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妆台,最是那一抹低调的精巧

2014-07-18 11:42撰文炅妲
中华民居 2014年12期
关键词:梳妆台贴花

■ 撰文 炅妲

梳妆台,最是那一抹低调的精巧

■ 撰文 炅妲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

薄薄梳妆细扫眉。鬟鸦双叠岭云低。对人浓笑问归期。荀令老来香已减,谢娘别後梦应迷。一番心事只春知。

——仇远《浣溪沙》

首饰柜上通常纹有美丽精致的图案,取悦着喜欢修饰容貌的女性

私心里一直钟爱两个画面:对镜贴花黄与凭栏远眺君归来。总觉得,这是最有传统审美的一抹色彩——没有缠绵的言语,也没有太多喧嚣的场面,就是那么安安静静的,便已胜过千言万语。

低眉浅笑亦生辉

在传统的审美中,女人都是低调而含蓄的,容不得飞扬跋扈的姿态。即便是见了心仪的人儿,也不得直勾勾地望着对方,只好低眉浅笑。当然,意中人若见了这羞答答的表情,大概也懂得了伊人的情愫。

当时女孩子的心思哪里可以像今天这样直截了当地述衷肠,但总有一些地方可以偷偷地释放相思之情。而梳妆台,自然便充当起了这样的角色。

看似静坐于古雅的梳妆台,轻捋青丝,心中倒已奔腾起了或惆怅或思念或欣喜的思绪,空气中暗涌着一股欲说还休的儿女情长。

梳妆台古时称“妆奁”,是古代妇女专用的梳妆盒或镜台。爱美的心,大抵是不分时代和地域的。尤其是在那个生活节奏缓慢的年代,妇女们或许没有奢侈的化妆品,但她们同样无比重视梳妆打扮,而且对梳妆用具亦十分讲究。与当今女性梳妆台上堆满的瓶瓶罐罐不同,旧时女性的梳妆台总少不了各式各样雕刻精美的镜子和梳妆匣。而那匣子简直就是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头饰和某些基本的梳妆工具,如簪子、金钗、木梳……这小小的梳妆台变成了最风光的一处,也是最能寄托遐思的地方。

“女为悦己者容”,向来也是不分对象的。即便是历史上野心勃勃,颇有女汉子风范 的慈禧太后,也曾在储秀宫过着女人味十足的生活。在她的梳妆台前,有着各式精致的美容化妆品,梳妆打扮也成了头等大事。网上盛传一句慈禧太后的话,“一个女人,没有心肠打扮自己,那还活个什么劲儿?”虽难辨真假,但倒也不失道理。无数个古装剧里都有着女性对镜喃喃自语的场景,也不分皇室贵妃或平民少妇。那昏黄铜镜中模模糊糊的映像倒也像极了身处深闺女性的亲密伙伴。而那本漫不经心的一隅,最终竟也成了熠熠生辉的一抹风景。

很多首饰盒与梳妆盒通常合二为一

首饰盒是梳妆台上明媚的一抹风景

镜里镜外皆有戏

古人男女均是长发,所以无论男女都需要盘发,因此对镜梳妆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铜镜自然也是生活之必需品了。

对镜贴花黄,或许看到的不仅仅只是一缕相思,也寄托了在三从四德束缚之下女孩子们对于生活的各种憧憬。腮红、胭脂、金银珠宝,走不出庭院深深,也只好把玩这些小物件以慰深锁高院的心。

我们看到的是对镜贴花黄的婀娜多姿,而那镜中人大抵又是窥探到镜外不一样的大千世界吧,一种想象之外的瑰丽世界。

事实上,梳妆台不仅仅是一种扮靓人的家具,某种意义而言,它本身也是装饰的一种,其独特的造型和工艺,往往为室内增添风光不少。

一般来说,民间的梳妆台大多简约朴素,但皇室贵族或富贵人家则不同了。有史料记载,唐代的工匠曾为当时的皇后制作了这样的一个梳妆台:“中立镜台,台下两层,皆有门户。”据说,当皇后打开镜奁时,竟有一个妇女形象的木偶手拿面巾、眉黛等物缓缓走出,这巧妙的工艺倒真是符合了皇后那雍容华贵的范儿。

