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原则”教学难点探析

2014-07-23 06:27韩峰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韩峰

【摘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公差原则”是其知识体系中的要素之一。中职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而“公差原则”涉及概念定义多、易混淆,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针对此情况,介绍了采用“树状体系”组构“公差原则”知识内容,并采用干支分层渐进式来组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公差原则 树状体系 干支分层渐进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其中“公差原则”是该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原本该课程就枯燥,再加上“公差原则”的概念定义多,描述相近且抽象、易混淆,这无疑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增加了难度。从学生解题、练习等教学反馈中发现,“公差原则”把握的难点在于无法有效记忆、梳理、理解、应用其繁多相近的概述,致使学生对“公差原则”及相关概念的理解含糊、易忘、学习效果不理想。根据中职学生“强技能、复合型”的培养定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本着“够用为度、重在应用”的原则,笔者尝试将“公差原则”的概念、定义、知识内容进行重新选取、整合,对三大公差原则作新的解释,并以“树状体系”对其知识要点进行重构,根据“树状体系”采用干、支分层渐进式逐批引出或解析相关概念来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出主要概念,构建主干框架

1.配合件是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实操的重要项目之一,以其实操体验相关知识为切入口(即三大公差原则应用场合),引入“公差原则”课堂。独立原则应用于非配合零件,包容原则应用于配合性较严的配合表面,最大实体原则适用于只要求装配性的零件。这样学生从加工应用方面,对这三原则有了一个轮廓印象。

2.给出公差原则知识内容的树状体系,并体现核心差异。

3.以轴为例,根据三大公差原则核心差异,对其作鲜明可比性解析,并做出相应图例。

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相互无关,分别满足各自要求。

包容原则:以最大实体边界为理想包容面,局部尺寸不得小于最小实体尺寸。

最大实体原则:以最大实体实效边界为理想包容面,局部尺寸不得小于最小实体尺寸。

三大原则边界及各尺寸要求如图例对比所示:

通过公差原则知识体系、内容、图例的对比呈现,让学生对公差原则的知识框架、三者的区别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二、深入解析两大相关原则,理清有关概念

根据上述两大相关原则解析为主线索,推促学生挖掘差别根源,通过教师引导、提示帮助学生找出答案,做好总结。

依据找出的差别根源,回顾前面图例来验证,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综合公差原则各知识要素,完善“公差原则“树状体系

以学生实操体验为教学导入,以“树状体系”组构公差原则知识要素,运用干、支分层渐进式来组织教学,可快速使学生把“公差原则”与自己熟悉的知识体系之间搭建桥梁,让学生理清“公差原则”的知识体系,有效引导学生观察、辨析、思考、推理,由被动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迈进。整个学习过程以三大原则的核心区别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思路清晰,内容简洁凝练,知识系统性强。这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到了学、能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念钊,古莹菴.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

[2]甘永立.几何量公差与检测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羊健.探究型教法在“公差原则”教学中的应用 [J].职业教育研究,2006,(8).endprint

【摘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公差原则”是其知识体系中的要素之一。中职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而“公差原则”涉及概念定义多、易混淆,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针对此情况,介绍了采用“树状体系”组构“公差原则”知识内容,并采用干支分层渐进式来组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公差原则 树状体系 干支分层渐进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其中“公差原则”是该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原本该课程就枯燥,再加上“公差原则”的概念定义多,描述相近且抽象、易混淆,这无疑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增加了难度。从学生解题、练习等教学反馈中发现,“公差原则”把握的难点在于无法有效记忆、梳理、理解、应用其繁多相近的概述,致使学生对“公差原则”及相关概念的理解含糊、易忘、学习效果不理想。根据中职学生“强技能、复合型”的培养定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本着“够用为度、重在应用”的原则,笔者尝试将“公差原则”的概念、定义、知识内容进行重新选取、整合,对三大公差原则作新的解释,并以“树状体系”对其知识要点进行重构,根据“树状体系”采用干、支分层渐进式逐批引出或解析相关概念来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出主要概念,构建主干框架

1.配合件是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实操的重要项目之一,以其实操体验相关知识为切入口(即三大公差原则应用场合),引入“公差原则”课堂。独立原则应用于非配合零件,包容原则应用于配合性较严的配合表面,最大实体原则适用于只要求装配性的零件。这样学生从加工应用方面,对这三原则有了一个轮廓印象。

