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模式下高等学校选修课建设探索与实施

2014-07-23 06:32王志力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

王志力

【摘要】对学院5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公共选修课的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此次对选修课相关问题的问卷能够促进选修课制度更加合理和完善,更好地提高选修课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大学生端正对选修课的态度,学好选修课,加强教师授课水平,真正实现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因为选修课的开设,使那些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找到新的学习方向。

【关键词】学分制模式 公共选修课 课程建设

根据吉林医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原则,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将选修课模块分为: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和专业与专业基础类。通过学分制改革模式下公共选修课的问卷调查,对公共选修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吉林医药学院在选修课教学管理上所做的改革与探索,找出存在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加强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保证公共选修课的逐步发展和实施,逐渐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

一、调查来源及方法

对学校5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四年制和五年制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收回问卷48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97.6%。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调查

开展“您对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是否满意”调查结果和表1选修课满意度调查。从学生角度看,选修课开设对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和增强社会竞争力等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99.06%的学生对于开设选修课是满意的。学生对于学校选修课的学分制改革给予肯定的。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开设大量选修课是很有必要的。

2.选修课对医学专业学生的用途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选课动机明确。学生认为选修课:使自己更渊博,扩大了视野(33.2%),补充课内知识(40.6%),培养自己的特长与兴趣(20.5%),修得更多学分(1.2%),还有的学生认为提高了社会竞争力和了解学科进展等。总体来看,学校学生选课的动机是明确的,对公选课是认同的。当代大学生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更要培养文学、社会、历史、伦理、美学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很多学生认为选修课是有利于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展,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3.选修课设置

根据公选课的内容设置原则,学校将公选课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人文社科类模块涵盖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新闻传播、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系列讲座等类课程;自然科学类模块涵盖计算机类、化学、物理学、数学、工程技术等类课程;艺术体育体类模块涵盖美学、美育、艺术作品赏析、影视、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类课程;专业与专业基础类模块主要是医学类的一些专业选修课。从问卷中我们发现,80%的学生认为这四类选修课中自然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课程设置较少,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但实际上,公选课课程的开设一般出于教师个人的意愿,教师缺乏更多的教学投入,也直接造成公选课数量的不足。课程发展中学科种类的不均衡也导致这两类选修课较少。

4.选修课管理

选修课管理主要是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两个方面。通过调查95%以上的学生每次都上选修课。选课老师加强管理,同时选课老师也应变化讲课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出勤率。学校教师开设选修课的积极性比较高,学校一共开设了选修课程322门,其中人文社科类69门,自然科学类55门,艺术体育类24门,专业与专业基础类174门。同时学校制定了《选修课指南》。这本指南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选修课教学内容,还能知道学生自我学习和网上选课。

学校制定了非限定选修课管理办法,非限定选修课的学分以学时计算,一般以每18学时课程积1学分。五年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需修满18学分,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不少于3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艺术体育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专业基础与专业类课程不少于6学分;四年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需修满14学分,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艺术体育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专业基础与专业类课程不少于4学分。教务处根据开课计划,对选修课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进行检查,安排专家不定期对选修课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低于70分的课程,由教务处向开课单位和课程负责人反馈整改意见,经整改仍未改观者取消该任课教师非限定选修课开课资格。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高于95分,并具有一定影响和示范作用的课程,学院进行重点建设并推荐参加各类教学奖项评选。

三、讨论和建议

1.加强学校对选修课课程建设的管理与扶持

学校要建立起完善的选修课管理机制,对选修课进行统一科学的管理,合理布局选修课的开设。从目前来看,自然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课程开设的比较少,可以鼓励教师多外出学习和辅修。目前学校具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100多个,为选修课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教学环境。

2.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种类虽然较多,但范围太窄

吉林医药学院主要是医学和药学专业,医学专业基础与专业类选修课门数多,跨专业的学科门类不多,有些专业的学生选不到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

3.网上选课方式的弊端

网上选课系统负载能力差,学校招生人数日益扩大,学生选课时选课系统容易崩溃。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一抢而空,其他学生感兴趣的课程都选没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拟购买2台教务管理系统网上选课服务器,保证网上选课的顺利进行,分年级分专业选课,保证学生能选到心仪的选修课。

四、总结

学分制模式下选修课课程建设和实践,其目的就在于促进文理渗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制定选修课程时,首要考虑的就是要使所开设的课程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及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充他们的知识面,合理优化配置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使公选课的设置更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以促使其真正成为必修课程的补充。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发挥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汪军.谈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 [J].教书育人,2012,(3).

