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宁省部分高校学习雷锋精神的调研与思考

2014-07-23 15:44李志伟朱小曼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

李志伟+朱小曼

【摘要】对辽宁省部分高校学习雷锋精神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炼、总结与思考,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措施与建议。雷锋精神的传承、践行与发展,对于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意义重大。践行雷锋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雷锋精神 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建设

012年3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指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2012年4月20日,中共辽宁省委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学郭明义活动的实施意见》,对省内开展学雷锋活动做出了详细的部署。高校相对于其他单位和团体,在弘扬雷锋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人力优势、阵地优势和时间优势,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因此,新形势下,在高校中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实践活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性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雷锋精神蕴涵了服务人民、助人为乐、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丰富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雷锋精神是一面永放光芒的旗帜。新形势下高校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是激发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热情,倡导文明新风,提升道德水平,矫正诚信缺失,引导大学生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的有效途径;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奋发向上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辽宁省部分高校学习雷锋活动的调研及相关分析

雷锋精神影响了社会各个阶层,其中大学生是学习雷锋活动的主体,大学生的学雷锋活动也最受外界关注。笔者在2012年12月~2013年6月,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对辽宁省5所高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情况做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现综述如下:

1.高校学习雷锋活动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全省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与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鞍山师范学院5所高校的部分师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辽宁省各大高校都高度重视雷锋精神的学习与实践,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需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高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校园文化,丰富用雷锋精神育人的良好舆论氛围。

在笔者走访的几所院校中,学习雷锋活动大都已形成一定的声势和规模。辽宁是新时期雷锋传人郭明义的故乡,因此辽宁省各大高校都把学习雷锋传人郭明义作为新时期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大连理工大学把学习雷锋精神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看影视、学理论”的平台,组织全体新生观看电影《郭明义》,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定期举行“青春放歌,志愿飞翔”学习雷锋升旗仪式;辽宁大学30余名大学生利用暑假深入郭明义工作的鞍钢采矿厂,与郭明义面对面交流,组织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辽宁大学分队”,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校掀起了“践行雷锋精神,争做当代郭明义”的热潮,建立了阳光溢鸿儿童村爱心实践基地,开展“情暖夕阳红”爱心助老工程;东北大学300多名大学生加入了郭明义爱心团队。同时,东北大学依托文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优势,以大学生理论社团为载体,成立“当代雷锋精神研究”社,通过理论研究和考察学雷锋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等方式,对“当代雷锋精神”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举办座谈会、邀请学雷锋先进个人等方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文化实质、时代内涵和具体要求,从而自觉自发地在学习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东北大学还开展了一系列“做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将学雷锋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机融合在一起。

2.“当代大学生传承与践行雷锋精神”调查问卷的相关分析

其中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9份。同时对其中的部分老师进行了详细访谈。

“当代大学生传承与践行雷锋精神”调查问卷共设置了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79份,受众对象全部为大学生,涉及一本、二本不同类型院校5所。该问卷设计了诸如“您所在的大学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形式是否丰富”“您最喜欢的、最佳、效果最好的宣传雷锋精神的途径是什么”“当代大学生最欠缺的雷锋精神内涵(可以多选)”等开放式与半开放式问题,对高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形式、载体及内容进行调研。

数据分析显示:有近六成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学习雷锋精神主题活动形式不够丰富或一般,说明学校内部的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需要加强,特别是部分学生提出第二课堂的资源利用率低,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度;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校外雷锋精神的宣传正在逐步替代老师课堂传授,认为形式多样化、自由度强的宣传方式应引入对雷锋精神的主题教育中,反映了在校生从社会角度,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最基础、最迫切的需求:80%以上的学生认为雷锋精神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意味着在经济建设新时期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与价值仍然具有非常高的认可度,并且认为雷锋精神的传承与践行,主要依托学校的环境与氛围。问卷中“当代大学生最欠缺的雷锋精神内涵”,被选中的内涵排名分别是:无私奉献29.2%、助人为乐28.7%、艰苦奋斗16.9%、爱岗敬业12.7%、爱国精神9.3%、其他精神3.2%。有学生提出了勤俭节约等内涵并表示出高度的认同感。endprint

