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探究

2014-07-23 19:02李军雄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提升途径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摘要】职业素养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知识、素质和技能。职业素养的高低会深深地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竞争力。高职学生应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高职学生才能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

【关键词】职业素养 高职学生 提升途径

一、学生职业素养的定义及作用

职业素养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它包含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多个方面。职业素养可分为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其中,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习惯属于显性素养,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则属于隐性素养,它们不能直接用各种证书来证明,却能在更深层次上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竞争力。一个人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素养的高低。从高职学生的角度来看,职业素养是实现就业并胜任工作岗位的基本前提;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职业素养是选聘人才的首要考虑因素。因此,高职学生应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为什么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历史还不长。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由原来的普通中专合并升格或高专、职业大学等改名而成的。可以说在这么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里,高职院校在数量上和规模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在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出台之前,许多高职院校重点放在规模扩张上,此时为了突出专业技能,往往牺牲了文化基础课和一些人文素养课程,这样虽然可以增开一些专业课时,但是从长远来看,对学生后续发展(特别是转岗等)不利。

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如何?近几年由于高考报考人数的急骤减少,高职院校生源竞争日趋激烈,高职批的投档分数也已经低到200分以下了。由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比较薄弱,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导致学习兴趣不浓。为了改革这种状况,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改革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调整。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加强了校企合作、工学耦合,以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深入融合,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得到了加强,弥补了学生文化知识的不足,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快地投入到新的岗位中去,实现了“零距离”上岗。但是,由于这期间过分强调了学生的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教育,使得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和以后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一是有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许多高职学生团队意识差,不能很好地与人合作;三是许多高职学生工作主动性差,责任意识不强;四是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缺乏恒心、毅力,自律意识差;五是许多高职学生后续发展潜力不大,转岗后适应性差等,以上这些都是我们高职学生亟待解决和要加强的。

下面这一段话就是2011年教育部职成教育司在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高职院校与当地著名企业家,就高职教育的现实困惑、未来寻求突破方向所发表的见解。

董刚(天津职业大学校长:“我们曾经邀请部分在津的世界500强企业,让他们把有关学生就业的10个问题做个排行,结果显示,学生的外语、技能分别排在第四、第六位,前三位分别是团队精神、工作态度、沟通能力。现在高职的高等教育特性有些缺失,高职是工具导向还是人文导向,这是关键。高职不应狭隘于技术,也不应是技术的狭隘。校企应把‘邻居变成‘亲戚关系,在单一的人才培养以外,还要做人才、科研、研发,找到新的平衡点,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

徐伟强(中国皇冠投资集团董事长):“企业首先考虑和最关心的是如何面对竞争,之后才是利益,最主要的是忠诚比能力更重要。现在企业用人的困惑是,高职学生可以很快适应技能岗位,但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此外,现在的毕业生沟通能力、心理抗压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转移能力较弱。职业院校应依据企业、行业竞争趋势来规划培养人才。企业对于人才选取的界定是理想主义者、现实主义者不用,用的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更欢迎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这一点对高职院校学生应有所启发。”

从董刚校长和徐伟强董事长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企业对我国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是比较认可的,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精神、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对企业的忠诚度、心理抗压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这一点对高职院校学生应有所启发。

三、如何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1.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求职者的职业方向,专业的好坏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因此大学生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有:

(1)培养和增强对专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和积极的探索,并从中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且自觉自愿的正面情绪。兴趣能使人思想活跃、观察敏锐、注意力持久恒定,从而促进灵感的出现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2)重视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一种高效率获取知识的学习途径。老师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可能是一个科学家一生研究的成果,且课堂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在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产生智慧的碰撞和火花,这样的效果是个体学习难以达到的。

(3)不断拓展和优化知识结构

大学生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和实际需要,自觉地补充、更新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随时积累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

(4)考取相关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

从业资格证书是一块敲门砖,大学生在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打牢基础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考证来充实自己,获取迅速进入相关行业专业领域的资格。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能力在工作中表现出来才能发挥作用。如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一个单纯的书库,而不注意在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自觉锻炼、发展实践能力,那么知识的学习也会变得没有意义。尤其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激烈的求职竞争其实就是知识、能力的竞争,从业者不仅要拥有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有:做好专业实验,提高操作技能;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机会,选择与职业目标相对应的行业及岗位实习;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参与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参加社区服务工作;参加校内外兼职或者勤工助学活动。

