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之我见

2014-07-23 19:02张达孝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人文素养素质教育

张达孝

【摘要】所谓的“人文素养”,就是指人文精神与品质,它包涵着对人的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也包涵着对人的精神和价值的理性追求。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由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高职语文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因而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关键词】高职语文 人文素养 素质教育

所谓的“人文素养”,就是指人文精神与品质,它包涵着对人的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也包涵着对人的精神和价值的理性追求。美国学者怀特赫曾指出:“没有人文教育的技能教育是不完备的”。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由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高职语文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因而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一、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老师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可见,大学语文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计划和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毕业时除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在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养、知识结构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这样的毕业生才是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职语文教学应区别于其他层次的语文教学,高职语文教育具有人文性,已成为教育界同仁的共识。在高职院校中,语文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是有其优势的,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民族情怀,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的审美品位、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高职语文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精神与精神的碰撞,是可从中找到自我心灵归属的精神世界,因此开设好高职语文这门课程、搞好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院发展所需要、社会发展所需。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1.语文学科地位边缘化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工具课,基础课是高校的必修课程,人文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在当今社会,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知识和技能被引入高校,语文教学在高校中的课时分配明显减少,作为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说,语文教学的课时就更少了,语文科学科地位出现了边缘化的趋势。在高等职业院校里,学生们认为到学校是来学技能与专长的,语文学习与其专业技术学习以及将来的就业没有太大关联和影响,有的高职院校教务部门在排课时在专业课排好后有多余的课时再考虑安排语文课,本末倒置,这就是职业教育的“泛技能化”,这样使得学生对语文学科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学生用于学习语文时间越来越少,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边缘化了,语文学科的普及都成了问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

2.语文教学的“泛语文化”

高职语文教学应在工具性、知识性传授的同时融入人文性,这是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很多高职院校在贯彻这一教育思想时,错误地认为只要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育和论述,都理解为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认为语文学科以外的东西都要是语文。“语文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泛语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很普遍。我们曾主张高校语文围绕自然、社会、科学和艺术等内容开展教学,要求学生走入社会,走入大自然,了解社会,感悟人生,这是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素质教学的基本内容,其他的很多学科可能也有这教育功能,从而产生“泛语文化”错误意识,这就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实质,取代了语文教学的地位,这是要不得的。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1.改革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关注学生情感培育

语文课程的开设旨在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品味。首先语文教学内容必须以人文精神为支点,把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等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是重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获得阅读、朗读、写作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能力。另外,还要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机智和灵感,重视情感的熏陶和升华,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丰富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创造有生命力的课堂,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人文教育的效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倡导人文精神,加强人文教育,培养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就要有一批具备良好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术高超的师资队伍。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否获得成功,关键看语文老师。在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气质修养、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往往比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有影响力。所以大学的语文老师一方面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广阔的文化视野,另一方面也要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健康的身体心理、生动的语言艺术和灵动的教学机智等,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把学生们眼中枯燥无味的语文课上的有生命。所以大学语文老师应让高职院的语文课堂走近生活、走近时代、贴近学生,让语文课堂永远焕发活力和生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老师应努力提高完善自己,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影响和带动学生进步成长。

3.加强校园文建设,丰富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外围因素,是语文教学的横向拓展。语文教学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因素,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着道德、价值观、美学等,为构建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开拓了空间。所以,教室不是语文教学唯一的教学阵地,教材不是语文教学唯一的教学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如开设人文知识讲座,根据社会形势开展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发挥学生组织在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通过宣传栏、板报、广播等形式,宣传弘扬良好的人文精神从而优化育人环境。好的校园文化能产生一种持久的精神力量,让师生在良好的文化中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如果校园文化中充满着刻苦奋斗、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精神,到处洋溢着正能量,那么学生和老师自然会深受感染,这些也会给语文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人文素养素质教育
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研究
浅析高职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角色与功能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初探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