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托产业链”大起底

2014-07-18 11:30牛伶
上海人大月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李教授团伙病人

文/牛伶

“医托产业链”大起底

文/牛伶

4月2日,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了一起医托诈骗案中的9名犯罪嫌疑人,而这只是该犯罪团伙中的部分符合批捕条件的涉案人员。经审查,该团伙于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在承包的一处“诊室”内骗取近50名被害人人民币10余万元。此前,他们曾在本市多处写字楼内租用场地实施诈骗。

身患顽疾天降专家

2014年2月24日,一对从浙江某村慕名来沪的小夫妻出现在五官科医院门口,想解决丈夫久治不愈的喉咙不适。挂完号等了一上午,他们得知,还得过几个小时才能轮上号。此时,一名女子上前攀谈:“你们也是来看病的?哪里不舒服啊?”“这么巧,我也是来看喉咙的,老是不舒服,怎么看也看不好……”三人一时聊得十分热络。这时,一名男子凑过来:“这里看这种病没用的,我爸看了好几次都没用,后来还是靠这医院退休的专家李教授看好的,当年他挂号费要三四百呢!”小夫妻有些心动,边上那名女子也迫不及待地打听起来,并热情地预定了一辆出租车,邀夫妻二人一同前往。

出租车很快将三人送到目的地。有一名路人正站在街角吸烟,女子上去打听:“请问,这里是不是有一家诊所?”路人接话道:“你是说李教授那家吗?就在这间大厦的五楼。”李教授果然很有名气,夫妻俩的信心又加深了几分。

神医妙方治愈有望

这家私人诊所位于一幢写字楼里,三人搭乘电梯来到诊所门口,在导医台领好病历卡,一名身穿工作服的女子带他们到收银台挂号。排队等候时,站在前面的阿姨跟他们搭上了话:“你们第一次来啊?我的喉咙,老毛病了,在正规医院开了好几次刀,都没看好,来这里开了几次中药吃,现在好多了,今天是来复查的……”正说着,他们已经排到了队伍的最前列,面对108元的挂号费,夫妻俩有些讶异,但想到刚才阿姨的现身说法,又看到与他们结伴而来的女子也爽快地付了钱,夫妻俩还是支付了费用。

进入诊室,一个身穿白大褂、仙风道骨的男子——李教授给丈夫把了脉,看了舌苔,经过一番望闻问切,李教授把丈夫的病症说了个八九不离十,提笔写处方,一旁的助理询问病人姓名、住址和联系方式,进行登记:“我们的药都是厂家直配的,今天当场拿不到,我留下你们的联系方式,药会直接快递给你们的。”说着,助理拿起李教授开好的药方,带着夫妻俩走进对面算药费,去缴费处付款。小夫妻如数支付了近3000元药费,然后回到宾馆,次日便踏上了返乡的归途。

药石无灵如梦初醒

回到老家后不久,小夫妻就收到了药厂发来的中药,妻子每天一丝不苟地煎药,丈夫也总是一滴不剩地喝完,严格按照李教授的医嘱治疗。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丈夫的症状不见丝毫好转,感到纳闷的夫妻俩带着李教授开的方子和中药,来到当地一家相熟的中药店,医生看后坦言,药方上的药都是些廉价的中草药,只能活血化瘀、清火解毒,对于丈夫的喉疾没有直接疗效,更不用说“药到病除”了,然而,核定的价格却在市场价的八倍左右!夫妻二人这才发觉自己被骗了,再次来到上海,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组织严密手法隐蔽

2014年3月28日,虹口区人民检察院接到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关于这起医托诈骗案的提请批准逮捕文书及案卷材料。承办检察官审核了全部材料后,发现实施医托诈骗的是一个组织严密、手法成熟的团伙:由于团伙中有持有医生执业证的人员,他们得以顺利地承包“行医场地”。此外,他们与安徽某药厂负责人取得联系,达成药品供销协议。解决了场地与药品的两大问题,该团伙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运作模式,自导自演地唱起了一台“大戏”:

