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视阈下的驻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分析

2014-07-23 19:02刘芳铭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刘芳铭

【摘要】当前,江苏省正在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建设,驻徐高职院校必须紧密结合老工业基地建设人才需要,加大对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满足地区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 徐州老工业基地 人才培养 评估工作

一、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对提升高职院校服务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徐州的各级各类教育中,高职教育作为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途径和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它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对高职院校服务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促使学校明确面向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建设的办学思想和发展定位,提高办学目标与社会整体需要、学生全面发展的匹配度,使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适应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要求,全面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水平、为徐州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提供优质人才服务。

二是促使学校改变过去不同程度存在的办学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更加重视劳动力市场发出的人才需求的各种信息,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徐州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专业结构、学科建设的优化调整,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实训基地建设,规范教学管理,自觉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和监控机制,增强办学实力,着力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

三是促使学校确立开放办学的理念,与徐州老工业基地社会部门、行业企业建立广泛的、有效的、密切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推动办学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大力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断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促使行业和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构建从需求调研开发、学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教学质量考核与监控、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完善到毕业生就业服务跟踪与指导的合作框架,真正实现高职办学与产业发展同步,院校、企业和毕业生三赢。

二、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规范办学标准,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更科地办好高职教育,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江苏省自2009年启动了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截止2012年12月底,已有36所院校接受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43.9%,其余院校的评估工作将在今后三年内分批组织实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开展对学校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较好地发挥了以评促建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但与此同时,现行江苏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是评估标准过于统一,指标体系的针对性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随着江苏省“两个率先”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我省的整体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但是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经济差异大的省情也客观存在。这种差异仅靠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是很难解决的。这就决定了评估工作也要实现差别化分类与操作。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沿用教育部2008年出台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由于教育部在制定评估标准时更多的是从全国的角度来考虑,评估体系中难以顾及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这种“一刀切”的指标体系显然不尽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和江苏经济发展的实际。

二是评估平台数据的采集与发布及时性和准确性需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高职院校评估信息的主要来源,是院校激发内在创新活力、实现管理水平跨越式提升的重要前提,还是教育行政部门提高宏观管理科学性、准确性的重要工具,对建立评估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三、推动江苏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建设,是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成为带动提升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实力,打造江苏经济“升级版”的必然选择。江苏省开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应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发展大局,把关注质量、保障质量、提高质量作为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引导和推动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服务水平,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特色之路。

一是紧密结合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建设人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近年来,由于徐州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但高技能人才匮乏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成为制约产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天花板”。因此,当前驻徐高职院校人才评估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与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建设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是制定评估计划或是确定评估重点,都应紧密围绕这一中心。只有这样,评估工作才会有所创新,才会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把握方向,使评估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是加强信息员队伍管理和数据采集平台建设,为评估工作提供支撑。评估是一个系统采集信息、科学做出分析、准确进行判断的过程。评估的基础主要依赖于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所采集信息的即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好这项工作要着力加强两方面的建设:一是数据采集人员的管理和规范。数据采集以网络运行形式采集原始数据,数据自下而上生成。必须建立一支管理有序的数据采集工作队伍,实施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培训,将工作分解到源头,做到专人负责,直接录入,确保信息平台的实时、有效。二是数据采集平台自身的完善。在技术上保证平台的顺畅运行,在平台栏目设置上应尽量优化,凸显数据采集的量化指标,减少抽象化描述项目。适时扩充数据的采集范围,将数据平台建成全面规范院校管理的评估信息库,用数据支持决策。

三是探索建立符合省情和高职教育办学规律的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分类指导。针对江苏省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职院校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在遵循教育部新评估方案基本原则和整体框架的基础上,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调研和论证,在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准入条件、评价标准等关键节点上探索制定出一套符合省情和政策法规的评价体系,可以考虑着重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基于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和区域化的通识教育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发;基于就业导向的招生、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指导体系、社会服务机制等状况。前三项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探索中已有明确答案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后两项则可以彰显区域和不同类别学校办学特色;具体定性和定量指标可根据院校差异性进行适当调整或置换。

参考文献:

[1]何济玲.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科技信息,2009,(8).

[2]曾惠琴.试论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徐州经济的振兴 [J].中国科技博览,2009,(36).

[3]魏寒柏.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战略思考 [J].中国高教研究,2008,(3).

[4]姜万来,石磊.高职院校应以专业建设促进内涵建设 [J].北方经贸,2012,(8).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