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之殇

2014-07-23 06:33马媛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马媛

【摘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很多民办独立学院也纷纷开展了分级教学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简单粗暴地一刀切,不能科学地有效实施。对这些特殊存在于独立学院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民办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问题 对策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存在巨大差异,学生的英语水平更是良莠不齐,为适应这一形势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4年教育部特制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要求》提出,在英语教学中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在这种新形势的要求下,分级教学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关键词。分级教学不仅仅是教育部做出的工作指示,更有因材施教作为其原则指导,有学习迁移理论和语言输入理论作为其方法论基础,能够改变传统的重“教”轻“学”的现象,体现“以学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因而成为了当今大学英语教育的“流行”和“趋势”。作为需要给自己树立特色的民办独立学院,开展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无疑能够成为一块同其他院校竞争教育资源和学生来源的一块招牌。因此,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急于挂招牌,简单的一刀切,匆匆实施“分级教学”的现象在民办独立学院并不鲜见,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由此导致的问题。

一、将分级教学作为应试教育手段

学校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英语尤其如此。虽然很多学院已经不将大英四六级是否通过作为制约学生毕业的一个标准,但仍与学分和学位证有着重要的关系,另外,仍有绝大多数企业将四六级成绩作为筛选人才的第一道硬指标“门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看重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的民办独立学院,英语四六级考试必然是一个“必争之地”,成绩越好,品牌效应越高。在这种心理的指导下,了解到有分级教学这样一个教学方法之后,分级教学无疑就成为了学院将优势学生和优势教师整合在一起,提高过级率的有效手段。而按照入学时的高考成绩进行简单分班后被划入慢班的学生,则陷入到“有心无力”的状况中,进而产生自暴自弃放弃英语学习的想法。

虽然大英四六级的社会价值依然存在,但大学英语教育的功能绝不仅仅是帮助学生通过考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的我国既需要懂专业又能用英语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复合型人才。想要通过分级教学达到这一目的,就绝不能仅仅将大学英语看做获得考试成绩的“工具”,而要将“分级”与“分流”相结合,即不仅仅在入学伊始按照考试成绩进行分班,更要从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给A级学生(要求通过大英四级或期末考试成绩达85分以上)开设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课程;而对B级学生(期末成绩60~85分)继续进行基础英语教学,并伴随开设英美文化、英美电影欣赏等选修课;对C级学生(期末成绩不及格)降低基础英语教学难度,开设英语简单口语应用等选修课。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对英语产生兴趣,并且最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让英语真正为己所用。

二、忽视由大英分级教学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的心理问题

民办独立学院有其特有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能够及时把握市场走向,使用切实有效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这种由“董事会”决定学校走向和专业设置的构成更注重经济价值,决策的制订和下达往往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手段,疏于客观。对于分级教学这样的教学策略,往往是一听说,一拍板,没有进行调查和听证,极易忽视学生和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高考成绩被分至A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强,被分至A班进行教学的教师也干劲十足,觉得自己的工作成绩受到了肯定;而被分至B班和C班的学生很可能会受到伤害,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进而放弃英语,恶性循环,被分至教授B班和C班的教师也会觉得自己能力被人质疑,上课热情受到影响。

任何决策想要上行下效,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广泛征求受众意见。在分级教学这一问题上,按照什么标准分班,由谁来承担高低班教学和普及分级并不等于划等级、搞代表这一前期工作都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并且划定的分班标准并不是唯一和永恒的标准,学生可以通过学期末测试“流动”;教师也需要除轮流进行高低班授课之外,积极开设选修课,丰富自己的学识和教学水平,从实践中解决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教师队伍偏年轻,经验和学识双欠缺的师资问题。

三、教务系统的低效给大英分级教学带来的混乱

大英分级教学不可避免地牵扯到分班的操作性问题,即打破原有的自然班建制,使得同一自然班的学生可能被分到不同的英语教学班,而同一英语教学班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自然班甚至是不同的专业,这就极大地考验教务系统工作是否科学有效。民办独立学院作为收支自筹的院校,经济性是其重要考量因素。使用现有的自然班制下的排课和登分系统以及有限的教室和器材,极易给大英分级教学带来混乱,无法保证实施的科学和有效性,最终落得仅有口号,一具空壳。

在考虑到经济性的前提下,如何使用科学方法排课、排班至关重要。将分组分级和分组定时间段排课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分级与排课之间的矛盾。分组分级编班是指打破原有自然班建制,将全校自然班分为几组,将每一组的学生分入多个英语分级教学班。然后按照分组定时间的原则排课,即将分级所得全校英语教学班按其所属分组定时间段进行排课,划定不同组别的固定大英教学日。这一办法将大规模排课“化整为零”便于在现有资源下的操作,但需要英语教学部门、教务处和学生处的密切配合。如学生处不能给予有效学生名单(因普遍存在学生退学转系等情况),教务处不能借用选课系统要求学生进行英语分级确认,而简单粗暴地将登陆成绩等工作交由任课教师,使得教师只能将教学班学生成绩逐个向自然班内输入,从而增加繁重的工作量和出现错误的可能,这一方式将不能发挥其效用。endprint

四、教材和评价标准的单一

分级教学最重要的实践原则,就是“因材施教”,但我国英语长期实行“一纲一本”,即一套教材通用所有学生。教材的单一性问题在民办独立学院尤为凸显。民办独立学院一般都是新建本专科院校,人员构成往往以年轻教师居多,但年轻教师资历浅、职称低,往往供职于教学一线,没有教材选择权。系部领导以聘用的资深教授居多,虽然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却往往与时代脱节和想简化管理流程的心理,而选择一套教材“一劳永逸”,分班只是一套教材上不同的进度而已。教材的单一,导致了教法的单一并衍生至评价标准的单一和难以操作。用同一套教材,A班上得多,B、C班上得少,在期末考试的时候直接面临选用哪种进度作为考察依据?如果以A班程度进行考察,B、C班的学生会觉得难度大,涉及到没有讲过的内容,不公平;而以B、C班的程度进行考察,A班的学生会觉得太简单。这样的考试,完全失去了其作为检测和评价学生学习能力进度的工具意义。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每一级的教材和教学要求与该级的学生水平相适应,管理层不能因为懒工而疏于安排,应当按照按照不同级别为学生选用不同的教材。考虑到民办独立学院学生水平较低的情状,市面上现有的教材如果不能满足学生这一要求,应设立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一线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编写更符合本院自身特色的教材,做到在教材层面“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提高的空间。相对的,由于不同级别的学生选用不同层次的教材,在考试考察方面即可按照不同级别的授课内容进行考察,能够客观地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继而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效反馈。

分级教学模式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一种改革模式,在应用至民办独立学院有其绝对的优势,但这一优势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被只考虑经济性和管理的懒工怠惰所覆盖,没有有效地发挥。本文对这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引起民办独立学院的管理层给予更多重视,使分级教学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邓利蓉.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模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01).

[2]王青.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娄底师专学报,2003,(02).

[3]汪庆伟.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现状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20).

[4]张国辉.分组分级法和分组定时间段排课法:规模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解难[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125.

[5]张国辉.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系统论[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研究项目;项目编号:宁教高[2012]348号。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