外场:该团伙雇佣医托于每天清晨6时许,集中于本市五官科医院、华山医院等大型医院门口或附近的轨道交通站口,针对外地来沪就医人员,采取两人一组的方式,一人以介绍医生、通过现身说法等方式与被害人搭讪,获取对方信任,另一人则假装一同看病,搭乘出租车将被害人带至团伙据点。此时,负责介绍医生的医托会通过电话的方式,将之前套问出的病人病情及消费水平告诉据点内的成员,使病人更加相信医生的水平,也使核价人员能够在病人承受的价格区间内开价。在据点楼下,安排有专门望风的人员,除一有风吹草动即刻安排撤离外,还负责装作路人,由医托向其问路,给被害人以医院盛名在外的错觉。

内场:“私人诊所”里设有导医、诊疗医生、咨询人员、现场助理、核价人员等,被害人在被收取挂号费人民币108元后,会被带至医生处进行诊疗,在此期间,为了增加被害人对“专家”的信任,场内安排有复诊病人、排队等候者等,在诊疗医生根据从医托处得来的信息,进行诊断、开药后,核价人员会根据被害人的经济状况,核算出几千至上万元不等的诊疗费,并收取费用。发货人员负责于次日将药物通过快递的方式寄往被害人家中,这样的做法增加了犯罪的隐蔽性,即便被相关部门查到,也只能看到有人在看病,却查不到实际的药物,规避了因药品问题等带来的法律风险。

经专业机构根据涉案药方上的中药种类数量以市场价格进行核价后,发现涉案药方上中药的出售价格均为实际市场价格的4到8倍。此外,在场内还安排有专门负责善后的人员,发现被骗要求退款的病人来访时,就把他们拦在诊所门口,悄悄退钱了事,不让其他被害人看到。

四类人群七种骗术

在审查过程中,承办检察官发现,医托在作案对象的选择上很有针对性,以下四类人更容易成为他们的行骗对象:其一,远道而来,外表老实,穿着简朴的农民,他们不了解上海的情况、在上海逗留的成本较高,且没有医保,即使发现被骗,因人生地不熟,常常自觉投诉无门,放弃维权。其二,长期患慢性病,在正规医院反复治疗,效果不理想者,他们治病心切,愿意尝试各种“偏方”。其三,一些有难言之隐的患者,他们本身就不愿意到人多的大医院看病,生怕暴露个人信息。其四,病情严重,须动手术,但又尚存侥幸心理,希望奇迹发生的人。

同时,医托们常用的骗术有以下七种:第一,套近乎:不管病人尊府何处,医托总能和对方攀上乡亲,甚至冒称同姓,使人有“他乡遇故知”之感,增加信任。第二,“现身说法”:部分医托会假装自己曾患过同种疾病,然后以自己的健康证明“专家”的技术高超。第三,贬低医院、名医:称病人要去的医院牌子虽大,实则徒有虚名,医生水平不佳。第四,谎称病人要找的名医已经退休或调走:称知晓那位医生现在何处为人看诊,让病人在失望中向他求助。第五,大肆吹嘘假医假药:将普通药品包装成“新贵”,打着“祖传秘方”的幌子,以高价出售,牟取暴利。第六,大献殷勤:抢着给病人叫出租车,与病人同行。第七,骗钱到手,送你快走:把病人所带的钱骗得所剩无多后,设法让病人即刻离去,以免病人再到他处问询,拆穿骗局。

检察官的话

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潘建安:

医托的存在,究其根本,是因为有其生存的土壤,如何瓦解这一土壤?除了医院加大信息咨询服务、患者摒弃贪图便宜及迷信神医的心理外,更需要卫生主管部门、城管、工商和公安等各政府行政部门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第一,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工作,尽快细化针对医托行为的法律法规,做到打击医托有法可依,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法律保障。第二,加大打击力度,强硬打击和取缔黑诊所,要让黑诊所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第三,政府部门要大力规范,净化医疗市场,建立健全医疗市场审批制度和问责制度。第四,卫生、食药监、工商等相关部门要增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意识(以下简称“两法衔接”),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情节、造成的后果等,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及时通过“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向司法机关反馈,追究涉罪人员刑事责任。

猜你喜欢
李教授团伙病人
谁是病人
警惕团伙作案 远离非法荐股圈套
育槐
找出8名盗贼
“团伙”威力强过“团队”
厨子救人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别人的眼中
团伙侵权中团伙的认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