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教研室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2014-07-23 06:30赵其辉周湘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护理专业思考

赵其辉+周湘华

【摘要】教研室是高职院校教学教改、科研活动的基本单位,在职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教研室建设关系到专业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对护理专业教研室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护理专业 教研室建设 思考

教研室是学院根据专业设置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依照学科特点或课程性质而组建的教学管理基层单位,是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从事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基本单位,在落实职业教育理念、执行教学方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开展社会技术服务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教研室的具体职能主要是教学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实施与参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教研科研活动的组织等。下面,结合我院护理专业教研室建设的实际情况,粗浅地谈谈个人的分析和思考。

一、护理专业教研室建设的现状

1.护理专业教研室的设置

护理专业的教研室设置,分为医学基础和临床护理两大类,前者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教研室;后者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护理人文等七个教研室。

2.教研室的作用

护理专业的教研室成立至今,在组织教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青年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履行管理职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在系部—教研室—教师的管理模式中,由教研室主任负责,较好地实现了对专职、兼课和外聘教师的管理,保证了教学工作按质按量完成。此外,在组织集体学习、传达学院政策与精神、完成临时工作任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项目申报等)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参与教材建设,丰富课程教学资源。近年来,各教研室组织教师积极参加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材的编写,共主编、参编16部规划教材,编写了8门课程同步训练的校本教材;购买教学光碟、参考资料,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落实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任务,提升专业办学质量。护理专业办学质量的高低,现阶段可从毕业生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两方面进行评判。而检测理论水平最权威的指标,则是毕业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临床护理各教研室在充分解读执考考纲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各自的培训教学内容,集体研究和统一辅导重点、难点,认真落实培训教学计划,使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执考通过率在近3年来呈现逐年递增的良好势头。

二、教研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研室管理机制不健全,教改教研活动单一或流于形式

院、系二级对教研室管理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如“教研室主任职责与奖惩制度”“教研室教研活动制度”等都缺乏明确或量化的规定。管理制度不健全,使个别教研室主任对职责认识不到位,造成教研室工作偏离教学研究这个核心,陷入日常琐碎、事务性的工作之中,使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研究等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甚至流于形式。

2.科研意识不强,带有明显的中专教育烙印

护理学院的大部分教师曾经长期从事中专教育,较多受到传统的“科研与中专教师无关论”的影响,认为搞不搞科研无所谓,还有的教师认为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搞教研。这些思想观念已经跟不上当今科技进步与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高职院校教研室科研协作功能的实现。

3.教研室的职责与权利不对称

有一定的职责,就应该承担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而事实上,教研室除了职责外,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学校实行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教研室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管理组织,责任大任务重,要发挥职能必须拥有与之相对应的权力,以便对教师进行管理、监督。而现在是院、系两级强调专业建设较多,考虑教研室建设较少,教研室缺少必要的活动经费,横向联系和学习的机会少,难以调动教研室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研室主任的付出与所得不对称,也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研工作难以推动。

三、加强教研室建设的思考

1.提高对教研室建设的认识

加强教研室建设,必须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从高职教育发展的高度认识教研室的重要作用。教研室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教研室工作的状况与水平直接反映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教研室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确保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学院应高度重视教研室建设,努力为教研室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重视教研室主任的培养和选拔

教研室主任应该是本学科的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应具有责任心、事业心、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学院要做好教研室主任的选拔与培养工作,把教研室主任纳入学科带头人系列,坚持使用与培养相结合原则,培养优秀的教研室主任。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改教研活动

教研室要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利用教研室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教研室应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系列教学方法研究活动,并坚持做到有主题、有准备、有研讨记录。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集体智慧,形成最佳教学方法,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树立“科研兴教”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是提高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教研室应注重开展科研促教学活动。教研室的教师应该自觉培养科研意识和能力,通过项目研究,获得新信息、新成果,并将其渗透于教学中,使教学活动由传统的经验型、继承型向创新型、学习型转变。

5.强化教研室在职业技能培养中的作用

培养技能型人才,始终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所在。教研室应参照临床护理行业的标准和要求,强化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认真组织校内实践(实训)教学,严格考核,提高学生的护理专业技能;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抽考和专业技能竞赛,提升护理专业办学的社会声誉;通过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检查、指导与分析,找出普遍问题,用以指导、改进校内实践(实训)教学的方案与质量。

6.突出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教研室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以大学城、职教新干线等为平台,展示电子教案、课程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及成果等,与其他高职院校的同类学科进行横向交流,取长补短;并可通过视频教学、网上辅导答疑、网上批阅作业等方式,实现与学生更为广泛的互动与沟通,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陶涛.高职院校教研室建设的思考 [J].文教资料,2010,(12).

[2]余寅.五年制高职院校教研室建设的若干思考 [J].职业教育研究,2011,(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专业思考
基于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探讨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