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仪表风纪的管理

2014-07-17 02:58周洪英
教师·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仪表中学生

周洪英

摘 要:中学生风纪检查中校服和头发违纪的最多,要求学生整改的难度也最大,围绕学校到底该不该管学生风纪的争论持续了很多年。我们应该讨论的不是中学生的风纪该不该管的问题,而是如何管的问题。管理中学生风纪应形成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标准,并加强中学生仪表礼仪的宣传教育,专人负责检查违规违纪现象,妥善处理违纪学生,达到让学生、家长、社会都满意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仪表;风纪管理

作为一名中学德育教师,按照学校领导的要求,我至少每月要和年级组长们带领一批学生干部去各个班级检查一次学生的仪表风纪,包括校服、指甲、首饰、头发,其中,重点是校服和头发。因为校服和头发违纪的最多,要求学生整改的难度也最大。

记得早在2007年的时候,广州日报就曾刊登过一条“女生因头发太长,不合学校要求而不允许进学校上课”的新闻。新闻还刊登了部分学生的照片,引发了一场关于“学生的头发到底该不该留长,学校到底该不该管学生头发”的大争论。一些网友认为“女生的头发再短就像男生了”,对学校的处理感到不可思议;一些网友认为“学生就该有学生的样”,支持学校的管理;观点不一而足。

确实,中学生的成长需要引导。中学生的辨别能力、自控能力都不强,非常容易受媚俗文化的影响。学校对中学生的风纪进行管理,可以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对中学生的侵蚀,减少中学生盲目追求时髦、过度打扮攀比的现象,有利于中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据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家长、教师、社会人员都赞成管理风纪,反对管理风纪的一般是学生本人。所以我们应该讨论的不是中学生的风纪该不该管的问题,而是如何管的问题。

一、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

教育部2004年3月重新修订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体规定了中学生仪表: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教育部经过调研制定的中学生仪表风纪要求基本无人反对。但具体到各个学校,工作就不是那么好做。甚至有学生以教育部的规定抵制本校的规定。笔者认为这可能和各校更苛刻的规定有关。比如有的学校要求男女生一律留短发,有的学校女生虽可以留长发,但必须“前不过眉,侧不过耳,后不及衣领”,必须将超过一定长度的头发扎马尾并“不得佩戴发夹等头饰”等。

虽然各校各有不同情况,我们理解并赞成各校有本校的具体要求,但各校行为规范绝不能仅靠参考其他学校的做法,或者仅依据领导班子的审美观念,或仅依据学校“几十年的传统”来制定。学校制定风纪要求,一定要综合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求及社会发展趋势,笔者建议各学校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制定更细节更具体的要求前,应该进行调研,如通过班会、信箱等渠道广泛收集同学甚至社会各界的意见,并将调查的统计结果公示,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规定,才有学生接受并执行的可能。

二、加强中学生仪表礼仪的教育引导

其实说到仪表,很多老师和家长可能也并不规范,比如一些女老师穿很短的裙子上课,一些家长穿吊带衣服开家长会。我们并未开展多少关于仪表礼仪方面的规范教育。大家基本上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需要、喜好来选择。所以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仪表有自己的坚持也是很好理解的。

开展不同场合不同的穿衣打扮的教育是有必要的,这可以让学生接受应根据不同场合来选择自己的穿衣打扮的意识。比如日常穿着、劳动穿着、运动穿着、正式穿着,等等,让学生切身体会披头散发或穿着太过奇特去找工作一般会失败,穿过分露、透的衣服办公、开会,工作会没效率,就像穿着漂亮的礼服去打扫卫生、西装革履参加同学的烧烤聚会一样,本来美,但由于不合场合,就很丑怪了。

学校可以利用班会课或举办讲座的形式进行中学生仪表礼仪的教育。学校可以围绕“中学生应有的仪表美”这一主题,组织辩论赛、演讲、主题班会、

作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宣传仪表礼仪的重要性,树立富有活力、健康、美好的中学生形象,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胜过强令整改或不准进校、扣分等惩罚的效果。

