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大学生质量意识培养

2014-07-23 15:40任萌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

任萌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中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质量意识,这是个人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现今,国家和高校多重视教育质量体制变革,多数教师质量意识局限,这都束缚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质变”。因而,深化质量教育改革,构建质量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关注教师质量意识,增强教师自身质量观,则成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质量意识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大学生 质量意识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开始扩招,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大学生人数急速上升,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进而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树立高等教育质量观,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而使高等教育达到“质”的飞跃。

一、追求正确的质量意识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脚步的加快,高等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因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质量意识,已成为我国公民个人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

首先,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质量意识是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意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使得社会对进入社会生产实践的受教育者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表现为多样化,更对受教育者的质量化提出了高标准。

其次,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质量意识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已不再是是否能接受高等教育,而转为是否能接受好的高等教育,一个“好”字,便看出了人们对高等教育“质”的需求。最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质量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当前时代的主题,人民的质量问题关乎全民族的素质,关乎国家的兴旺,关乎国际的声誉与地位,其人民的质量意识更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多方面综合实力的标志。政府及社会在加强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树立正确的质量价值观,加大质量教育宣传,已成为促使全民族素质得到提高,国家兴旺发达的必由之路。

二、质量意识的缺乏是束缚高等教育质量的“瓶颈”

(一)国家和高校多重视教育质量体制变革,忽视质量意识教育

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席卷,都要求我国在各领域转变发展方式以及调整机制体制以适应世界社会的发展。其中,国家和高校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却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对高等教育质量制度的修订与创新上,将完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完善课程设置等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教师质量意识局限,缺乏对学生质量意识的有效引导

现今,很多高校教师在其教育教学生涯中只重视所教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匹配或优劣程度,只重视课堂上固有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认为教师只有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程目标就是提高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多数教师认为学生生源的质量大幅下降,进而导致教师在其教育过程中降低对大学生的衡量标准。

三、正确的质量意识要有正确有力的措施来保障

针对目前高等教育质量现状,必须把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质量意识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采取有力的措施,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稳步前进。那究竟怎样培养并加强大学生正确的质量意识,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深化质量教育改革,构建质量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基础,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涉及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稳固度。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为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才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国家要强调质量意识教育,将质量教育融于教学计划,建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监督质量活动实施情况,重视质量评价,深化教育改革,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质量意识放在突出的位置,从基础上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二)重视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完善质量监督机制

高校是育人的基地,是传播知识的摇篮。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及个人的全面发展,高校的主要目标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因此,高校应倡导与鼓励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提供条件锻炼质量能力,增强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建立并完善质量监督机制,促使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由教育鉴定过程向教育监督过程转变,重视校园文化质量氛围,培养出具有正确质量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关注教师质量意识,增强教师自身质量观

教师作为高校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大群体,教师的意识与行为对学生乃至全校都起着积极主动的影响作用。教师的质量意识更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质量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更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将自身正确的质量意识传播并感染给学生,运用巧妙丰富的形式与方法,丰富质量理论,在教育教学中贯注质量意识,渗透质量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并肩负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随着知识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世界屈指可数的高等教育大国,实行质量教育,培养有正确质量意识的高质量人才,紧跟时代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增加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郝保文.论教学质量意识的概念、结构及其形成 [J].内蒙古师大学报,1996,(04):50-55.

[2]陈强,王元汉.树立质量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 [J].咸宁师专学报,2002,22(01):67-69.

[3]李建兵.论大学生质量意识培育 [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6(06):133-137.

[4] [美]菲利浦·克劳士比.质量免费 [M].杨钢,林海译.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

[5] [美国]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教育类卓越绩效准则 [M].焦叔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