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内在动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

2014-07-23 00:50张静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张静

【摘要】职业院校的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自我效能感低,自卑心理严重,从职校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以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为依据,结合具有独特魅力的以体验式培训为主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经过试验研究,形成了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积极心理学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一、问题的提出

职校生与同龄其他学生相比,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对职校生的定位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低人一等,这种自卑严重地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变得萎靡压抑,人际交往也频频出现问题。还有的学生在入校前就养成了散漫、纪律性差等不良习惯,再加上目前职业学校没有升学压力,普遍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存在忽视,因此,职校生学习动力不足,迷恋手机上网或谈情说爱,导致个人的潜能得不到发挥,甚至自暴自弃,迟到、缺课、挂科现象屡屡发生。这些让他们更坚信自己能力不行,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人缺陷和潜在的困难上,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如果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一套可以激发出职校生的内在动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研究人性的积极层面,挖掘个体的潜能,才可以自我实现。产生于20世纪末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在此观点的基础上,抛弃了传统心理学消极悲观的研究路线,采用较为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对心理学重新进行了诠释,强调心理学研究应该致力于发现使个体或团体以及社会朝良性方向发展的因素,以便激发个人的内在动力、开发潜能,并由此获得美好的生活。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在世界心理学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与关注,许多心理学家转向该领域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拓展和加深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提升了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

根据“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了解了”这个规律,哈恩(Hahn)博士创建了以体验式培训为主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它让参与者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或者活动,并在完成项目事件后,进行反思考察,提出问题,找到原因,修订方案并进行归纳总结。它最独特的魅力是让每个个体更好的参与进来,以帮助个体激发潜力,团队增加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进而心理素质得到提升。目前,心理素质拓展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并在全世界得到广泛认可。

三、应用研究

1.利用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进行广泛宣传

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宣传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院系、班级、宿舍的氛围营造,影响更多的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心理委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委员一直是我校班干部选举里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是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通过自我推荐,演讲比赛,参照心理健康问卷的结果,层层选拔出来的真诚、热情、乐群性的一部分学生。他们构成了校园朋辈心理辅导的主干力量,在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指导下,坚持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进行校园心理广播、心理科普知识宣传橱窗的设计工作、在校报开设积极心理健康知识专栏、每月出版一份解答常见心理问题的心理社团报、心理博客和微信每天会奉献出一道美味的心灵鸡汤,既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参与性,也让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有效的宣传。心理委员被同学们称为最阳光的班干部、开启心锁的小天使。

2.与社团活动结合,成立团体心理辅导小组

职业院校社团活动丰富,促进了学生积极与人交往,提高有效沟通的能力。团体心理辅导改掉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灌输式教育,以体验式培训为主,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和不同的社团进行结合,每学期会有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小组成立,比如自我探索、环境适应、团队熔炼、职业生涯规划等,具有针对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层层深入的团体辅导设计,让学生体会到被人接纳认可的愉悦感,获得自信和自尊的满足,增强了积极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了自信心和意志力,促进了积极人格的塑造。

3.建立有效的课程体系,进行积极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还是以知识的灌输为主。通过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相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由单一的状态变成多元整合的积极建构系统。

首先,对教材进行加工,构筑课堂讲授与拓展训练相结合、心理知识普及与心理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心理素质拓展教育课程体系,发展学生的积极品质,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其次,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由学生主动列举生活中的情景并进行角色扮演,可以更好的把握学生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体验式培训,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度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内化到自己的思想中,激发出内在动力,在做中得到成长。

4.以激发内在动力为己任,打造多方位的心理咨询平台

心理咨询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学生的人数比例严重失调,提升心理咨询的时效性,就需要打造多方位的心理咨询平台。通过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开设心情信箱和在线QQ、微信咨询等途径,形成了多方位的咨询平台,弥补了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少的缺憾,通过不同途径的积极心理干预,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激发出职校生的自身的积极力量和内在动力。

四、实施意义

传统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心理知识的讲授,把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积极能量和积极的心理品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和工作目标出现了严重偏差,有时候对学生还会形成一种反向的心理暗示,或造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结合以体验式培训为核心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经过不断尝试和修正形成的这套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激发了职校生的内在动力,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职能,调动了职校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和谐、人格完善。

参考文献:

[1]喻正宾.职业学校新生入学心理初探及对策.考试周刊,2008,(19):197.

[2]李广乾,徐晓银.职校生自我效能感现状及提高对策.职教论坛,2005,(4):40-42.

[3]Seligman M E P ,CsikszentmihalyiM. 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 [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浅谈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
谈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成长辅导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