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为基点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14-07-23 06:26武娜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社会生活口语交际

武娜

【摘要】以口语交际的实践基点为出发点,就口语交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与默会知识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知识技能的积累等问题展开思考,对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口语交际 实践基点 社会生活 知识技能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水平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突出表现。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如何找准口语交际教学的定位,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口语交际的实践基点

当前谈论口语交际教学,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讨论这个问题的基础是什么,即口语交际所实施的平台是什么,而不是脱离根基去漫谈。

现在国内老师大多喜欢用外国的东西,就容易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是如韦志成教授说的“耕了别人的田”,一是“不了解自己的田”。国外口语交际的先进理念不可谓不好,但是拿来之后总感觉不像在国外使用起来那么上手。不知道自己的土地是什么样的土壤,别人说种什么就种什么,这怎么行?当前中国实行口语交际教学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实施,是根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这是需要调查了解的,这才是口语交际得以生存的根基。

我国这块田地的土壤是在应试教育基础上实施的素质教育,这才是口语交际生存的土壤。讨论口语交际的实施与改善,必须在这个范围内讨论,超出这个范围,就可真是“耕了别人的田”。

二、口语交际教学内容要源自社会生活

课堂内进行口语交际与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有哪些不同?需要教些什么?应怎样教?这恐怕是当前语文教育教学专家所关心的话题。在实践中,很多一线教师从自己所带学生出发,进行了一些怎么教的“我以为”探索,这是很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没有明确教什么的情况下来探索怎么教,似乎有点超前了。当前亟须解决的是弄清楚哪些能够进入课堂教学,哪些适宜进行教学。

传统的听说课堂实际上演变成了就课本论课本一问一答、一问多答式的问答教学,学生多是虚情假意、唱高调、课堂上是一套,课外又是一套,课堂与课外严重脱节。著名哲学家麦金泰尔曾指出,当今人们面临自身被多重角色分解,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作是课堂角色和课外角色分离。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有句名言是“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把课堂与课外搭建起了一座桥梁。生活进入课堂,使课堂有了“源头活水”,有了生机,还原一个真的世界,使学生的性格在课内外一致,这也正是国外口语交际的面貌。

而现实中,国内口语交际的课堂形式大多逃脱不了自我介绍、礼貌问答、接待客人、介绍一本书、接电话、讲故事、问问题、说成语、演讲、辩论等这类固定套路。这些套路一大缺失就是过于生活化、日常化,把一些常识拿来训练。因此,生活才是课堂的“源头”,但生活又不等于课堂,课堂所要教给学生的是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把生活的本来面貌搬进课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要指导社会生活

课堂内的口语交际与生活中的口语交际,两者的形式和内容都不同,两者相互辅佐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课堂并不是口语交际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如何配合或者说指导社会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成为值得思考的一个大问题。

首先,我们的口语课堂要指向生活,在有限的时间里,那种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的口语知识和技能才是最重要的。有礼貌文明不需要无数次的训练才能养成;有自信心也不需要无数次的活动才能培养。口语交际没有体现“举一反三”的“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当然“罔”。

其次,口语课堂要指向个体的人。当前口语交际过多的指向课堂,为课堂而交际,以为课堂热热闹闹大讨论就是交际,殊不知这些热闹的背后仍是无知,先不说离开了课堂情境,这些情境中的知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去,怎样在生活中得到检验也是盲点。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参与状态也无法考证。教师也喜欢找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对其他学生的需求置若罔闻,使那些学生感到无足轻重,自暴自弃,这样并不能达到“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四、口语交际要巧妙处理默会知识

波兰尼曾将知识分类:“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默会知识。”有些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已经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习得了一些口语交际常识,如见到长辈要有礼貌的称呼,如何接电话、买东西等。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成人行为的影响,潜移默化形成的。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些默会知识,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学中大量缄默知识的存在,不要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无知”的人、“零起点”的人。其次,当前教育理论界的一致看法,就是要创设情境,要使其“显性化”,对它们加以检讨、修正或应用,成为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打电话、买文具、演讲、辩论,这些都是口语交际的好素材,但是教师不能是“在指导学生‘学会做那件事情”,而是要使学生在过程中自己去体悟。

五、口语交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积累

阅读、写作等语文知识技能需要积累,口语交际也是如此。口语交际知识技能如何积累,目前在这方面的论述几乎是空白。

1.实践出真知

口语交际能力与一个人的经历是成正比的,生活是活的课堂,一切成功或者失败的交际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影响,这就成为其反思的素材。这种实践在学校内也常常发生,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有些谈话里,学生的自信程度、语言表达能力、态势语气等都表现出来了。但是这些都为学生自己和教师所忽视了。学生以为自己就是这样的,并不会反思自己的“说话过程”;教师也认为该生平时说话就这样,忽视了在谈话中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发现。这种最平常的谈话也应被教师和学生所重视。

2.广泛的学习

现在的一些杂志、一些电视都是很好的素材,在有意识的模仿中,自身也得到了进步。

3.听说读写同时进行

把能写转化为能说,在阅读写作中积累好语言,并运用到交际中去,使语言生辉。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教学要认清其生存的土壤,其教学内容源自社会生活又指导社会生活,在教学中既要学会处理学会知识又要注重知识技能的积累。只有找准其教学定位,选取合适的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口语交际的课程内容及活动设计 [J].语文学习,2004,(11).

[2]韩洁.美国口语交际教学对我国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建构的启示 [J].语文教学通讯,2005,(9).

[3]钟文斌.浅议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J].青年文学家,2014,(1).

[4]杭红.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构想 [J].教育教学论坛,2014,(1).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生活口语交际
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初探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