2.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通用技能

大学生要想在未来的社会中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只凭一技之长是行不通的,还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等通用技能,一定要进一步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学会关心集体,乐于奉献,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要踏实肯干,诚实守信,增强艰苦创业的意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多方面培养、发展、提高自己的通用技能。具体来说,大学生培养和提高通用技能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安排学习

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课堂资源,积极参与课程学习,不断积累系统、全面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构建自己最优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结构。

(2)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健康的文化活动。

(3)广泛参与社会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合理的知识技能结构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有效积累,而且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4)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媒体

不同媒体有不同的时效性,将它们科学地结合起来,就能传递与获取丰富的知识技能和最新的信息资料。

(5)参加课外业余培训

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社会上一些技能培训,从而获得自己迫切需要的职业技能。

3.加强大学生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提升个人素质

大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外,良好的个人素质也不可或缺。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常因个人素质的问题而与大好机会失之交臂。因此,大学生要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提升个人素质,进而增强择业、就业能力,使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有: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当今社会,要干好某一职业,必须经过专门的职业训练,这个训练过程也就是个人素质的培养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是个人思想道德行为的形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精神品质。

(2)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专业学习是获得专业理论理论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了解专业、了解职业及其相关职业岗位规范,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主要途径。因此,在专业学习中,要教育学生重视技能训练,刻苦钻研,提高本领,不断提升个人素质。

(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个人素质的培养和良好素质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个人素质培育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

(4)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自我修养是提高个人素质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形成个人素质的内因。自我修养的关键在于“自我努力”。

(5)利用校园文化陶冶

大学生通过积极参加校园社团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使自己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受到陶冶,获得新知识,增长才干,培养情操,博大胸怀,增强团队意识,使自己的个性和社会相协调,更好地发展个人的特长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湖南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M].长沙:湖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李军雄.地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教育与职业,2010,(3).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研究专项课题“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上接第116页)优秀传统文化,介绍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思想,引导学生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学时有限,采用有目的地开设人文选修课程,鼓励和引导学生选修,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但开设人文课程不应过多过滥,而要少而精,管用,要将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寓素质教育于知识的传授之中。如适当开设像“美学艺术”“公共关系学”“心理健康”“中国历史”等,这些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学会与人相处、调整自己的心态、维护心理健康、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大有益处。

3.通过课程渗透,将人文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要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将专业学习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学生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这对人文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专业技术课本身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底蕴,以人文的精神传递专业技术,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和操作程序时,可以通过对专业技术发展历史的追溯及前景的展望来关注历史、社会、文化与人类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反思技术的应用对自然、社会及人类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介绍学科发展中优秀科学家献身真理的感人事迹,以激发学生产生崇高的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

4.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养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日趋紧密,学科综合性越来越强,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言道:“以己昏昏,如何使人昭昭”,这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具备对知识进行融合的能力,而且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建立适应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思维模式,以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既会思考“事实存在”(科学的思维方式),也会思考“人的存在”(人文的思维方式)。为此,要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加强师资培训,加快教师知识更新速度,建立起新的有利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思维方式,从源头上促进二者的融合。

5.创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强化第二课堂功能

由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文化背景,校园文化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良好的文化、艺术、科技、学术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因此,要创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功能,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校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并不是分别地针对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而言的。在理科学生中,不仅要加强人文教育,也要加强科学教育。今天的学科分科非常快,非常细,我们传统的教育,注重专业,不注重对科学一般的理解,所以理科学生也有一个科学教育问题。类似的,人文学科也不是专为理科学生设的,文科学生也有人文素养问题。一所大学,没有一流的文科,就没有一流的理科;没有一流的理科,就没有一流的工科。一个国家没有科技,一打就垮;没有人文,不打自垮(杨叔子)。

因此,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季羡林.季羡林先生在“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高级研讨会”上的讲话 [J].中国高教研究,2002,(06):13.

[2]李政道.李政道先生致“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高级研讨会”的贺信 [J].中国高教研究,2002,(06):13.

[3]杨叔子.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J].中国高教研究,2002,(07).

[4]怀特黑德.教育的目的 [M].北京:三联书店,2002.

[5]斯宾塞著.胡毅,上承绪译.教育论 [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6]徐淑华,王南山.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J].机械职业教育,2003,(02).

[7]贺智利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J].江西教育研究,2006,(04).

本文系三亚市科信局项目: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对三亚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提升途径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浅析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与提升新途径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
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