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弱势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2014-07-23 15:45覃玉荣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弱势就业

覃玉荣

【摘要】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民生的一个大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与男学生相比,有较大弱势,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女性的教育问题,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笔者就当前国家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实现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提供便利。

【关键词】女大学生 就业 弱势 原因 对策

一、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弱势问题存在的原因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显示出的弱势地位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社会原因,又有教育原因,还有自身因素:

1.就业形势严峻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从而引起求职人数的上升,再加上国际经济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放缓,高校毕业生在整体上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而随着女性大学生比例的增加,社会的需求无法满足毕业生增长的速度,社会与高校毕业生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矛盾。

2.就业政策改变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的提出,使女大学生受歧视现象愈演愈烈。目前,用人单位与大学生的选择权都得到了扩大,而这种选择权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限制;自主择业的大学生们被扔进了社会,大学生们开始用市场法则审视社会工作。

3.社会机制不健全

对于女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护,国家有严格的规定,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女性劳动者的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尽管法律规定男女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但在实际的就业过程中,女大学生却无法享受平等的机会,很多用人单位存在隐性歧视,同时,由于社会机制的不完善,让很多用人单位钻了空子,女大学生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4.高校教育模式的弊端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的培养模式参差不齐,教育模式存在不合理现状,对于人才的培养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往往重理论轻实践,这就导致女大学生知识能力强,但是动手能力弱,不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在社会急需某类人才后,高校往往增设相关专业,扩大招生人数,没有很好地与社会现状联系起来,存在落后的状况。

5.女大学生自身问题

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女大学生的薪资期望值普遍高于男生,她们往往无法正视自己的缺点,过度放大自己的优点,眼高手低,缺乏基层工作意识,不肯吃苦,她们追求过高的经济效益,过多的物质追求,在选择中失去就业良机;面对就业,她们表现的自卑,过高的期望与现实的低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女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更加导致就业的苦难重重。

二、解决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弱势问题的对策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职业性别歧视、同工不同酬、不合理要求、隐形性别歧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社会、企业、个人多方面进行努力,确保大学生在就业中的公平公正。

1.充分发挥法律保障作用

法律的制定是法律实施的前提,国家要不断完善反对性别歧视的法律。在我国,几千年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观念导致女性在就业过程中收到种种歧视,严重威胁着女性劳动力权利的保障,也会影响女性择业能力的提高。男女在择业起点上明显地不同步,在发展现状进一步扩大的形势下,国家必须做好重要的保障,确保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在倡导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完善国家保障女性劳动力的法律体系对于消除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歧视现象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我国以《宪法》为主导的法律体系中有对于促进男女平等就业以及禁止女性歧视的严格规定,但是,专门针对反对或者禁止歧视女性的法律却还没有建立,就这需要法律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提高对女大学生群体的法律保障,制定严格的促进社会就业公平的法律政策,对于消除女性就业过程中的趋势现象是至关重要的,国家法律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并做出相应的鼓励及惩罚措施,或实行实时举证制度,即在应聘单位提出不利于女性就业的要求时,或雇佣单位因性别原因拒绝录用时,女大学生可以直接向相关单位进行举报,雇主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相关单位要加强检查和惩罚力度,畅通投诉渠道,综合各项措施解决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受歧视的问题。

尽管我国法律赋予男女平等的就业机会,但具体的措施却没有得到严格的落实,女大学生的就业权利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在现实的情况中,女大学生面对歧视往往束手无策,性别歧视的雇用单位受不到应有的惩罚,女性的弱势地位越演越烈,为此,国家加强对法律执行的监督是提高法律效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避免法律条文流于形式,确保法律政策落到实处,首先,要保证法律执行人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对执行过程中的各种违法现象进行及时修正;其次,要建立法律责任制,对于使法律得到落实的行政人员进行鼓励。同时,要为法律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强社会对于法律实施效果的反馈,积极修正监督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切实杜绝雇用单位歧视女性大学生的现象。

2.创造良好和谐的就业环境

传统的意识并没有完全消除,公众对于反对性别歧视的意识尚未完全清醒,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公众对于性别歧视的辨别力很低,社会对反对女大学生受歧视的重视程度不够。无论在家庭分工、学习潜力、工作选择等问题,都有不同的歧视现象,这种弱势问题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深深根植于公众的思想中,影响也越来越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雇佣单位必须转变传统的观念,“男强女弱”必须转变为“男女平等”,任人唯贤才是选择人才的关键。在多数人的思想中,女性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家庭中,甚至认为,女性存在的经济基础依附于男人的,但是,现代社会并不是如此简单,女性的经济独立才是现代的主流。女性不仅能在为家庭创造价值,同时女性也可以同男性竞争,创造社会价值。当然,这种价值的实现要依靠社会观念的转变,依靠一个良好和谐的就业环境。endprint

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女性弱势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雇佣女大学生所需要的成本更高。尽管政府的政策对于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过度的保障也会有一定反作用。迫于政府的压力,很多雇用单位希望在法律保护的范围内可以相应地增加利益,因此,他们更愿意选择男性,正是这一想法的存在,女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并不光明。在这样的形势下,政府必须协调好与企业的关系,在积极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基础上,严格法律执行,从法律上保证女大学生的基本权益;同时,也要多侧面对企业进行扶持,给予一定形式的补偿,鼓励雇佣企业给予女大学生平等的就业机会。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育保险是为生育子女的劳动者一定的保险补偿,鉴于女大学生在就业中的弱势地位,对于女性的生育权益覆盖面窄、数额少、保护范围小等问题,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政府必须出台与市场相协调的法律保障制度。

3.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有关大学生就业报告的调查显示,女性在语言类的专业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目前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多为理工类专业,因此,必须相应地增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专业。当前,大学生毕业生过剩,政府、企业以及学校都要承担起扶助大学生就业的责任。目前,女生在某些能力上的不足导致就业能力低于男生,而从当前各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录取情况来说,理工科女生少,竞争力强,而女生在文学、语言上的天赋导致文科专业女生较多,竞争人数明显增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解决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弱势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各专业招生人数,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女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树立独特的优势,在毕业后找到更加合适的工作。

4.“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大学生创业是国家提出的转变就业观念、扶持大学生就业、扩宽就业渠道的重要措施,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女生创业比男生更加艰难。在我国,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不够专业,甚至没有,而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国家和学校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主创立意识,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缓解国家就业压力;而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必须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和信心,要关注国家政策信息,选择正确的创业机遇。

5.转变女大学生就业意识

近几年来,随着女性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女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正视社会现实,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就业渠道,提高应对就业能力。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弱势问题,政府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帮助女大学生转变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应对困难的能力,使自身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精神以面对就业中的各种难题。女大学生有耐心、有亲和力,这些都是他们就业过程中的优势,女大学生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调整心态,将优势进行充分利用,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此外,女大学生们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素养,扬长避短,增强在就业过程中应对困难的能力。

女大学生自我意识缺乏、定位能力差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原因,而这些问题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正确的职业规划指导。因此,首先需要女大学生重视这些问题,并给予她们正确的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其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其就业渠道。其次,要增强女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再次,学校要开设相关课程及相关就业咨询机构,为女大学生们答疑解惑。最后,还要鼓励女大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自身特点,在社会需求中寻找良好的就业之道。

参考文献:

[1]杜洁.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论国外相关实践及意义.第二届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论坛论文集.北京:妇女研究论丛,2006.

[2]云卉.中国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研究.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学,2007,11.

[3]李敖.性别平等法律保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闵君.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弱势就业
将弱势变为优势
全球尿素市场弱势运行
动力煤市场或将弱势运行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女大学生的“厌学”现象研究及探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