明式家具中,红木梳妆台一直都是一种实用美的典范。这类梳妆台一般采用讲究的红木,坚硬耐用。而那木材本身所有的素雅气质与梳妆台带着的胭脂味交融而成一种动人的气息。通常,这样的梳妆台镜面周围都有精美的雕刻,一如明式家具所惯有的精神——低调却不失精致,总在细微末节之处透出些许的欲说还休。

一直很好奇,那些坐在镜前的女子,心底到底在嘟囔着什么话?她们自言自语的对象又会是谁?是久未归家的良人,还是街头初见的少年郎?是怀揣惆怅,还是小鹿乱撞的心花绽放?大抵,也只有这几尺梳妆台还能记得清了。

紫檀木、红木等珍贵木材是古代梳妆台常选用的木材

女人的仪式

到了现代,梳妆打扮虽没有过去那份诗情画意,但仍是女人们每日的必修课。女人们倚在镜前描眉画唇的样子,总是显得撩人而深情。就像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个宽敞而硕大的更衣室一样,女人们也都期望拥有一个整洁而百宝箱似的梳妆台。

更小一点的时候,便总是爱守着家里老式的梳妆台自说自话。那是父母结婚时做的家具,不知道什么木料制成。镜面上有磨砂的小花,还有被我贴得到处都是的卡通不干胶。我趴在镜子前,学着母亲的样子偷偷涂着口红,别上发夹,自己觉得美极了。外婆看见了,便忍俊不禁道,“真的是个臭美的孩子,长大了怎么办才好?”长大了的自己,并没有如外婆所猜测那样一直臭美下去,相反,倒有了些“女汉子”的气质。就算这样,我还是在不大的房间里有个小小的梳妆台,仍然如小时候一般喜欢坐在镜子前自言自语,如同一个私人的仪式。

有姐妹是外企的小主管,平时如停不下来的陀螺一般疯狂地忙碌。但无论多晚休息,她都会给自己一个短暂而舒适的自我对话时间。“我就那么坐在镜前,一层一层地涂抹着我的护肤品,给自己一个舒缓的微笑。”那是她的仪式,一个好好爱自己的仪式,“平时太过辛苦,每天总要花五分钟来对自己好一点。”

或许,每个女人对镜子都有种与生俱来的依恋,问问魔镜谁最美丽,大概也是每个女孩子曾经做过的傻事。

比起当年的铜镜,现代的梳妆镜显得要明亮得多。现代设计的梳妆镜一般都很大,有些会呈折面设计。这样,爱美的人儿才可以没有死角地看到自己的样子。当然,在蜗居盛行的年代,梳妆台还需要兼顾写字台、床头柜或茶几的功能。这类梳妆台从外观来看就像是一张桌子,镜面就隐藏在桌面中。不用时将桌面合上,即可以当作床头柜和书桌,而桌面打开,便是一个大方的梳妆台,方便得很。

事实上,无论是风韵悠悠的古代造型,还是实用简洁的现代风格,梳妆台一直都是居室里动人的音符。总觉得,因为有它的存在,这房子里才多了些生机和温情。

链接:古代梳妆的那些事儿

有些词眼我们很熟悉,但并不了解。有些物件,我们总在各种宫廷剧中见到,却不知道名字。有了它们,才有了梳妆台的风雅气韵。

镜袱:古代因为镜子贵重,所以外面要罩上软布,这软布便被成为“镜袱”,也有人说,是因为怕人照镜子多了,走了魂而要遮住。

花钿: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

口红:称为口脂、唇脂。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唐书·百官志》中记载当时的人家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所占据的珍贵地位。

傅粉:傅粉即在脸上搽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

额黄:额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也称“鹅黄”、“鸦黄”、“约黄”、“贴黄”、“花黄”。因以黄色颜料染画或粘贴于额间而得名。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

画眉: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

现代女性的梳妆台上以瓶瓶罐罐的各类化妆品居多

猜你喜欢
梳妆台贴花
现代陶艺领域贴花装饰技法的发展与突破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露天梳妆台(大家拍世界)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出门前的准备
过年啦
“底妆”梳妆台
延迟贴花技术
个人财产离婚时可以以共同财产抵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