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德育课隐性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2014-07-23 06:37朱云利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挖掘利用

朱云利

【摘要】目前,技校德育课教学仍然只重视德育教材,忽视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学生的课堂信息、师生的和谐关系、校园的文化氛围等隐性课程。我的德育课教学围绕展示教师人格魅力,捕捉学生课堂信息,建立师生和谐关系、营造校园良好氛围进行了大胆探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技校德育课 隐性课程资源 挖掘 利用

技校德育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学生的课堂信息、师生的和谐关系、校园的文化氛围等都是技校德育课的隐性课程资源。虽然他们不能构成课堂教学的直接内容,但却能持久地、潜移默化地影响技校德育课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隐性课程资源不仅能促使显性课程资源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科学人文知识,而且对学生的道德、态度、价值、个性、情趣等人格方面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所以,挖掘和利用技校德育课的隐性课程资源,会使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暗示、同化和激励,从而改变情绪情感、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产生积极而久远的影响,提升德育课的育人功能,培养德育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主要的隐性课程资源。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取决于教师本人的人格修养,还涉及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等,具体体现在其一言一行上。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技校学生的人格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会不自觉地根植于学生心灵之中,甚至于教化其一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者的一切。”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不是一种暂时性的教育因素,它像种子一样撒播在学生的心田,时刻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绽放出的美丽的花朵。

课堂不大,但是学问很多。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应考虑教学任务如何完成,更应该思考课堂如何展开,如何使自己的人格魅力的发挥在课堂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自己的教学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因此,技校教育课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品德和人格修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修炼自己诲人不倦的非凡爱心和耐性;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精于专业,不断汲取各专业学科、各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设法使自己具有一流的教学水平、严谨的治学作风、灵活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二、捕捉学生的课堂信息

学生的课堂信息也是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它产生于师生交流互动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它产生于师生交流互动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包括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具体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双向互动引起的思维碰撞、观点交锋和情感交融,进而迸发出思想火花;学生的各种困惑、困难和障碍以及进而产生的一些谬误;学生遇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或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想法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并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形成的师生互动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使这些互动的反馈信息对教学的调整与优化产生影响,教师必须对这些信息有意识、有目的、尽可能多地进行捕捉,从中筛选有效的信息,排除一些干扰信息或者与课程无关的信息。教师应根据各种反馈信息,有效调整课堂节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学生的课堂信息虽不是教学的直接内容,但对教学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的影响。因此,教师面对学生的课堂信息要学会倾听;面对学生的一些奇特的想法或古怪的问题,应尽可能地回应,不能以不屑一顾的态度,轻易做出判断,要防止挫伤学生创造激情。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课堂信息,实时调整自己的预设,重新组织教学,使学生的思绪飞扬,使课堂和谐非凡,使教学朝着有序的方向前进。

三、建立师生和谐关系

师生和谐关系也是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原动力。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对提高课堂效率十分重要。所以,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牢固树立起学生主体观,把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要热爱每位学生,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如在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一课第二节“职业与专业”时,笔者积极地参与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在哪里?如何学好专业知识?你打算将来选择什么职业?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哪些?如何才能考取这些资格证书?”等小组讨论中。笔者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学生,激发其讨论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使其与自己心心相印,协调一致,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这节课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营造校园良好氛围

校园的良好氛围也是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它包括校园的各种物质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

物质资源主要是指优美的整洁的校园环境,它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抑制人的不良行为,而且还能消除正面教育所引起的学生逆反心理,收到意想不到的育人的效果。

精神文化资源主要是指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技校德育教育课教师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德育提升和人格塑造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例如,利用黑板报每周为全校师生刊出国际、国内要闻;利用校广播台和报刊,由学生定期对重要时政进行点评;利用宣传窗,第二天更换各类报纸;利用教学楼的走廊、过道墙壁,悬挂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等,特别是本校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介绍;在学校显眼、重要处树立保护环境的“温馨提示”牌。这样,既可以拓展和丰富教学资源,也可以使学生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可以使学生把保护环境的“温馨提示”内化成自己的品质,特别是可以把本校优秀毕业生作为自己成长的榜样。

另外,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也是德育课可挖掘和开发的隐性课程资源。

总之,技校德育课教师应该重视德育课隐性课程的挖掘和利用,做这项工作的有心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投身于教学实践,隐性课程资源便会自然而然地进入技校德育课堂中,使德育课教学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 [J].全球教育展望,2001,(8):10-12.

[2]王鉴.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多元化模式 [J].教育评论,2003,(2):20-21.endprint

猜你喜欢
挖掘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倒推破难点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利用
使德育开花结果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推进档案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