强,熟期转色好,成穗率较低,结实率低,产量一般,米质达部颁4等。

3.7 甬优7850 系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第一年参试,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107.7kg/hm2。该品种生育期较早,株型紧凑,分蘖率低,整齐度好,熟期转色好,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产量一般,米质达部颁4等。

3.8 甬优5552 系宁波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049.1kg/hm2。该品种生育期偏早,株型紧凑,长势旺盛,熟期转色好,成穗率较低,产量一般,米质达部颁4等。

3.9 其它参试品种 浙优1002、甬优1501和春优1504等3个品种,在本次试验中,产量分别是8 586.1kg/hm2、8 581.1kg/hm2、8 886.4kg/hm2,比甬优9号(ck)分别减产6.6%、6.6%和3.3%,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4 结论

通过对12个参试品种的田间观察记载、室内考种、产量结果对比等综合分析,甬优1540和浙优910等2个品种抗逆能力较强,适应性好,产量高,综合性状表现好,分别比甬优9号(ck)增产13.9%和6.1%,产量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可在开化县进一步扩大试验和示范性推广种植。甬优150、嘉优12和浙粳优2580等品种,抗病中等,产量较高,综合表现较好,但与甬优9号(ck)相比,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建议下一步参加生产性试验;其它参试品种因比甬优9号(ck)略有减产,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建议可继续继续参加区域性比较试验。

参考文献

[1]吕松霞.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

[2]程学江.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3,08.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通过开展单季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开化县种植的产量高、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的品种。结果表明:甬优1540、浙优910、甬优150、嘉优12、浙粳优2580等品种产量较高,适应性好,抗逆能力强,均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实际产量在10 458.0~9 254.3kg/hm2,值得进一步扩大试验和示范性推广种植。

关键词:籼粳杂交稻;品种;比较试验;开化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33-03

开化县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的浙江省西部山区,“油菜(小麦)—杂交水稻”两熟制耕作制度是该区主要栽培模式。为加快开化县籼粳杂交稻品种更新换代的速度,筛选出适合该县种植综合性状优良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笔者于2012年开展了单季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参试品种共12个,分别是:浙优910、甬优1501、甬优1540、浙优1002、春优1504、甬优150、浙优1003、浙粳优2580、甬优7850、嘉优12、甬优5552、甬优9号(ck)。

1.2 试验方法 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2m2(6m×2.22m),每小区栽插252穴,栽插行株距为27cm×20cm。单本插,各小区间留30cm操作行,四周设保护行6行,种植相应品种,所有参试品种同期播种。

1.3 试验概况及田间管理 本试验设在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察畈,由开化县种子技术推广站承担实施。试验田块为下淤村刘海文户责任田,面积0.11hm2,前作为油菜。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机耕、排灌条件好。采用塑盘基质育秧,每m2施进口三元(16-16-16)复合肥30~50g,壮秧剂7.5g,种子采用10%浸种灵1 000倍液浸种24h,10%吡虫啉拌种。播种期为5月16日,秧田播种量为50g/盘,播后第2d用17%幼禾葆除草,移栽期为5月29日,秧龄为13d,移栽后5d用17%幼禾葆除草,防治病虫4次,其他肥水管理力求与大田管理一致。

1.4 气候影响情况 秧苗期降水量比常年偏多84.7mm,日照偏少,比常年偏少24.9h,移栽后,雨多日寡,大田间降雨量比常年多261.9mm,日照偏少55.6h。9月上中旬,连续阴雨天气,对后期灌浆结实和粒重有一定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表现 参试品种产量在8 581.1~10 468.0kg/hm2,所有参试品种和甬优9号(ck)比较,甬优1540、浙优910、甬优150、嘉优12、浙粳优2580等5个品种达到增产,对应增幅为13.9%、6.1%、0.8%、0.8%和0.7%,其中甬优1540和浙优910增产差异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其余参试品种和甬优9号(ck)比较,均表现略有减产,但减产差异均未达到显著(见表1)。