三、如何实施的问题

所谓“众口难调”,无论多完美的规定,总会有人违反。关键还在于如何实施。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仪表风纪会实行不定期或定期的风纪检查,检查出不合格的学生,限令“整改”“扣分”,并纳入个人和班级的荣誉评比。于是,检查、整改、扣分的过程中,学校和学生之间发生或大或小的矛盾冲突。学生要美要个性张扬,学校要好的学习风气要统一管理。磕磕绊绊几年,一些学校由于学生的阻挠或不配合,规定也便成了一纸空文,偶尔检查督促一番,也只流于形式,基本没什么效果;同时,一些学生在学校、老师、家长的压力下,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几经进出办公室,终整改合格,但内心充满怨恨。几乎没有学校有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1.谁来检查的问题

目前,各学校最普遍的做法是各学科组长或各年级组长等老师带领学生干部在班会课时前往班级检查,学生干部是检查工作的主力军。老师、领导要求检查从严时,一所重点中学在一次检查中,没有一个班全员合格,最多的一个班级 “揪”出近全班人数三分之一的同学,被勒令整改的同学挤满德育处办公室甚至办公室走廊。在扣分等影响班级及个人评比的压力下,不少同学借剪刀现场剪头发,剪一截让老师检查一下,不合格的话再剪一截,样子相当滑稽;不少同学停课去校外理发店剪;也有同学旁征博引,据理力争,死活不肯整改……一两个月后再次风纪检查,相同的一幕再次上演。

笔者认为检查风纪工作不应该主要由学生干部来检查。学生干部对老师、领导的指示容易有不同的领会,导致检查时有的严格,有的宽松,还有的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因此,常有一些学生,此检查人评不合格,彼检查人却评合格。也常出现“刘海儿正在眉上”合不合格的问题。要避免这些无意义的争论,最好由主管德育工作的老师亲自检查学生风纪,并讨论、分析总结每次检查的情况,适时作出调整。德育工作主要负责人不定期利用集会或做操时间全校巡查,或在学生来校时在校门口检查,每次处理风纪最突出的典型同学,如奇发、异发等。

2.处罚谁的问题

一次处分几十个甚至一百多个风纪不合格的同学效果不会太好。(如果风纪违纪人数太多,可能学校也要考虑是否标准太过苛刻。)因为这些同学在心理上会相互理解、支持。最终结果是他们一致认为“学校变态”“学校不开明”,相互鼓励和学校对抗。处分变成了他们的结盟。所以即使学校风气比较差,违纪学生比较多,整改学生也应分批进行。

一次处理违纪同学全校应不超过10人,这些被处分的同学是最典型最突出或者最“特别”的,他们“人少势单”,少了心理支持,容易作出整改。另外大多数同学有一定的是非观念,这些太过“特别”的少数同学,在同学眼里可能也被认为不接受、不合格,并不被大家认同,这样就有了群众基础,长期坚持顺应民意的从严处理,学校的教学教育秩序就能得以维持,良好的学风校风也得以形成。

山东东营不久前发生一起一个初二女生因留长发而跳楼的事件,有些地方已作出不再禁止学生留长发的规定。这是对中学生风纪管理的一个警示,警示我们要综合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社会发展的趋势及社会对中学生的要求,从中学生风纪的标准到实施都要更科学、更人性,达到让学生、家长、社会都满意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丹羊,任洁璐.数十女中学生因头发过长被赶出学校[N].广州日报,2007-08-21.

[2]侯 维.跟侯维学礼仪[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

[3]蒋 哲.怎样看待学校强制要求学生理发[N].南方日报,2012-04-18.

endprint

猜你喜欢
仪表中学生
◆ 仪表
仪表
◆ 仪表
◆ 仪表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仪表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