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4-07-25 05:37杨四杨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公倍数主体作用教材

杨四杨

在教学中究竟如何才能既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有疑才有悟,将发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在一种程式化的轨道上进行,“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已在实践中轻车熟路。如果学生贸然提出一个问题,教师会生怕打乱自己的步骤,耽误了时间。开明一点的老师用“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来夸奖一下,不多停留。有的老师则会心生厌烦,说学生的问题与教学无关,弄得学生胆战心惊,以后谁还敢再“胡扯”?其实,平静的课堂“波澜起伏”正是学生积极思考的体现,也应该是教师所求之不得的现象。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说过:“发疑才能有悟。”不满足于前人现成的结论,敢于质疑,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我们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积极创造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同时也允许老师答不出来,共同探讨研究。

我的具体做法:一是让学生向老师提问。学生总认为书本上的、老师说的就是对的。“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因此,我经常教育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能简单地接受和信奉,而应持批判和审慎的质疑态度,时时处处能主动探索和发现,不唯师,不唯上。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心态,又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强化。二是让学生对学生提问。每天下午放学后,由一个组负责,根据前边所学知识和明天即将学习的知识,编写一道既能复习旧知又能引出新知的题。第二天上课前,由组长把题出示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探讨解决。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小组几个人凑在一起,经过商量,编写出了很多好题,这是我一个人的能力远不能及的。比如:在学完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后,第一小组提供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的表面积是62.8cm2,底面周长是12.56cm,求它的体积。”在这道题中,用了好几个公式,是一道综合性极强的题。可见,只要学生主动参与,智慧的火花就会随处可见。三是让学生对教材提问。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数学教材语言精练,叙述严谨,科学性强,许多地方把思考过程都省略了。所以在看书过程中有些内容学生较难看懂,这就要鼓励学生对所学教材大胆提问,开展讨论。比如在教学“通分”一课时,为了计算简便,教材中通常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一位学生却提出这样不简便,他说:“每次通分都要再求一次最小公倍数多麻烦,我有更简便的方法:用原来几个分母的积作为公分母,不是既快又方便吗?”说到这里,其他学生跟着讨论开了,我随即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及时引导他们讨论两种方法的利和弊,整节课气氛热烈,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在不同阶段,创造性有不同的表现,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初步的创造能力。

就数学教学而言,解题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中一题多解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跳不出条条框框的束缚,不是围着书本转就是围着教师转,得不到主动发展。这些都源自于孩子封闭的学习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尊重其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藏着创新的火花。我们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得出的答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

例如,在“梯形的面积”一课中,对于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们居然得到了7种不同的推导方法,真是“头脑风暴”的作用。当然,其中有一部分方法不对。这时,我不愿意直截了当地对学生说:“你错了。”而是会逐步引导他们趋近正确答案,这样一来,学生既保持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又有了成就感。针对学生设计出的办法和方案,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愉悦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原则性错误,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可以让学生坦陈自己的想法,再帮助其分析错因,找出最优化的方法,使其心服口服。只有在这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才会放下包袱,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责 编 莫 荻)

猜你喜欢
公倍数主体作用教材
教材精读
小小数迷泽西之小房间里的大世界(下)
公倍数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