[2]郑洁雯.公共选修课教学现状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课题基金项目:2014年吉林省社科联立项课题。endprint

【摘要】对学院5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公共选修课的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此次对选修课相关问题的问卷能够促进选修课制度更加合理和完善,更好地提高选修课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大学生端正对选修课的态度,学好选修课,加强教师授课水平,真正实现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因为选修课的开设,使那些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找到新的学习方向。

【关键词】学分制模式 公共选修课 课程建设

根据吉林医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原则,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将选修课模块分为: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和专业与专业基础类。通过学分制改革模式下公共选修课的问卷调查,对公共选修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吉林医药学院在选修课教学管理上所做的改革与探索,找出存在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加强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保证公共选修课的逐步发展和实施,逐渐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

一、调查来源及方法

对学校5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四年制和五年制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收回问卷48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97.6%。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调查

开展“您对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是否满意”调查结果和表1选修课满意度调查。从学生角度看,选修课开设对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和增强社会竞争力等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99.06%的学生对于开设选修课是满意的。学生对于学校选修课的学分制改革给予肯定的。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开设大量选修课是很有必要的。

2.选修课对医学专业学生的用途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选课动机明确。学生认为选修课:使自己更渊博,扩大了视野(33.2%),补充课内知识(40.6%),培养自己的特长与兴趣(20.5%),修得更多学分(1.2%),还有的学生认为提高了社会竞争力和了解学科进展等。总体来看,学校学生选课的动机是明确的,对公选课是认同的。当代大学生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更要培养文学、社会、历史、伦理、美学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很多学生认为选修课是有利于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展,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3.选修课设置

根据公选课的内容设置原则,学校将公选课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人文社科类模块涵盖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新闻传播、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系列讲座等类课程;自然科学类模块涵盖计算机类、化学、物理学、数学、工程技术等类课程;艺术体育体类模块涵盖美学、美育、艺术作品赏析、影视、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类课程;专业与专业基础类模块主要是医学类的一些专业选修课。从问卷中我们发现,80%的学生认为这四类选修课中自然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课程设置较少,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但实际上,公选课课程的开设一般出于教师个人的意愿,教师缺乏更多的教学投入,也直接造成公选课数量的不足。课程发展中学科种类的不均衡也导致这两类选修课较少。

4.选修课管理

选修课管理主要是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两个方面。通过调查95%以上的学生每次都上选修课。选课老师加强管理,同时选课老师也应变化讲课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出勤率。学校教师开设选修课的积极性比较高,学校一共开设了选修课程322门,其中人文社科类69门,自然科学类55门,艺术体育类24门,专业与专业基础类174门。同时学校制定了《选修课指南》。这本指南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选修课教学内容,还能知道学生自我学习和网上选课。

学校制定了非限定选修课管理办法,非限定选修课的学分以学时计算,一般以每18学时课程积1学分。五年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需修满18学分,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不少于3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艺术体育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专业基础与专业类课程不少于6学分;四年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需修满14学分,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艺术体育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专业基础与专业类课程不少于4学分。教务处根据开课计划,对选修课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进行检查,安排专家不定期对选修课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低于70分的课程,由教务处向开课单位和课程负责人反馈整改意见,经整改仍未改观者取消该任课教师非限定选修课开课资格。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高于95分,并具有一定影响和示范作用的课程,学院进行重点建设并推荐参加各类教学奖项评选。

三、讨论和建议

1.加强学校对选修课课程建设的管理与扶持

学校要建立起完善的选修课管理机制,对选修课进行统一科学的管理,合理布局选修课的开设。从目前来看,自然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课程开设的比较少,可以鼓励教师多外出学习和辅修。目前学校具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100多个,为选修课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教学环境。

2.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种类虽然较多,但范围太窄

吉林医药学院主要是医学和药学专业,医学专业基础与专业类选修课门数多,跨专业的学科门类不多,有些专业的学生选不到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

3.网上选课方式的弊端

网上选课系统负载能力差,学校招生人数日益扩大,学生选课时选课系统容易崩溃。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一抢而空,其他学生感兴趣的课程都选没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拟购买2台教务管理系统网上选课服务器,保证网上选课的顺利进行,分年级分专业选课,保证学生能选到心仪的选修课。

四、总结

学分制模式下选修课课程建设和实践,其目的就在于促进文理渗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制定选修课程时,首要考虑的就是要使所开设的课程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及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充他们的知识面,合理优化配置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使公选课的设置更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以促使其真正成为必修课程的补充。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发挥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汪军.谈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 [J].教书育人,2012,(3).

