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内心的独立与良知

2014-07-17 05:37蔡建军
做人与处世 2014年9期
关键词:城阳江陵太守

蔡建军

明朝历史上的重臣杨溥,不仅虚怀若谷,清气若兰,而且清正无私,知人善任。英宗皇帝称其为“朝廷的贤臣,荆楚的英才”。

明人耿定向在《先进遗风》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文定公杨溥执政时,他儿子一次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往京都探望他。杨溥问道:“你这次来京,沿途接触的地方官不少,到底是谁好谁坏?”儿子似乎余怨未消:“好的数不尽,只是江陵令范理太糟了。”父问:“何以这样说呢?”儿子答:“别的地方都是酒肉招待,赠以金银;只是江陵令范理最坏,两者皆无。不看僧面看佛面,这分明是不把你放在眼里。要不,怎能这样对待我?”

听到此,杨溥没有像儿子心里像吃了苍蝇一样不舒服,而是眼睛一亮,心想,范理能够这样驳他“面子”,公事公办,说明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必有能耐,非但不怒,反而连连称赞他是位好官。

告状的事,刚要诞生,就胎死腹中。

杨溥遂记下江陵令范理的名字,暗派人到江陵考察,调查结果正如杨溥所料,范理为官清正,名望很高,堪称“江南第一清官”。于是,他上疏皇上,提拔范理为德安知府。

为官之人肩负着选人用人之责,首先应当学会慧眼识人。既要不降格以求,又不求全责备,用独立、全面、辩证、客观的眼光考察识别人才。“识人”不能停留在感觉和感情上,更不能划圈子选人,而要公道正派用人。

鲁哀公问孔子:“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说:“把正直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恶人之上,百姓就服从了;把邪恶人提拔出来,放在正直人之上,百姓就不服从。”

范理不负众望,在任甚有惠政。几年后,杨溥又提拔他出任贵州左布政使,此时,范理的幕僚说:“杨溥大人对你这么器重,一提再提,你从未答谢过,起码也要写一封信,表示感谢才近乎人情。”范理却说:“宰相要为朝廷用人,我为朝廷出力,皆是为公办事,并非私人之交。有道是公不谢私。如若重礼答谢,岂不亵渎了宰相的厚爱之心?”

无独有偶。城阳郡太守梁柳,是东汉学者皇甫谧堂姑母的儿子,两个人住在一个村子,时常会互相走动。皇甫谧虽书读得好,可代替不了温饱,家境并不富裕,每次梁柳来家里吃饭时,皇甫谧只能用简单的青菜和米饭来招待他。几年以后,梁柳因文章写得好,被朝廷看中,当上了城阳太守,许多人都觉得是一个攀附的好机会,纷纷送上贺礼,或是摆上几桌,以示庆贺。有人就劝皇甫谧也买些酒肉,为梁柳饯行,加深一下感情,将来没准能提携一下,使生活得到改善。可皇甫谧却说:“梁柳是平民百姓时到我这里来,我送他迎他不出家门,吃饭也不过是米饭和咸菜,简单极了,现在,他当了城阳太守,我就用酒肉来招待他,这不是看重城阳太守的职务而看轻了梁柳本人吗?那样一来,人们一定会认为我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以后让我怎么做人?”

皇甫谧这番话有些出人意料,让事后知道此事的梁柳也受到了很大震撼,他不禁更加在心中暗暗佩服起表兄来。所以,皇甫谧没有请梁柳吃饭,梁柳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对皇甫谧的为人更加敬重。

是的,在这个世上,即便你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绩,也不要指望每个人都会因此而高看你,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加坦然地面对每一次的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做到不卑不亢,从容不迫。

其实,对皇甫谧来说,想过上富贵的生活并不难,根本用不着表弟这棵小树。皇甫谧26岁就写出了《帝王世纪》《年历》等历史著作,名动乡里,此后更是一步步名闻天下,成为一个大学问家。为此,征召他出来做官的邀请函络绎不绝,开始是安定郡守征召他充任上计掾,并举荐他为孝廉,他拒绝了;后来执掌大权的相国司马昭也亲召皇甫谧到朝中供职,他又拒绝了;晋朝建立后,武帝司马炎亲自下诏书征召他,许诺让他又是当征议郎,又是当著作郎,甚至让他当太子的老师,他依然一概拒绝。有时催逼得急了,他就离家出走,先后跑到陕西陇县龙门洞、平凉崆峒山等地避居,仅靠招几个学生,赚点学费维持生活。

在人际交往频繁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都喜欢攀高枝、傍大款喜欢依傍别人,喜欢结交显贵,但范理和皇甫谧却为世人带来侠义新风。他们非常自尊,非常爱惜自己的名声,对他人不依不傍,坚守着内心的独立,成为我们仰望的对象。

自尊,不仅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品质。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赖别人,依赖别人的人一定怕人,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编辑/袁恒雷 贾培生图)

猜你喜欢
城阳江陵太守
江陵之旅
江陵愁望寄子安
江陵东周楚墓出土青铜兵器中的吴越文化因素分析
《最美城阳人》亮相央视全国社区春晚
庆夺金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
郡守·太守·京兆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