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合成理论的矿冶戏剧认知诗学分析

2014-07-21 03:08李金妹吴晓云

李金妹+吴晓云

摘要:从认知诗学的角度,探讨概念合成理论对矿冶文学戏剧《钢铁夫人》在词汇层、语义层以及语篇层的意义的建构和理解,揭示话剧理解的认知过程,使读者能清楚地了解该话剧情节的发展过程以及剧目之间内在的联系网络。验证了概念合成理论对话剧理解的解释力,旨在为中国本土的文学作品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为研究黄石矿冶文学作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钢铁夫人》;矿冶戏剧;概念合成理论;认知诗学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4)01007406

收稿日期:2013-04-23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认知诗学视角下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2012B212)、湖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艺术学理论” (2013XKJS)、湖北理工学院青年项目“认知诗学与文学语篇分析”(12xjr49Q)、黄石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认知诗学理论视域下的黄石矿冶文学研究”(2012SSK05)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金妹(1983-),女,湖北荆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认知诗学和英美文学。

A CBT-based cognitive poetic analysis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drama text: The Steel Lady

LI Jin-mei,WU Xiao-y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435003, 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oetic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functions of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on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and comprehension at the lexical, semantic and discursive levels and reveals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in the mining and metallurgy drama The Steel lady, clarify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plots 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al network among the acts. The paper tests CBTs interpreting power to the drama with a view to supplying new theoretical support to Chinese local literature works and supplying a new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mining literature in Huangshi.

Key words:The Steel lady; mining and metallurgy drama;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cognitive poetics

戏剧内涵丰富,艺术手段多样,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剧本”既可以作为文学作品供读者欣赏,也可以作为舞台演出的蓝本与观众见面[1];它如同小说一样强调情节、人物等,但却有独特的语言方式。

侯涛提出戏剧文体学从描写性研究发展为解释性研究,目前已进入戏剧话语语用和文学认知关系的研究[2]。如:俞东明、左进探究了语用模糊、会话策略这两类语用方法对戏剧人物刻画的作用[3];侯涛、俞东明从语用文体认知的角度分析了《雷雨》人物对话和文学话语的语用建构和文体特征,提出了戏剧文本话语多层分析方法[4];高剑妩、申丹采用礼貌策略和人物塑造理论对《慈善家》剧本进行了文体分析[5];高剑妩在修正Brandt等的四空间模式的基础上,以《伽利略转》为例提出戏剧认知诗学分析的一般模式[6];徐海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典型理论、认知模型和文化模型诠释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欣赏和批评[7]。

由此可见,国内学者大都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如礼貌策略、会话分析和合作原则等对剧本进行文学认知分析,从其他学科角度对剧本进行研究的比较少。本文力求对“认知诗学视域下的矿冶文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有所贡献,从认知诗学的角度,探讨概念合成理论对矿冶戏剧《钢铁夫人》在作者构思和读者理解方面的认知机理,从而验证概念合成理论对话剧的解释力,旨在为中国本土的话剧分析提供实际的指导作用,为研究矿冶文学作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一、话剧《钢铁夫人》简介

无场次大型话剧《钢铁夫人》[8]是湖北剧作家裴有猷的著名作品,也是长江中、下游矿冶戏剧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改革大潮中的现实为题材,描绘了钢铁工人的生活画面,围绕厂内资金紧缺,原钢铁厂厂长胡涓进行机构调整、人才培训、设备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展开故事情节,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与工人之间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将剧情逐步推向高潮。最终经过大家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排除障碍,钢铁厂在改革大潮中稳步前进。《钢铁夫人》塑造了以原钢铁厂厂长胡涓为代表的大批钢铁工人的形象,反映了今天的矿冶人的精神风貌,展现了改革大潮中黄石矿冶人身上那种特有的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刚性的精神风貌,理性与感性结合的特质。同时它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典型独特的时代场景,别出心裁的开放式结构和浓厚的富有人情味的地方特色方言,使得我们感受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广大矿冶文学研究学者的注意[9-10]。endprint