3.高校学习雷锋活动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以及对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近年来,省内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雷锋活动。但同时学雷锋活动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诸如“重形式轻内涵、重短期目标轻长期目标”等具体问题,降低了高校学习雷锋活动的效果。

(1)高校学雷锋活动缺乏长效机制和有力的管理

高校作为学习雷锋活动的主阵地之一,在深入学习开展学雷锋活动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但目前高校学习雷锋活动并没有与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学习、生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校对大学生学雷锋实践活动缺乏具体的机制和目标管理体系,学雷锋活动缺乏具体的监管考核体系,导致活动实施的具体要求和效果较难达到。同时,在对先进典型的培树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高校学雷锋活动的形式、载体和内容不够丰富

高校学雷锋实践活动主要是以校园为主的劳动服务以及校外的志愿服务活动,雷锋精神的理论学习没有深入开展,大学生学雷锋的主体性意识不够强,在开展的学雷锋实践活动中,缺乏有效的形式、新颖的载体及丰富内容,且雷锋精神的具体内容没有和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有机地融合,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实践效果不显著。

(3)高校学雷锋活动与社会没有形成合力

对于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学校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不断丰富的实践活动缺乏一定的场地、资金及人力支持,且高校与社会力量共同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够,没有形成合力,有一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把学雷锋活动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三、高校开展学习雷锋实践活动的思考

通过对辽宁省部分高校学习雷锋实践活动的调研总结出,高校要将学雷锋活动持久的不断引向深入,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1.高校学雷锋活动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机构

高校学雷锋的组织管理机构一旦成立,学习雷锋活动就有了统一的思想和共识,就有了具体的目标,通过学习雷锋活动的全过程及具体活动的精心部署和具体指导,定期对一个阶段的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并及时进行相关的评比及表彰,形成学习雷锋活动的合力,确保学校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及实效性,以此形成良好的学习雷锋的氛围。

2.高校学雷锋活动需要丰富的形式、内容及载体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雷锋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把学习雷锋活动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不断创新形式及内容,拓展学习实践载体,积极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教育作用,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积极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旨的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深化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3.营造浓郁的学雷锋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的熏染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媒体(如校报、网络、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对雷锋精神展开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宣传,及时报道大学生中的好人好事,组织有关弘扬雷锋精神的座谈和讨论,与学生进行对话。同时,高校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雷锋精神对待教育事业,以高尚行为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舆论导向和言传身教,来实现创建文明校园,弘扬雷锋精神的目的。

4.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分的科学评定机制

建立和健全激励、检查考评和评价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以切实可行的制度促进学雷锋活动的健康发展和深入持久。高校要对学生平时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详实的记载,对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参与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科学、恰当的评价,并与学生综合素质分的评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评定机制。在全校学生中贯彻落实,通过这一机制调动、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自觉地践行雷锋精神。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它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新形势下高校应重视对雷锋精神的学习与践行,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多主体多角度出发,丰富其形式、内容和载体,不断探索雷锋精神与培育新一代大学生的内在关系和融合方式,实现新时期学习雷锋活动的常态化与机制化。

参考文献:

[1]黄绍国.论高校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机制的构建——以湖南中医药大学学雷锋实践为例 [J].湘南学院学报,2012,(8):116-117.

[2]张振平.对高校弘扬雷锋精神的几点思考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6):100-102.

[3]喻瑜,唐瑞,刘阳岫.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2,(9):112-113.

[4]彭蕾,孙波.对推动高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思考 [J].当代青年研究,2012,(4):9-11.

本文为辽宁科技大学第二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新形势下高校学雷锋活动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雷锋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