[2]郑洁雯.公共选修课教学现状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课题基金项目:2014年吉林省社科联立项课题。endprint

【摘要】对学院5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公共选修课的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此次对选修课相关问题的问卷能够促进选修课制度更加合理和完善,更好地提高选修课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大学生端正对选修课的态度,学好选修课,加强教师授课水平,真正实现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因为选修课的开设,使那些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找到新的学习方向。

【关键词】学分制模式 公共选修课 课程建设

根据吉林医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原则,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将选修课模块分为: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和专业与专业基础类。通过学分制改革模式下公共选修课的问卷调查,对公共选修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吉林医药学院在选修课教学管理上所做的改革与探索,找出存在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加强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保证公共选修课的逐步发展和实施,逐渐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

一、调查来源及方法

对学校5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四年制和五年制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收回问卷48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97.6%。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调查

开展“您对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是否满意”调查结果和表1选修课满意度调查。从学生角度看,选修课开设对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和增强社会竞争力等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99.06%的学生对于开设选修课是满意的。学生对于学校选修课的学分制改革给予肯定的。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开设大量选修课是很有必要的。

2.选修课对医学专业学生的用途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选课动机明确。学生认为选修课:使自己更渊博,扩大了视野(33.2%),补充课内知识(40.6%),培养自己的特长与兴趣(20.5%),修得更多学分(1.2%),还有的学生认为提高了社会竞争力和了解学科进展等。总体来看,学校学生选课的动机是明确的,对公选课是认同的。当代大学生不但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更要培养文学、社会、历史、伦理、美学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很多学生认为选修课是有利于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展,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3.选修课设置

根据公选课的内容设置原则,学校将公选课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人文社科类模块涵盖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新闻传播、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系列讲座等类课程;自然科学类模块涵盖计算机类、化学、物理学、数学、工程技术等类课程;艺术体育体类模块涵盖美学、美育、艺术作品赏析、影视、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类课程;专业与专业基础类模块主要是医学类的一些专业选修课。从问卷中我们发现,80%的学生认为这四类选修课中自然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课程设置较少,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但实际上,公选课课程的开设一般出于教师个人的意愿,教师缺乏更多的教学投入,也直接造成公选课数量的不足。课程发展中学科种类的不均衡也导致这两类选修课较少。

4.选修课管理

选修课管理主要是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两个方面。通过调查95%以上的学生每次都上选修课。选课老师加强管理,同时选课老师也应变化讲课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出勤率。学校教师开设选修课的积极性比较高,学校一共开设了选修课程322门,其中人文社科类69门,自然科学类55门,艺术体育类24门,专业与专业基础类174门。同时学校制定了《选修课指南》。这本指南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选修课教学内容,还能知道学生自我学习和网上选课。

学校制定了非限定选修课管理办法,非限定选修课的学分以学时计算,一般以每18学时课程积1学分。五年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需修满18学分,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不少于3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艺术体育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专业基础与专业类课程不少于6学分;四年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需修满14学分,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艺术体育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专业基础与专业类课程不少于4学分。教务处根据开课计划,对选修课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进行检查,安排专家不定期对选修课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低于70分的课程,由教务处向开课单位和课程负责人反馈整改意见,经整改仍未改观者取消该任课教师非限定选修课开课资格。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高于95分,并具有一定影响和示范作用的课程,学院进行重点建设并推荐参加各类教学奖项评选。

三、讨论和建议

1.加强学校对选修课课程建设的管理与扶持

学校要建立起完善的选修课管理机制,对选修课进行统一科学的管理,合理布局选修课的开设。从目前来看,自然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课程开设的比较少,可以鼓励教师多外出学习和辅修。目前学校具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100多个,为选修课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教学环境。

2.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种类虽然较多,但范围太窄

吉林医药学院主要是医学和药学专业,医学专业基础与专业类选修课门数多,跨专业的学科门类不多,有些专业的学生选不到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

3.网上选课方式的弊端

网上选课系统负载能力差,学校招生人数日益扩大,学生选课时选课系统容易崩溃。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一抢而空,其他学生感兴趣的课程都选没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拟购买2台教务管理系统网上选课服务器,保证网上选课的顺利进行,分年级分专业选课,保证学生能选到心仪的选修课。

四、总结

学分制模式下选修课课程建设和实践,其目的就在于促进文理渗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制定选修课程时,首要考虑的就是要使所开设的课程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及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充他们的知识面,合理优化配置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使公选课的设置更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以促使其真正成为必修课程的补充。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发挥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汪军.谈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 [J].教书育人,2012,(3).

[2]郑洁雯.公共选修课教学现状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课题基金项目:2014年吉林省社科联立项课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浅谈西藏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公共选修课的慕课模式探讨
高等院校本科生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