2.2 全生育期 参试组合全生育期变辐为128~143d,嘉优12生育期最短,比甬优9号(ck)短13d;浙粳优生育期为143d,比甬优9号(ck)长2d(见表2)。

2.3 经济性状表现 参试品种中分蘖率最强的为嘉优12,最高苗数为24.5万,分蘖率最低的为甬优1501,最高苗数只有14万;有效穗数最多的甬优9号(ck)为13.75万,其次为浙粳优2580,有效穗为12.05万,最低的甬优1501有效穗为7.5万;成穗率最高的甬优150为63.23%,嘉优12最低为42.86%;株高变幅为99.2~120.5cm,最高的甬优1501为120.5cm,最低的嘉优12为99.2cm;总粒数变幅为215.1~383.4粒/穗,最高的浙优1003为383.4粒/穗,最低的甬优9号(ck)为215.1粒/穗;结实率变幅为66.55%~90.72%,结实率最高的春优1504为90.72%。最低的浙优1003为66.55%;千粒重变幅为22.01~27.6g,千粒重最高的甬优9号(ck)为27.6g,最低的浙优1002为22.01g(表3)。

3 品种评价

3.1 甬优1540 系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和宁波市种子公司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10 468.0kg/hm2,在本试验参试品种中名列第一。该品种生育期较早,适应性强,株型适中,整齐度好,熟期转色好,穗数较大,成穗率较高,结实率高,产量高,米质达部颁6等和4等。

3.2 浙优910 系浙江省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747.3kg/hm2,在本试验参试品种中名列第二。该品种生育期适中,适应性较强,株型紧凑,长势旺盛,成穗率较低,熟期转色好,穗大粒多,着粒密,产量较高,米质达部颁6等和4等。

3.3 甬优150 系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259.3kg/hm2,在本试验参试品种中并列第三。该品种生育期偏早,产量较高,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成穗率较高,结实率较高,米质达部颁4等。

3.4 嘉优12 系嘉兴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259.3kg/hm2,在本试验参试品种中并列第三。该品种生育期偏早,产量较高,株型适中,植株低,长势旺盛,熟期转色好,分蘖率强,成穗率较低,米质达部颁4等。

3.5 浙粳优2580 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254.3kg/hm2。该品种生育期较迟,株型适中,长势旺盛,熟期转色好,成穗率较高,结实率较高,产量较高,米质达部颁4等。

3.6 浙优1003 系浙江省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179.2kg/hm2。该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型松散,长势旺盛,分蘖较强,熟期转色好,成穗率较低,结实率低,产量一般,米质达部颁4等。

3.7 甬优7850 系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第一年参试,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107.7kg/hm2。该品种生育期较早,株型紧凑,分蘖率低,整齐度好,熟期转色好,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产量一般,米质达部颁4等。

3.8 甬优5552 系宁波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本试验平均产量为9 049.1kg/hm2。该品种生育期偏早,株型紧凑,长势旺盛,熟期转色好,成穗率较低,产量一般,米质达部颁4等。

3.9 其它参试品种 浙优1002、甬优1501和春优1504等3个品种,在本次试验中,产量分别是8 586.1kg/hm2、8 581.1kg/hm2、8 886.4kg/hm2,比甬优9号(ck)分别减产6.6%、6.6%和3.3%,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4 结论

通过对12个参试品种的田间观察记载、室内考种、产量结果对比等综合分析,甬优1540和浙优910等2个品种抗逆能力较强,适应性好,产量高,综合性状表现好,分别比甬优9号(ck)增产13.9%和6.1%,产量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可在开化县进一步扩大试验和示范性推广种植。甬优150、嘉优12和浙粳优2580等品种,抗病中等,产量较高,综合表现较好,但与甬优9号(ck)相比,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建议下一步参加生产性试验;其它参试品种因比甬优9号(ck)略有减产,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建议可继续继续参加区域性比较试验。

参考文献

[1]吕松霞.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

[2]程学江.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3,08.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比较试验开化县品种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品种选育彩版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开化县林场退休职工、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余贵顺
优胜选手来自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
种什么品种好?
“水星”牌保水剂对甜瓜效果试验总结
种什么品种好?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