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汁乳菇与马尾松幼苗外生菌根合成研究*

2014-07-18 11:27薛振文应国华吕明亮李伶俐高凤娟
中国食用菌 2014年3期
关键词:菌根菌剂营养液

薛振文,应国华,吕明亮,李伶俐,高凤娟

(1.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23000;2.丽水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红汁乳菇与马尾松幼苗外生菌根合成研究*

薛振文1,应国华1,吕明亮1,李伶俐1,高凤娟2**

(1.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23000;2.丽水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采用液体菌剂打孔接种无菌苗的方法,以菌根感染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液体菌剂不同接种量、不同季节接种、是否添加营养物对接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马尾松无菌苗液体菌剂量为500 mL·箱-1~1 000 mL·箱-1的处理能生产出理想的菌根苗;在春季接种苗木效果比秋季更好;在打孔接种后浇撒营养液菌根感染率明显高于不浇营养液的处理。

红汁乳菇;马尾松;液体菌剂;菌根合成;菌根感染率

红汁乳菇LactariushatsudakeTanaka是一种外生菌根食用菌,属于红菇科、乳菇属,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市场上十分走俏。在浙江西南部山区尤其是低山灌丛与针叶林区[1]有子实体自然分布,繁殖季节处于春秋两季,产量受湿度、温度和雨量等因素影响,当地农民有采食并市场上交易的习惯。目前红汁乳菇市场供应全依赖于野生采集,由于过度采摘,导致产地自然资源破坏严重,产量逐渐减少。培育出高质量菌根苗是实现红汁乳菇人工栽培的基础,笔者已经掌握了培育低成本、高质量的牛肝菌菌根苗技术,并成功人工栽培出褐环粘盖牛肝菌[2],应用该套研究方法继续对红汁乳菇菌根苗的合成技术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红汁乳菇菌种为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在丽水采集、分离、保藏,编号L 5,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梁俊峰博士分子鉴定为红汁乳菇。取发酵培养好的液体种过滤菌球150 mL,加营养液至500 mL,再加悬浮剂4 g,粉碎拌匀即制成菌剂。

1.2 供试苗木

以播种3个月后的马尾松无菌苗为接种对象。育苗基质为泥炭、珍珠岩、土,混合后高温灭菌,装入经高锰酸钾消毒过的育苗容器泡沫箱,每箱马尾松无菌苗为200株左右。

1.3 液体菌剂不同接种量接种效果试验

液体菌剂接种量设250 mL·箱-1、500 mL·箱-1、 1 000 mL·箱-1、 1 500 mL·箱-1、 2 000 mL·箱-1五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在每个泡沫箱中打25个孔,倒入液体菌剂后浇 1 000 mL营养液。接种9个月后检查菌根发育情况。

1.4 添加营养物影响菌根合成的试验

采用液体菌剂打孔接种法接种。接种量500 mL·箱-1,试验设接种后基质表面浇 1 000 mL营养液和不浇营养液2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接种9个月后检查菌根发育情况。

1.5 不同季节接种影响菌根合成的试验

试验接种季节设在春季3月25日、秋季10月18日,经观察这两段时间平均气温相差不大。每个季节接种5箱,接种9个月后检查菌根发育情况。

1.6 统计方法

将菌根感染的多少及强弱,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统计,以便分析其接种的效果。菌根感染的评价可以按株,也可按根段数来评价。

按株来计算,菌根感染率(P1)公式为:

P1=N1N×100%

式中:N1为感染菌根株数;N为统计总株数。

按根段数来计算,随机抽取1株苗木,洗净后将根切成长2 cm根段后统计菌根侵染率。菌根侵染率(P2)公式为:

P2=n1n×100%

式中:n1为侵染菌根根段数;n为总根段数。

菌根侵染率标准可分为5级,1级菌根侵染率1%以下;2级菌根侵染率1%~20%;3级菌根侵染率21%~40%;4级菌根侵染率41%~60%;5级根侵染率61%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液体菌剂不同接种量接种效果试验

每个处理分别随机取100株苗木,根据以上菌根统计方法,统计菌根侵染情况,结果见表1。

表1 液体菌剂不同接种量接种效果研究

由表1可知,随着接种菌剂量增加,感染菌根株树比例也在增加,分别为57%、79%、92%、95%、98%。接种量超过500 mL·箱-1,感染菌根株树比例超过80%,基本达到了菌根苗规模化生产要求,是较合适的菌剂接种量。菌剂量超过 1 000 mL·箱-1,感染菌根株树比例超过90%,接种效果理想,但菌剂量消耗较大。

从菌根侵染率标准不同分级的结果看,接种量为250 mL·箱-1,1级苗所占比例最大,为43%,无5级苗;接种量为500 mL·箱-1,2级和3级苗所占比例大;接种量为 1 000 mL·箱-1,4级苗所占比例高,为38%;接种量为 1 500 mL·箱-1以上,5级苗所占比例高,为54%以上。随着接种量的增加,优质苗比例也在增加。

菌根侵染率是描述菌根感染多少或强弱的指标,由表1可知,接种量为250 mL·箱-1的处理平均侵染率仅为18.73%,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菌根平均侵染率也在增加,接种量为 2 000 mL·箱-1的处理,平均侵染率高达71.83%。

综合结果,接种量为250 mL·箱-1的处理,菌根感染株数仅为57%,平均侵染率仅为18.73%,1级苗比例为43%,菌根合成效果不理想。随着接种量的增加,感染菌根苗的比例增加,优质菌根苗比例也在增加。接种量为 2 000 mL·箱-1的处理,感染菌根苗的比例和优质菌根苗的比例最高,是最理想的菌剂接种量。

