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ERP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2014-07-21 12:16辽宁开普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杨卓
中国商论 2014年16期
关键词:企业管理者管理体系信息安全

辽宁开普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杨卓

所谓内部控制,指的是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的经营管理目标,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降低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内外部风险,提高企业管理运行的效率,所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评价、控制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越来也复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ERP管理体系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一般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相比,ERP管理体系能够实现企业管理的精细化,从流程管理的角度实现对企业管理的再造,在企业内部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本文将探讨在企业推行ERP管理体系之下,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以及ERP管理体系给企业内部控制所带来的新风险,并结合笔者多年企业管理工作和研究的经验,为我国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出更好的建议与对策。

1 ERP环境下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分析

ERP管理体系是目前企业最集成的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以集成的信息管理平台为依托,以企业的管理流程为依据,实现对企业整体管理的再造,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企业内部控制是一种管理理念,在ERP管理环境之下,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有以下作用:

第一,ERP环境下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管理风险。随着ERP管理体制在我国企业推广,过去的众多企业内部审批流程都实现了信息化和虚拟化,在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同时带来更多的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管理风险。

第二,保证企业管理信息管理体制的合理性。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定期的绩效考评和内部审计机制,通过绩效考评和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地发现企业内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在ERP环境之下完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可以更好地完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

第三,ERP环境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在ERP环境下,企业的大量商业机密都是以电子信息的方式保存,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信息安全。

2 ERP管理的推行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影响分析

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ERP管理既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带来了诸多便利,能够为我国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更多的手段和方法,同时,ERP管理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充分利用ERP信息管理带来的便利、有效规避ERP管理带来的风险,才能有效地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下面具体分析ERP管理给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带来的影响。

2.1 ERP管理给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带来的有利影响分析

ERP管理是企业管理方式和手段的重要创新,通过ERP管理可以有效地实现企业管理的集成,提高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效率,保证企业对各部门以及员工的监管。其具体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ERP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信息沟通。ERP管理是基于企业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利用ERP管理可以有效地实现企业组织的扁平化,可以有效地增加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各员工之间的沟通效率。企业的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可以利用ERP系统发出,实现在信息需求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共享。

第二,ERP管理可以保证企业内部授权的科学性。ERP管理是一种集成的信息管理平台,基于ERP的管理可以依据企业的业务流程需要,合理地分配企业的内部职权,保证企业内部授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不相容岗位的有效分离和各职权之间的制约平衡,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的完整性。

第三,基于ERP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企业全过程的监管。基于ERP的管理体系包括对企业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人力等各种模块的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的集成。企业内部应用ERP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加强高层管理者对企业整体运行情况的监管,保证企业全面预算的落实,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保证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

2.2 ERP管理给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分析

任何管理的创新都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企业带来有利的优势,也可以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ERP管理的推行在给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ERP环境下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思维受到冲击。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下,企业一般是按照职权的大小划分成多层次的垂直管理体制,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就体现在各层级之间的监管和审批过程之中,这会随时提醒上级管理部门以及管理者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措施。但在ERP管理体制下,企业实现了基于流程的管理再造,企业的组织越来越扁平化,企业管理者开始从过去的决策者和监管者转变成为核心执行者和领导者,这在无形中都会对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思想产生冲击。

第二,加剧了企业的业务流程风险。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机制之下,企业的业务处理需要经过凭证—审核—登记—审核—做账—审计—报表等一系列的流程,最后才能生成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采用ERP管理系统之后,大量的监管工作都被信息平台上的虚拟过程所取代,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变得更加抽象,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落实。

第三,ERP系统给企业带来信息安全风险。在ERP环境之下,企业的各类信息都主要是利用信息平台来储存,这虽然能够有效地增加企业信息存储的效率,保证企业信息在内部的有效分享,但这同时也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一旦企业信息系统遭遇病毒侵袭或硬件出现问题都会造成企业信息的损坏或泄露,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信息危机。

3 ERP环境下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和对策

随着信息经济的到来,集成化的信息管理体系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的主要手段。ERP管理体系开始在我国企业管理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但这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企业管理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内部控机制。

3.1 强化企业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思维

随着ERP系统在企业内部的推广和应用,企业的组织越来越扁平化,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开始由监管者向领导者和执行者转变。随着企业管理者角色的转变,其管理思想也受到更多的冲击。因此,在ERP环境下,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首先强化内部控制思想意识,看到ERP体系在企业内部推广给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所带来的危机,并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3.2 强化企业流程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措施落实

ERP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推广之后,很多管理流程都被虚拟化,过去需要利用纸质的材料监督审核的材料和程序都被电子信息审核流程所取代,整个监管流程变得更加的抽象化,导致很多内部控制措施都流于形式,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企业在推广ERP管理机制之后需要进一步完善流程控制,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强化内部控制措施的落实,将抽象虚拟的内部控制机制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保证所有内部控制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3.3 强化企业信息安全的保护

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实现企业全流程的监管和控制,实现企业管理的集中化和系统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推行,企业的信息安全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推行ERP管理之后,企业需要在内部完善各部门以及各岗位员工电子信息系统,有效的授权,防止超过职责的权限出现。另外,企业还需要定期地检查管理软件和系统硬件,防止病毒入侵导致的系统损坏,保证企业的信息安全。

3.4 完善内部审计和绩效考评

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和绩效考评机制可以有效引导员工行为,保证员工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在推行ERP管理之后,员工的很多行为都是在电子信息系统之内完成,很多员工为了业务方便,相互借用电子账户和权限,很容易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失控,给企业的稳定运行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在推行ERP管理之后,企业必须执行严格的内部审计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保证员工能够主动地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保证所有员工电子账号的安全性。

[1]吴菁.ERP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析[J].中国市场,2013(46).

[2]王民治,赵学进.ERP环境下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3(25).

[3]鞠成晓.基于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思路[J].企业经济,2013(09).

猜你喜欢
企业管理者管理体系信息安全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企业管理者纵论品牌建设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基于三级等级保护的CBTC信号系统信息安全方案设计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中国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ICSISIA联盟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