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表演类专业师资建设

2014-07-23 19:02李学军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师资建设

李学军

【摘要】表演类专业是艺术高职院校的基石。师资水平是大学的灵魂。搞好表演类专业的师资建设对于艺术高职院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高职艺术院校作为历史文化传承者中的重要成员,搞好表演类专业师资队伍特别是戏曲类表演专业师资队伍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艺术高职 表演类专业 师资建设

现在的艺术高职高专学校大多由各省艺术中专学校升格而来。与其他本科设置的艺术院校表演类专业有所不同的是,他们的专业特色大多是本土戏剧类表演专业,虽然中国戏曲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也有相关戏剧表演专业,但弘扬本土戏剧大任大多承担在各省艺术(戏曲)学校升格来的各省高职艺术院校身上。虽然高职艺术院校也都开设了音乐(含器乐)、舞蹈、播音主持、服饰等相关表演专业,但都是依托戏曲类表演专业延伸开展而来,弘扬本土戏剧相关表演专业才是高职艺术院校的特色之所在。虽然戏曲表演市场现在处于历史低谷时期,戏剧所表现的生活与当代快节奏的生活已经造成脱节,但作为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还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坚守一份坚持,恪守一份文化是当代戏曲工作者的一种责任。高职艺术院校作为历史文化传承者中的重要成员,搞好表演类专业师资队伍特别是戏曲类表演专业师资队伍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所在。

一、当前高职艺术院校表演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任课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学历水平和本科高校比明显片偏低

高职艺术院校教师来源大致分为以下三种:一是本校毕业留校任教,多是第一学历是中专后进修其他在职学历;二是专业院团演员转入;三是正规艺术院校本科毕业进入任教,近年来也有部分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艺术名校研究生来校任教,当然也有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来。对于前两种情况,任教教师学历普遍不高,本科学历一般为在职学历,专业也不太对口。国内正规艺术院校毕业生,一般为本科居多,少数研究生和留学归国人员专业学习偏理论居多,艺术高职院校亟须的表演类专业毕业的人太少。和本科学校一般要求博士学历任教不同,高职艺术类院校的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比例不会超过30%,要按专业对口率来算比例不会多于15%。

2.传统戏剧表演专业师资出现断层现象

近些年,传统戏曲演出市场不断萎缩,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加之专业剧团人员收入不景气,招生也比较困难,各种综合原因导致师资也出现断层。为解决学校戏曲表演专业的师资,不得不采用大量离退休的教师和剧团人员,有的聘请专业教师甚至近八十岁。而本校的老、中、青年教师没有做好衔接。一些与表演类相关的传统道具、舞美、化妆等也是后继无人。为加大中青年表演类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3.表演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数比例不高,特别是高校教师系列高级职称人数更少

现有的职称评审体系一般都要求评审人员具有相应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水平,除了要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知识,还要求评审者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表演类专业教师特别是一些戏曲类专业教师学历水平低,有比较好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能力,也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但个人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对较弱,造成了个人职称级别上不去。

二、加强高职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想法

1.加大表演类教师的在职学习培训支持力度

表演类专业教师特别是戏曲类专业教师,大多全日制学历是中专,特别是一些戏曲演员出身的专业教师,有些还是戏曲世家出身,学历更低。有些从国内专业艺术院校本科毕业,但所授专业与所学专业又不太对口。提高表演类专业教师的学历水平成为当务之急。学校要建立专业教师的学历提升奖励办法,鼓励中青年教师提升个人的学历水平,并与学校签订一定期限的工作合同,保证学校与个人双方利益不受损害。同时对于与教师本人专业对口的在职业务培训,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投入,使专业教师个人的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要加大学校与专业剧团的对接,鼓励中青年专业教师到专业剧团实践,有条件的和剧团知名老演员拜师学艺,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2.以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定为着力点,综合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

表演类专业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其身份是国家教师。教师参加高校教师系列职称天经地义。教师职称的评定工作一般要经历职数申报、组织人员参加申报、职称评定小组对申报人员进行综合排序、省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终级评审等几个环节。学校在职数申报环节,可以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对表演类专业特别是戏曲表演类专业进行职数倾斜,使表演类专业教师获得较多职称晋升机会,同时表演类专业教师师资建设也是高职艺术类院校的立校之本。提高表演类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其次要做好专业教师的个人专业技能的考核工作。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没有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就培养不出专业杰出的学生。搞好专业教师的业务技能考核对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会取到大的促进作用。不管是哪种表演形式,都要在舞台上进行体现,学校组织考核小组对专业教师的演出进行考核。同时,老师们的上台表演也会催生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表演类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还可以通过作品创作的方式来进行。近年来,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专业教师为主创作演出的《一把酸枣》演遍全国,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专业教师创作主演的湘剧《秦王遣将》、音乐剧《同一个月亮》、花鼓戏《五十二家别墅》《潇湘红叶》、话剧《姊妹花》等作品也在省内外屡获大奖。在专业院团财力不景气的情况下,艺术院校进行艺术创作将会是一种常态。而剧目的创作为中青年专业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机会。

3.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在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教学能力体系评估验收中,有关于专业教师中双师比例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是指拥有两个系列中级以上职称持有者。当然有高校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同时拥有相关中级以上相关技能证书的也可以认定为双师型专业教师。艺术类高职高专学校表演类专业教师一般都有着不错的专业素养,积极鼓励大家申报高校教师系列职称之外,还要组织他们参加艺术或者相关专业系列职称的申报。比如影视表演、戏曲表演、声乐表演、舞蹈表演教师除参加教师系列职称评定外,可以参加演员系列职称评定,舞台美术、化妆、道具教师除参加高校教师职称外可以参加舞美相关专业职称评定,器乐演奏专业教师除参加高校教师系列处可以参加演奏系列职称评定,台词、播音、普通话专业教师除高校教师系列职称外也可以参加播音员、文学创作等相关专业职称评定,舞蹈理论教师和音乐理论教师除参加高校教师系列职称外还可以参加作曲、指挥类专业职称评定。鼓励表演类专业教师参加其他专业系列职称评定是为了提高他们在表演方面的专业技能,通过传授,使受他们指导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能保持表演专业在技能方面的优势地位。

三、结束语

高职艺术类院校表演类专业作为高职艺术院校的支柱专业,其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否嬴得一席之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职艺术类院校是差异化办学理念的最好实践者。

参考文献:

[1]张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猜你喜欢
师资建设
提升民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区域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师资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借鉴国外经验探索中医药类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关于不同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提高师资水平的思考
关于强化区县公务员培训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转型时期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中孝德文化的渗透与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