二、概念合成理论及其发展应用

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是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成果,属于认知语义学范畴[11]。心理空间可建立起一系列如时间、信念、虚拟等概念。概念合成理论认为意义的生成和理解是通过非组合性的概念整合积极建构意义的实时动态过程,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时的一种认知过程,它为文学的创造性与新意义的动态建构提供了系统的解释。

Fauconnier & Turner指出,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是由四个空间构成的,即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类属空间反映的是由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普遍概念结构;合成空间除了包含类属空间中的普遍结构外,还包含两个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的特定结构以及合成空间本身通过组合、完善、扩展而建立起的新创空间(emergent structure)。新创空间不存在于原有的输入空间中,体现了概念整合的创造性。这四个心理空间通过投射彼此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12-13]。

概念合成理论自问世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文学、艺术、音乐理论、宗教、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并取得丰硕成果。

三、认知诗学模式下概念合成理论对《钢铁夫人》的解读

戏剧文本的研究不但要对戏剧语言进行一般的静态描述,还应通过描述把戏剧语言与内容联系起来,借助全新的语言学理论着重研究话语意义的生成和理解的动态过程[14]。戏剧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对于读者而言,阅读是发生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互动活动,作者所创造的语篇并非完整,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利用背景知识和概念整合的认知加工方式加以补充和完善,也就说读者是处于一个重新创造的过程[15]。

将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合成理论用于探讨剧本解读的认知过程属于认知诗学的研究范畴。概念合成理论,作为一种认知操作模式,为话剧分析提供了比常规分析理论更加理想的推理机制。下面本文基于概念合成理论,以黄石矿冶文学戏剧《钢铁夫人》为语料进行认知分析,讨论概念合成在词汇层、语义层以及语篇层的认知建构,揭示话剧理解的认知过程,使读者清楚地了解该话剧情节的发展过程以及剧目之间内在的联系网络。

(一)词汇层面

例1:

杨世杰:来这么三个人就能扭转局面了?

胡涓:这不是三个人,是一批人。

孟辉:怎么?还有人?

胡涓:你忘了那个典故了?燕王濒临灭亡的时候,燕昭王重用了一个郭瑰,不是招来了乐毅、邹衍、剧辛那一批人杰吗?

例中的典故出自于《史记》。该典故的源认知域与剧本中描述的剧情背景空间拥有很大的相似性:一个是陷入窘境的钢铁厂,而另一个是濒临灭亡的燕国。 读者在理解该句时,典故中描述的地点,角色,事件被纳入输入空间I,而话剧描述的厂内情况则被纳入输入空间II。两个空间中的事物通过跨空间映射起来,产生一个具有共同联系的类属空间,即依靠人的智力,困境得以扭转。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层创,读者在合成空间中产生新的意义:厂内必须引入新的人才,局面才会得到改变(见图1)。

图1

例2:

胡涓:这有什么?

碧茜:好轻松!老杨刚才那个样子你没看出来?他和老代怎么相处?你的女儿胡撞是你和老代生的,她要是知道了,她在两个爸爸之间的距离怎么摆?会给孩子心里种下什么?还有苏云那伙人的流言蜚语你怎么对付?别像尼克松,当了四年总统被水门事件纠缠了三年,落得身败名裂,舆论能杀人哪,即便是无中生有也能逼得人投河上吊的。

碧茜认为如果胡涓让自己的前任丈夫进入钢铁厂帮忙,那么就会让只顾眼前利益的障碍者(苏云)等人制造出绯闻,使得胡涓失去人心。从概念合成理论来看,读者头脑里形成两个输入空间——输入空间I,里面有尼克松,水门事件,舆论;输入空间II,里面有胡涓,与前任丈夫的关系,厂内工人的反应。同时,当两个空间内输入的元素彼此映射时,读者的头脑会将输入空间I和输入空间II中所具有的共同元素放入类属空间,即绯闻会让人走投无路。于是,通过类属空间的加工,读者形成一个合成空间来理解剧目的内涵——流言蜚语的作用非同小可,胡涓不能忽视。

(二)语义层面

例1:

胡涓:暂时,(代楚雄)任决策中心办公室主任。他外出,对外是法人的全权代表,我外出,对内行使厂长职权。孟总经济师的辞职,理由不充分,继任原职。

巩川:很好!我走了。 嗨,你怎么互撞?

