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文精神存在于教育中的价值探讨

2014-07-23 00:50崔华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

崔华平

【摘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些人认为,“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这似乎把科技同人文摆在了相互对立的位置。故以人文精神与教育的逻辑关系为起点,分析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进而发掘人文精神存在于教育中的价值。

【关键词】人文精神 教育基础 存在价值

一、有关人文精神的内涵解读

“人文”一词原本是同“神道”相对的概念,这便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极力推崇“人文”而反对“神道”历史。后来逐渐同“自然”或者“科技”相对,现在也大抵是这种对应。

通过梳理多种有关“人文精神”的定义,笔者综合归纳了以下两种,认为是可以囊括本研究的内容。一种认为人文精神是中国各学派文化现象中所蕴涵的基本文化的精神。中国文化中的“文”以人为本,“人”以“文”为本性或自性。通过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和人自身心灵的诸关系合乎中节的调节,以教化天下。用一个字概括这种人文精神就是“和”——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内在关系的和顺、和谐。另一种有关人文精神内涵的理解是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这种概念的侧重点则聚焦于“人”上,人不同于动物,他有语言、有思想、有道德伦理,可见,这里把“德”作为了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

二、教育是人文精神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

人文精神的实现从范围上应是全面的、多维度的,它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内心关系的和谐、德行品质的崇高、思想感情的提升以及思维能力的活跃。人作为理性的动物,几乎所有的行为、语言都通过学习获得。有的学习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感染获得,有的学习可以通过主动认知获得,而大部分负责知识、技巧、能力则是通过教育来实现。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内容,更是教育的理想。人文教育即“人文主义教育”,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主要强调每个人就其本性来说都能接受的教育,合理的教育能使人“灵肉一致”,“身心既美且善”,其教育方式也应该是合乎人性、使人愉快的。人文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理想。我们可以评价今天的教育存有缺陷,之所以有缺陷才会让我们对明天的教育抱有希望。

三、人文精神在基础教育中的缺乏是造成高校人才品格教育困境的首要因素

任何境况的形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在时间的积累下逐渐形成的,有的可能过程漫长,有的可能只是一年半载中初见端倪。所以,在笔者看来,目前存在的对高等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乏很大程度上看来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十二年中形成的,以至于这种“缺乏”成为了一种惯性,延续到了高等教育中。

在基础教育阶段,知识则起到了流通货币的作用,而这种“货币”的兑换处就是社会,这将成为他们以后考入重点大学乃至找到理想职位的通行证。这一“兑换”过程的进行则使知识本身的价值贬值,其所包含的人文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以应试为唯一目标的教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关心学生在学得某门科学的某项知识时,是否了解该项知识的思想意义,是否了解它在这门科学的思想史上占据怎样的位置。这就是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原则,它不仅支配着基础教育中的知识性学科,而且渗透到本来是人文学科的语文、历史和哲学中去,也就是把人文素养当成了知识积累。这样,人文知识如果以科学主义的方式进入正在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内心的话,也就丧失了它的本来意义。

四、以人文精神的作用和性质为出发点,探讨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价值

有很多说法都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当作一组相对的概念,从它们各自的代名词来看,一些“人文学科”既可能比科学技术学科富于“人文精神”,也可以比科学技术学科缺乏“人文精神”,同样,更不能说科学技术就完全不含有“人文精神”。因此,从“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相对应的科目来看,这两种精神不可能完全独立、相互对立。

1.人文精神的基础作用是使人成为品格健全的人

初到异国他乡,人们往往会体会到与故国不同的人文环境,因此而产生陌生感使其在短时间内也很难融入其中,这是因为原有故国的人文情怀对个人浅到生活起居,深到精神、气质都产生了深入的影响。人文教育对于人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达到“以文化成”的目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此形容它更为恰当。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两种最为常见的教育方式。如果说以自然科学为内容的科学教育构建的是一个人的骨骼肌肉,那么以人文科学为内容的人文教育则是一个健全人的思想灵魂。但丁有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很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人文教育改造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品格,这种教化作用与自然科学相比更为深入、坚韧。这种教化不止停留在知识层面,它对于塑造人的气质 ,乃至上升为精神信仰都尤为重要,它使人产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使人之所以成为品格健全的人。

2.人文精神能够促使自我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人的最高需求。教育的价值之一就是以人的价值为根本取向,而与社会、政治、经济则保持独立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确认个人的独立价值与尊严,必须把每个人的自由、平等、资助作为教育存在的首先条件。这就意味着教育本身必须把人文价值作为自己的理想,作为自己的追求,在教育的各个层面渗透人文价值,以人文价值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通过利用人文科学对人的教化、启蒙,进而拓展每个人的人性精神,发挥人的价值,培养人的独立个性,鼓励人的创造精神和价值的自我实现。

人文精神的教育在于培养人的独立价值与自由精神,也在于培养人的理性能力和人文情怀。人文精神的教育在于承认个性与尊严与个体的价值,在于承认个人的发展与价值的实现对社会有贡献。当然,不能否认,个人价值在任何社会和教育中不可能圆满地实现,却是可以努力的目标。在教育展,个人自我发展的自由与自主、个人价值的发展可以说是教育的根本条件与教育必须要尊重的人性。每个人个性的发展,每个人变得对自己更有价值,也会对他人有价值。

参考文献:

[1]陆有铨.理想的教育与教育的理想 [J].教育参考,2001,(8).

[2]朱长超.提高人文素质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J].教育参考,2001,(9).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探索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在临床实习中进行医学人文精神量化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
培育急救人文精神 提高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