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视角下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研究

2014-07-20 01:52宋人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6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培训

宋人杰

(郑州华信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50)

终身教育视角下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研究

宋人杰

(郑州华信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50)

自 2002 年国家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学校体育由重技术向重兴趣、重生活、重发展转变,而体育教师在学生时代所学的知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从适应学校体育发展的角度审视教师的职后教育,应当在教师心理、教师法律保护意识、教学内容拓展及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行之有效的提升,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终身教育;民办高校;职后教育

1 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至 2003年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科学发展观念深入人心,学校教育作为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主阵地,科学的进行教学改革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学校体育,特别是高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媒介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从建国时期的学校体育军事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学校体育竞技化到现在的“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思想的提出,学校体育教学从内涵、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在学生时代所学的系统的体育科学知识只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的知识教育学习,相对于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要求明显滞后,因此,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教师的职后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紧随社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体育的认识已经不再单纯是锻炼身体、竞技夺冠的需要,更多人和团队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交往媒介和形式来促进个人和团队的不断发展.体育社会化的加强是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化能力是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师有针对性的职后教育对于促进学校体育改革,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言尤为重要.

1.2 教师职后教育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特殊时期,高校面临着生源不断减少的客观现实,高校发展,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深化学校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声誉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高校竞争的主要途径.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内涵建设的深化的前提就是建设一支稳定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职后教育是学校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的根本途径.

1.3 教师职后教育符合教师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滞后性决定了教师发展的长期性,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如果满足于以往的知识体系和过分依靠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要保证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职后教育学习,只有在不断的教育学习之中才能保证个人的教学知识不会落后于时代的需要,才能保证教学适应社会的要求.

2 教师职后教育的特点

教师的职后教育较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是职后教育的针对性很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对自身知识体系缺陷的认识是教师参加职后教育的主要原动力,职后教育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2.1 教师职后教育应具有时代性

教师职后教育的时代性是指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形式也会发生改变,职后教育要立足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当前阶段,学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重点就是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如何构建和优化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课程体系.

2.2 教师职后教育应注重实践性

教师职后教育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带着问题进行教育学习,问题来源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因此实践性是教师职后教育最为显著的特点,现阶段学校体育面临着体育课堂技能化教学和体育课堂生活化教学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劣,重点各有不同,因此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才能真正解决如何实现体育课堂的优化这一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因素.

2.3 教师职后教育应着眼于创新性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时期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形式的创新、教学手段的改变也是体育教师职后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3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分析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更是从法律的层面对民办高等教育给予了更多的支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时间短,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人力资源、学校内涵建设、社会认可等方面还处于劣势,特别是在教育师资方面民办高校教师大部分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知名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学校高水平、高职称的教师数量较少,这对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内涵建设明显不利.此外,受经济、人力等方面的制约,民办高校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状况一直不容乐观.

3.1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往往无法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科差别导致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机会较少,民办高校一般办学时间较短,学校在重点专业、重点学科的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或攻坚阶段,而学校体育作为基础课程往往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在教师职后教育方面民办高校更倾向于针对重点专业、重点学科的教师进行职后教育和培养,体育教师则很少有机会进行职后的教育培养和学习.第二,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经费投入较少,现阶段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仍是以短期的技能学习为主,在职后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没有形成规范的长效机制,有时还需要教师自费进行职后学习,经费保障不能有效落实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正常开展.第三,教师职后教育制度不健全,民办高校由于受到经济、人力、物力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在教师职后教育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直接导致了教师职后教育的随意性和培训考核的形式性,职后教育实际收效甚微. 3.2 教师职后教育学习意识不强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多为年轻教师,受学校发展限制,体育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工作量较大,此外体育教师还要承担学校另外分配的各种其他工作,大量的时间都用于了教学和学校的事务性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的职后学习.另一方面,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对工作认识较为肤浅,缺乏对问题的凝练和总结能力,且往往自我认为工作业绩尚可,忽视职后学习和教育.加之年轻教师面临的个人生活、家庭问题等都导致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学习不能正常开展.

3.3 职后教育形式化,教育效果不明显

现阶段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学习仍以短期的培训为主,培训内容侧重于技能培训,而真正的对高校体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专题培训和教育则是少之又少,这就脱离了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本质,教育效果甚微.

4 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内容及模式的构建

职后教育的内容及模式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职后学习的目的及效果,因此构建符合现代学校体育需要的职后教育内容体系及教育模式对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4.1 体育教师职后教育主要内容

现代学校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以往的技术水平精湛、身体形态优秀的粗犷式教师选拔标准已经远远不能适合现代高校体育的需要,特别是在当前时期,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生运动伤害甚至是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学校体育成为一个危险的课程,体育教师则更是成为了一个危险的职业,体育教师在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学校及体育教师如何更为有效的规避教学风险同时合理的处理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学校及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此外,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较强,在课堂上不愿受到更多的约束,如何在认可学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很好的接受体育教师的管理也是对体育教师提出的一个考验.除此以外,现代高校在知识获取渠道、知识拥有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较以往都有着本质的改变,因此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内容体系是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高校发展趋势、学生身心发展趋势的综合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内容除了要继续开发新的项目技术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体育教师法律知识、应急事件处理知识、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课程的教育与培训.

4.2 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模式的构建

职后教育模式的优化对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效果有着广泛的影响,目前高校教师职后培训模式一般以短期培训为主,而短期培训对教师的业务提升尤其是体育教师的业务提升收效甚微,因此建立符合体育教学特点的教师职后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短期培训倾向于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训,重点以提升教师对政策的理解与把握为主;选派教师在职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和学位对于提升学校体育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当前民办高校应重点采用的一种职后教育模式;选派教师到服务性体育机构学习旨在促进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学习和改革,适时地引进体育服务机构的培训形式进入学校、课堂;兄弟院校之间互派教师交流学习有利于兄弟院校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互相促进,并且能够有效的解决学校体育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应作为未来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主流发展方向;校内的培训学习则可以更好的根据学校发展实际有的放矢的进行学校体育教学的变革.但是任何一种培训模式都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应根据学校、教师个体、学生等方面的需求,有机的将各种职后教育形式融合,这样体育教师的职后教育培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结论

职后教育对于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师终身学习意识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更应该在制度建设、经费投入方面形成长效机制,为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但是学有方法,学无定法,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只有立足于本职工作的具体实践,在教育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1〕吴雪萍.全纳教育背景下我国体育资源教师的专 业化发 展[J].山东体 育学院 学 报,2011(5):82-86.

〔2〕叶海英,黄德清.对校本管理本土化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5(3):58-61.

〔3〕余卫平,等,从美俄继续教育现状探讨我国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J].体育学刊,2000(5):123-125.

〔4〕李景华.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02):100-101.

〔5〕陈永明,当代日本师范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6〕黄永刚.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建设[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3):76-80.

G650

A

1673-260X(2014)08-0189-03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