胡撞:谁叫我妈替我取这么个名字?嘻……

例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取得幽默的前景化效果。此时的“胡撞”涵盖了两层意义:第一,胡涓与前夫代楚雄所生的女儿的名字;第二,表达一种动作方式,“胡”可以理解为“乱”,这样一来,通过读音相似让读者建立起了两个输入空间,虽然两个输入空间的字面表达相同,但却表达了不同的意思,而以字音相同的类属空间通过整合让读者充满联想,有如身入其境的感觉,从而得出这样一个合成空间:胡撞走路时不小心与巩川相碰。这种语音结构的安排,不仅体现了巩川风趣机智的性格特点,也让读者产生愉快的体验。

例2:

胡涓:东江哥,你别觉得受了什么委屈了,革命对你是公平的!过去革命需要那样,你那样作了,给了你荣誉了嘛,今天需要科学技术文化,要四化,你为什么不化?没有劝你?没有批评没有拉你?像一截子系牛桩,摇不动拔不起移不走,还要把周围的人都系住,你,你成了绊脚石了!

刘东江:我是绊脚石?好!好!我去市委告你?

剧本中,作者把固执、停滞不前的刘东江比作坚硬、不易动摇的系牛桩。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产生了一种生动形象、贴切精准、耐人寻味的文体效果。通过认知加工,读者分别将因循守旧的刘东江和根深蒂固的系牛桩放入输入空间I和输入空间II,在类属空间中抽象出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特性:顽固不化、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最后通过合成空间的扩展和完善,读者理解剧本得出:刘东江的保守和古板,在改革中无疑会被淘汰。endprint

例3:

胡涓:你怎么还不结婚?

代楚雄:说不清楚,也许是失去的东西附着在记忆里太牢固了。

胡涓:……应该连那篇记忆一起失去,在现实中事情的确储存在记忆里,一跳出记忆就品尝现实中失落的痛苦。何必?过去,随着光阴消逝了,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光速消逝得无影无踪了……成个家吧。有人给你介绍过吗?

作者在本句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物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情感,使描写的事件更加生动形象。在这里,读者建构起一个过去的输入空间I,胡涓与代楚雄原来是夫妻,但由于种种原因,迫不得已他们离婚了。而现实的输入空间II里,胡涓已经成家,但代楚雄却仍旧一个人。投射到类属空间表现出来的就是时光飞逝,事过境迁。最后在合成空间里组合和完善,得出:胡涓认为代楚雄应当忘记他们以前在一起的生活经历,开始新的生活,早日成家。作者恰当地使用夸张,体现了身为钢铁厂厂长的胡涓也不缺乏应有的柔情和细腻,表达了她对前夫的真诚而恰如其分的建议和亲情如水的关心,真心希望他能过得好的想法。

(三)语篇层面

在整个剧目中,语篇整体的理解成为最重要的部分,语篇作为由语句组成的表达多层意思的具有内在逻辑相关相关性的结构系统[16]。 下表1是对《钢铁夫人》十个剧目的剧情发展进行的简单概括:

