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照亮童年的奇异光束

2014-07-24 15:23孟亦萍
江苏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生命价值儿童

孟亦萍

【摘 要】看电影是一种超文本的阅读体验,也是一门多样性实施的课程。可针对各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小学阶段开设电影课,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建立动态的、自主探究的、自我建构的学习方式,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让电影课成为小学阶段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化课程,让小小的星星之火成为点亮儿童生命的燎原之火。

【关键词】儿童 电影课 生命体验 生命价值

每年从六月份开始是儿童片集中爆发的时间,一般影院都会在这个时段推出动画电影吸引学生观众,而且几乎是场场爆满。

我认为,儿童电影作为一种特别的存在,应该成为阅读的一部分。没有一个艺术载体能如电影一样,集文学、摄影、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所以,儿童电影启蒙的不单是艺术,更是成长的力量。2011年3月,我领衔的课题“以《七彩语文》为主要载体架构课外阅读课程”,被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确定为立项课题。恰巧中年级的《七彩语文》开辟了“影视频道”栏目,介绍适合儿童欣赏的世界优秀电影。于是,我踏上了“电影课”的探索之路。

一、体验中超越文本,追求儿童电影的姿态

和儿童文学作品一样,电影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话语空间。该如何让电影以课程的姿态走进课堂呢?

1.看电影是一种超文本的阅读体验。

电影打破了单一的文本界限,突破了想象力的平面范畴,能带领学生进入立体的多媒体趣味世界。例如法国导演雅克·贝汉著名的“天·地·人三部曲”《微观世界》《喜马拉雅》和《迁徙的鸟》,足以让儿童达到屏息凝视的境界,其飞行摄影的壮观、微型摄影的精妙所产生的视觉震撼,是文学作品无法比拟的。当然,儿童文学和电影之间也有很多关联,一些优秀的剧本都来自文学名著,电影可以和名著阅读联动,形成有效互补。例如《鲁滨孙漂流记》,原著阅读起来费时又费力。而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在电影中受到心灵的感动已属难得,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更可进一步阅读原著,以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也可以将书本和电影对比着看,激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进行同主题的电影讨论式观看,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2.电影是一项综合性艺术的集合体。

儿童在被电影故事感动的同时,也将得到多种艺术的启蒙。因此,充分利用这个艺术媒介,将会发挥电影作为综合课程的巨大潜能,让他们从音乐、美术、表演、摄影等多方面得到艺术熏陶,提升综合艺术修养。例如台湾导演杨国立的《鲁冰花》,不但涉及绘画的艺术表现,更涉及艺术教育对儿童天性的保护。再如《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乐元素,在那一群被社会遗弃的孩子身上产生了巨大的救赎力量。这样的电影,它的视听效果大于文本阅读。

3.电影是一门多样性实施的课程群。

在课程实施的方案上,可以安排为每月一部电影,小学六年总共可以观看72部中外电影,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级。同时,可按节日庆典、四季更替做相应的内容设置。比如定期举办校园儿童电影节,一届一主题(友谊、亲情、梦想、科幻等)的电影展播,进行校园DV小电影比赛,组建电影配音社团。还可以成立儿童电影课程小组,保障电影课程有效地组织实施。在课程实施的策略上,最简单的欣赏是最主要的手段,这是儿童独立能够完成的自我生长、自我孕育的过程,因此,电影导读课、欣赏课可以线条简单,倾向开放式的话题,注重学生个体感受、评论表达,注重过程而不是结论。

二、探索中构建模型,追寻儿童电影的旅程

《七彩语文》开始的“影视频道”栏目分成几个部分:“影片导视”——用设计精巧的话语引出影视作品,激发观影兴趣;“影片看点”——选取最值得欣赏的看点作推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影;“推动观影”——故意设置悬念让学生猜一猜,激发观影欲望。

2012年《七彩语文》的“影视频道”连续推荐日本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的作品,我和学生也开始了一段神奇的“宫崎骏动画电影之旅”。

1.旅程之始:备课,让教师在电影现场。

我提前观影,连续欣赏动画大师的经典之作。跌宕起伏的剧情、色彩优美的画面、动人心弦的音乐、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像孩童般沉醉其间。在观影的基础上,我对照杂志中的“影片看点”作重点研读,做到了然于心,并根据“影片看点”进行精彩片段的剪辑、影视资料的采集,从而设计好电影欣赏课的思路。

2.旅程之中:融入,让电影有儿童立场。

选取几名学生作“佳片推荐”,他们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的主人与实施者。我给这些学生的角色定位是“佳片推荐人”。

提前布置这些学生回家观看《天空之城》,作为“佳片推荐人”,选取其中一个“影片看点”,准备在欣赏课上向大家作推荐。推荐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音乐、动画片段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随时向“佳片推荐人”了解准备情况,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并进行适当的提醒和补充。这样,对“佳片推荐人”的准备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可以及时调整电影欣赏课的设计。

3.旅程之时:欣赏,让电影有课程磁场。

在电影欣赏课上,我和“佳片推荐人”合作,推出一道宫崎骏动画“影视大餐”。我们一起欣赏扣人心弦的精彩片段,聆听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让为宫崎骏作品创作的主题曲,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情节,对人物形象进行类比……在这样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共享“影视大餐”的独特风味。

在学生感觉意犹未尽时,我把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视频放在校园网的“课程资源”上,让师生共享佳片。当然,我会组织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影片,集体观影一定会产生一种神奇而独特的体验。

4.旅程之末:评论,让师生有生命追求。

我引导学生绘制影片中自己喜爱的人物画像或精彩画面,并用简短的语句写上感受。他们画龙猫家族、画金鱼公主、画天空之城,尽情描绘着心中最感动的那个画面。我们把这些作品张贴在“阅读小屋”,评出“最佳影评人”。我还精心准备了和影片有关的奖品,给学生送去意外的惊喜。比如观赏《龙猫》之后的奖品是“龙猫”玩具、笔袋,观赏《天空之城》之后的奖品是赋予影片创作灵感的小说《格列佛游记》等,让学生逐步形成内驱力,观影就变成一种自动自发的行为。

三、在光亮中反思,是“课堂”也是“课程”

芬兰的小学早就开设了电影艺术课和电影史课,每周两课时,教材内容包括媒体教育、电影历史和电影文学艺术。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做“校园电影网”,传播儿童电影,为教师的电影课程提供参考。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的差异选定影片:低年级着重观看童话故事片、卡通片;中年级着重观看儿童故事片、历险片;高年级着重观看国内外经典影片、科幻片。这样,小小的“电影课堂”成为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化课程”,小小的“星星之火”就成为点亮儿童生命的“燎原之光”。

电影课程是一种立体视野的文学阅读,儿童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他们的影子,让他们卸下现实中的沉重,跟着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收藏童年的梦想,一起感受人间真情。如果一个学生的童年被这样一道奇异的光束照亮过,他的灵魂将永远是明亮而温暖的。

在“电影课”的研究之路上,我只是迈出了蹒跚的一小步,但我深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可以牵着我的“小蜗牛”们,在“电影”这条充满情趣的道路上,欣赏绚烂奇特的风景,收获丰硕甜美的果实!

注:本文获2013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二等奖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周家巷小学)

猜你喜欢
生命价值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从“人生任务”看农民的生命价值
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其应对策略
生命教育与中小学生的徳智均衡发展
加强国学修养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思想和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试析幼儿教育生命价值取向研究
六一儿童
课堂:生命价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