2.给出公差原则知识内容的树状体系,并体现核心差异。

3.以轴为例,根据三大公差原则核心差异,对其作鲜明可比性解析,并做出相应图例。

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相互无关,分别满足各自要求。

包容原则:以最大实体边界为理想包容面,局部尺寸不得小于最小实体尺寸。

最大实体原则:以最大实体实效边界为理想包容面,局部尺寸不得小于最小实体尺寸。

三大原则边界及各尺寸要求如图例对比所示:

通过公差原则知识体系、内容、图例的对比呈现,让学生对公差原则的知识框架、三者的区别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二、深入解析两大相关原则,理清有关概念

根据上述两大相关原则解析为主线索,推促学生挖掘差别根源,通过教师引导、提示帮助学生找出答案,做好总结。

依据找出的差别根源,回顾前面图例来验证,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综合公差原则各知识要素,完善“公差原则“树状体系

以学生实操体验为教学导入,以“树状体系”组构公差原则知识要素,运用干、支分层渐进式来组织教学,可快速使学生把“公差原则”与自己熟悉的知识体系之间搭建桥梁,让学生理清“公差原则”的知识体系,有效引导学生观察、辨析、思考、推理,由被动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迈进。整个学习过程以三大原则的核心区别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思路清晰,内容简洁凝练,知识系统性强。这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到了学、能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念钊,古莹菴.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

[2]甘永立.几何量公差与检测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羊健.探究型教法在“公差原则”教学中的应用 [J].职业教育研究,2006,(8).endprint

【摘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公差原则”是其知识体系中的要素之一。中职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而“公差原则”涉及概念定义多、易混淆,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针对此情况,介绍了采用“树状体系”组构“公差原则”知识内容,并采用干支分层渐进式来组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公差原则 树状体系 干支分层渐进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其中“公差原则”是该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原本该课程就枯燥,再加上“公差原则”的概念定义多,描述相近且抽象、易混淆,这无疑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增加了难度。从学生解题、练习等教学反馈中发现,“公差原则”把握的难点在于无法有效记忆、梳理、理解、应用其繁多相近的概述,致使学生对“公差原则”及相关概念的理解含糊、易忘、学习效果不理想。根据中职学生“强技能、复合型”的培养定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本着“够用为度、重在应用”的原则,笔者尝试将“公差原则”的概念、定义、知识内容进行重新选取、整合,对三大公差原则作新的解释,并以“树状体系”对其知识要点进行重构,根据“树状体系”采用干、支分层渐进式逐批引出或解析相关概念来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出主要概念,构建主干框架

1.配合件是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实操的重要项目之一,以其实操体验相关知识为切入口(即三大公差原则应用场合),引入“公差原则”课堂。独立原则应用于非配合零件,包容原则应用于配合性较严的配合表面,最大实体原则适用于只要求装配性的零件。这样学生从加工应用方面,对这三原则有了一个轮廓印象。

2.给出公差原则知识内容的树状体系,并体现核心差异。

3.以轴为例,根据三大公差原则核心差异,对其作鲜明可比性解析,并做出相应图例。

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相互无关,分别满足各自要求。

包容原则:以最大实体边界为理想包容面,局部尺寸不得小于最小实体尺寸。

最大实体原则:以最大实体实效边界为理想包容面,局部尺寸不得小于最小实体尺寸。

三大原则边界及各尺寸要求如图例对比所示:

通过公差原则知识体系、内容、图例的对比呈现,让学生对公差原则的知识框架、三者的区别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二、深入解析两大相关原则,理清有关概念

根据上述两大相关原则解析为主线索,推促学生挖掘差别根源,通过教师引导、提示帮助学生找出答案,做好总结。

依据找出的差别根源,回顾前面图例来验证,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综合公差原则各知识要素,完善“公差原则“树状体系

以学生实操体验为教学导入,以“树状体系”组构公差原则知识要素,运用干、支分层渐进式来组织教学,可快速使学生把“公差原则”与自己熟悉的知识体系之间搭建桥梁,让学生理清“公差原则”的知识体系,有效引导学生观察、辨析、思考、推理,由被动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迈进。整个学习过程以三大原则的核心区别为突破口,深入开展,思路清晰,内容简洁凝练,知识系统性强。这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到了学、能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念钊,古莹菴.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1.

[2]甘永立.几何量公差与检测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羊健.探究型教法在“公差原则”教学中的应用 [J].职业教育研究,200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