表1《钢铁夫人》十个剧目的剧情概括

剧目一

钢铁厂濒临倒闭,胡涓四处借钱,厂内捣乱分子拉轧机卖,胡涓苦心劝导,不计前嫌请前夫代楚雄入厂

剧目二

胡涓想方设法改造旧设备,多方筹措资金

剧目三

苏云百般为改革设置障碍,职工集资被迫停止,厂内陷入窘境

剧目四

捣乱分子无端闹事,代楚雄正式入厂内出谋划策

剧目五

胡涓不畏权势,秉公处事,果断换人

剧目六

胡涓教育工人科学办事,厂内情况扭转

剧目七

厂内举办员工舞会,孟辉借机制造绯闻

剧目八

“相片”风波引起亲人与工人误解

剧目九

胡涓对女儿倾诉苦衷,厂内设备改造再次停止

剧目十

澄清事实,冲破阻挠,在群众支持下,钢铁厂起死回生

1. 相邻剧目的概念合成。《钢铁夫人》中的人物众多、事件较为复杂,头绪纷繁,加之故事所涉及的时间跨度较长,作者采用了开放式结构,剧情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自然顺序展开,能够让观众非常清楚地从头至尾原原本本地了解剧情的自然发展过程。这种结构方式能够较为完整地展示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而读者也能够通过剧情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人物动作,比较方便地透视人物的整体面貌及其性格变化。由于戏剧艺术的时空限制性,作者在剧目和剧目之间的组织和安排力求严密、紧凑、最大限度地展示出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如:

(1)剧目二与剧目三的概念合成。

在概念合成理论的基础下,剧目二与剧目三分别建立起两个输入空间I和II,即工人争论卖楼以及轧机,苏云挑拨孟辉并且对调入人才阳奉阴违,厂内进行集资的输入空间I和罗满因卖轧机事件调入废钢库,苏云仍未落实调入代楚雄,厂内集资被迫停止,厂内情况陷入窘境的输入空间II。两个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映射建立起对应连接形成包含调入人才,职位调动以及厂内集资这三个元素的类属空间;输入空间各元素通过投射进入合成空间,经过组合、完善和扩展形成层创结:即厂内部分职工只顾眼前利益,阻碍厂内前进,资金问题并不是集资就能解决的。此时,通过概念合成,读者感受到胡涓身上的坚强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即使遇到了许多人为或者其他客观因素的干扰,她也没有犹豫和退缩,一如既往迎难而上(见图2)。

图2

(2) 剧目三与剧目四的概念合成。

在理解剧目三和剧目四时,我们的大脑中也存在着“剧情三”的事件框架I和“剧目四”的事件框架II这两个输入空间。输入空间I包含罗满因卖轧机事件调入废钢库,苏云仍未落实调入代楚雄,厂内集资被迫停止,厂内情况陷入窘境等元素,输入空间II包含胡涓请代楚雄来家中作客,罗满进行报复,代楚雄解决厂内资金问题等元素。类属空间提取了两个空间的共同元素:调入人才,资金问题以及职员职位变化;两个空间跨空间映射得到合成空间:引入了优秀人才,厂内看到了生机,钢铁厂的工作有了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随着剧情的发展,在面对钢铁厂在改革大潮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迎难而上,坦然面对。围绕转产的问题,还有机制改革、机构调整、班组成本核算,规范管理、人才培训、设备改造等问题,胡涓根据钢铁厂的实际情况,在周密调查研究、严格的理论论证和有关专家的知道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措施,让读者在理解剧本的过程中能深刻感受到胡涓尊重科学、坚持真理、按科学规律管理工厂的优秀品质,同时这也是胡涓理性的完美体现(见图3)。

图3

2.跨剧目的概念合成。

(1)剧目三、剧目五、剧目七的概念合成。

在概念合成理论下,剧目三的剧情形成了输入空间I,它包含了罗满因卖轧机事件被调入废钢库对胡涓不满,苏云百般为改革设置障碍,职工集资被迫停止,厂内陷入窘境等元素;剧目五的剧情形成了输入空间II,它包含了罗满和向荣私吞运费、厂内制度有漏洞,执行不得力等元素;剧目七的剧目形成了输入空间III,它包含了厂内举办员工舞会,孟辉借机制造绯闻等元素;三个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的映射对应连接得到包含:障碍者阻碍改革这一共同元素的类属空间;最后经过认知能动性,得到一个合成空间:厂内障碍者制造的麻烦不断,必须彻底铲除障碍者,合理运用人才,厂内情况才会好转。这也让读者感受到胡涓作为厂长该有的魄力:在人为干扰面前,不畏权势,果断换人,秉公处理无端闹事者。在日常工作时,胡涓为人正直,不弄虚作假,不口是心非;她的性格特点时时闪烁着“钢铁夫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见图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