2.2 添加营养物对菌根合成率的影响试验

每个处理分别随机取100株苗木,根据以上菌根统计方法,统计菌根侵染情况,结果见表2。

表2 添加营养物对菌根合成率的影响试验

由表2可知,接种菌剂后是否浇营养液,感染菌根株数比例差异比较大,分别为79%和52%;平均侵染率差异也较大,分别为31.3%、16.87%。浇营养液的处理,2级和3级苗所占比例大;不浇营养液的处理,1级苗所占比例明显较大,高达48%。综合可知,浇营养液的处理明显好于不浇营养液的处理。

2.3 不同季节接种对菌根合成率的影响

每个处理分别随机取100株苗木,根据以上菌根统计方法,统计菌根侵染情况,结果如表3。

表3 同季节接种对菌根合成率的影响研究

由表3可知,在春季和秋季接种,感染菌根株树比例相差不多,分别为90%和85%,春季接种菌根感染株数略好。

从菌根侵染率苗木分级标准结果看,春季接种,4级苗所占比例最大,为34%;3级以上的苗木占到81%。秋季接种,4级苗所占比例也是最大,为36%;3级以上的苗木占到69%。比较春季、秋季接种,春季接种3级以上的苗木占到的比例明显高于秋季。

从菌根侵染率指标可知,春季接种苗木平均侵染率为39.33%,秋季接种苗木平均侵染率为31.23%,采用春季接种苗木平均侵染率较高。

综合比较,春季接种的苗木感染菌根的株数比例和苗木平均侵染率都高于秋季接种,其中3级以上的优质苗木比列也高于秋季接种。分析原因可能是春季气温开始回升,菌丝体在基质中能较长时间的生长和存活,增加了菌丝体与根系接触的时间和机会,能更好地侵染苗木根系。而秋季接种,气温逐渐减低,苗木根系和菌丝向休眠的状态发展,不利于菌丝侵染苗木根系。因而,采用春季接种苗木效果更好。

3 结论与讨论

以出菇为目的的菌根苗培育方面,菌根感染率的高低可反应出苗木质量的好坏。菌根感染率越高,苗木质量越好。根据本试验结果,液体菌剂接种量越多,感染菌根的机会越大,接种效果越好。但考虑到菌剂扩繁周期长和对菌根苗规格的要求,笔者认为接种菌剂量为500 mL·箱-1~1 000 mL·箱-1的处理,即能节省菌剂,又能生产出合格的菌根苗。当然,根据对菌根苗规格的要求,可以增加菌剂的使用量。接种菌剂12个月后观察发现,接种量少的处理菌根感染率和浸染强度都明显好于接种9个月后菌根,证明在泡沫箱中培育的菌根菌能较长时间存活或是已经侵染的菌根菌能继续侵染根系形成菌根。

浇营养液的处理明显好于不浇营养液的处理,原因是接种菌剂后浇营养液可为菌种在基质中继续生长提供营养,延长了菌种在基质中的生存时间,也为无菌苗根系与菌丝体充分接触感染延长了时间和增加了接触的机会。

春季接种的苗木菌根感染率和侵染强度都高于秋季接种,其中3级以上的优质苗木比例也高于秋季接种。因而,采用春季接种苗木效果更好。

影响菌根合成的因素还有共生树种选择、菌根合成基质、宿主苗龄和接种方式[3]、接种菌剂剂型、活力、培育温度、光照等条件尚需进一步研究。

[1]顾新伟,应国华,宋小亚. 浙南山区大型真菌的主要生态系统及菌物分布[J]. 食药用菌,2012,20(5):275-277.

[2]应国华,吕明亮,李伶俐,等. 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9,28(5):4-15.

[3]付绍春,谭琦,陈明杰,等. 美味牛肝菌与马尾松幼苗无菌条件下的外生菌根合成[J]. 食用菌学报,2009,16(1):31-36.

Studies on Mycorrhizal Formation ofPinusmassonianaInoculatedLactariushatsudake

XUE Zhen-wen1, YING Guo-hua1, LV Ming-liang1, LI Ling-li1, GAO Feng-juan2

(1.Lishui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in Zhejiang, Lishui Zhejiang 323000; 2.Lishui University, Lishui Zhejiang 323000)

The method of punching inoculating sterile seedlings of liquid culture were used, and mycorrhizal infection rate was used as evaluation index. The inoculation results affected by different inoculation quality, different inoculation season, adding nutritional substances or not. The results showed the liquid culture dose of 500 mL·box-1~1 000 mL·box-1inoculated onPinusmassonianasterile seedlings could produce ideal mycorrhizal seedlings. Seedlings inoculated in spring was better than that inoculated in autumnm. The mycorrhizal infection rate of spraying nutritional liquid after punching inoculation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treatment which did not spray nutritional liquid.

Lactariushatsudake;Pinusmassoniana; Liquid culture; Mycorrhizal formation; Infective rate of the mycorrhiza

*项目来源:浙江省林业厅项目“红汁乳菇菌根菌培育造林技术研究与示范”(2010SY06);浙江省丽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牛肝菌等菌根食用菌菌根苗生产关键技术研究”(2012cxtd06)。

薛振文(1980-),男,工程师,主要从事食用菌、外生菌根的研究。

**通信作者:高凤娟,研究方向为园林和园艺。E-mail: xzw102@163.com

2014-03-15

S646.9

A

1003-8310(2014)03-0018-02

猜你喜欢
菌根菌剂营养液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菌根真菌在林业研究中的应用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大白菜霜霉病的防效及促生作用
施用功能微生物菌剂对重度盐碱地向日葵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出非宿主植物参与菌根网络新观点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不同营养液对香榧幼苗生长的影响
新型液体菌剂研制成功
菌根食用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