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富强的中国
——写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

2014-07-28 02:34◎留
时事报告(职教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梦想世界日本

◎留 青



为了一个富强的中国
——写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

◎留 青

富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千百年来不懈追求、为之奋斗的经济价值目标。今天,中国开始富了、强了,正走在富强的光明大道上。

富强的期盼

国家富强曾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近代以来,它又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其中的苦辣酸甜,难以尽言。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这场战争深刻影响了两个国家的命运,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日本。战争失败了,但对失败的追问仍在进行。1939年二战爆发时,为什么北洋水师在海战中没有击沉过一艘日舰?为什么日本海军总吨位为98万吨,拥有10艘航空母舰,而当时中国海军全部舰船总吨位只有5.9万吨,还没有日本一条“大和”号战列舰的吨位(6.5万吨)大?为什么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曾分别接待过中国和日本两个代表团,后来有人问他对中日的看法,他指出,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俾斯麦给出的理由是:“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来,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买回去就算了。”简单说,实力不济,深层看,则是制度出了问题,文化出了问题,人心出了问题。

历史翻到80多年前,1932年11月,将届而立之年的《东方杂志》向社会各界发出400余封征稿函,约请“于一九三三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仅1个月,就收到160余件回函。

作者中最年长者为94岁的马相伯,最年轻的是学生,如当时在日本大阪商科大学留学的周伯棣(32岁)。主要的群体是学者教授、编辑作家,以及艺术家、实业家和官员。他们中间,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巴金、茅盾、老舍、郑振铎、邹韬奋、叶圣陶、徐悲鸿、章乃器……

次年元月,《东方杂志》第30卷第1期刊出“新年的梦想”特辑,篇幅近80页,分为两个专题,一个是“梦想的中国”,另一个是“梦想的个人生活”。

巴金写道:“在现在的这种环境中,我连做梦也没有好的梦做,而且我也不能够拿梦来欺骗自己。”他还说:“我有一个先生,他说过这样的话:‘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口都有面包,每个心都受教育,每个智慧都得着光明。’假若这就是他的梦想,那么我的也是这个。” 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也参与了讨论,他提出:“我梦想中的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郑振铎则表现了急切改变现状的积极进取精神。他说:“未来的中国,我以为,将是一个伟大的快乐的国土。因了我们的努力,我们将会把若干年帝国主义者们所给予我们的创痕与血迹,医涤得干干净净。我们将不再见什么帝国主义者们的兵舰与军队在中国内地及海边停留着。”这些梦想,饱含着人们对积贫积弱的中国的苦痛,对中华民族早日重新崛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期盼,凝聚了对富强中国的追求与向往。但在那种情况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刘亚洲将军说得好:中国共产党在当代最伟大的历史成就之一,就是再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1956年,毛泽东在与访华的日本前陆军中将远藤三郎谈话时说:“你们也是我们的先生。正是你们打了这一仗,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你们。”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了富强之路。

坎坷富强路

富强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60多年过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离我们如此之近——神舟飞天、嫦娥奔月,我们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太空技术强国;“蛟龙”下海,高铁急驰,中国在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奋斗,今天的中国,已经大踏步走在富强的路上。从经济总量上看,我们拿中日、中印作个比较。2001年我国GDP大约是日本的1/4,2010年就超过日本,上升到世界第二位,2013年中国GDP 9万多亿美元,日本近6万亿美元,中国比日本高出3万亿美元。韩国为1.3万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超日韩之和。1980年,印度的GDP是1896亿美元;而中国是1894亿美元。按人均算印度是270美元,中国是220美元。到了2013年,中国GDP是9万多亿美元,人均6700美元;印度是1.9万亿美元,人均1580美元。中国把印度远远甩在后面。实践表明,中国的富强之路走对了。

中国的发展带动了世界经济的步伐,中国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10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0%。金融危机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50%。如果不考虑中国经济,近10年来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是下降的。

对此,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最近刊登一篇文章作了最好的解读:20世纪90年代前,上海还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城市,有几处19世纪的遗迹,扩张模式仿佛摊大饼,如今这个国际大都市已被用作一部007电影的故事背景。

走对富强路

中国的成功,缘于我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自信,也让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思考中国发展模式的优势所在。许多国外知名人士认为,“中国模式既有世界性,也有中国性”,“对长期以来西方发展模式形成了挑战,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有吸引力”。《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著作《世界又热又平又挤》有一章的标题竟然是“假如美国能做一天中国”。他举例道:“如果需要的话,中国领导人可以改变规章制度、标准、基础设施,以维护国家长期战略发展的利益。这些议题若换在西方国家讨论和执行,恐怕要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前不久,即将卸任的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在访华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如果阿富汗有机会重新选择的话,一定会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因为它行动高效,决策果断,以结果为导向,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为所有人带来积极的结果。”这也许正是他要卸任,可以不看别人脸色讲的一些肺腑之言。

习近平主席在欧洲学院演讲时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13亿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制度创新。

中国的挑战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产品还处在世界中低端。出口中,偏高端的产品仅占1/3,2/3都是丝织品等中低端产品。在出口机电类产品中,外资独资企业占了2/3,外国人掌握的核心技术也占了2/3。前些时候,李克强总理讲过一个例子,外国领导人到中国推销波音、空客飞机,送的飞机模型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人家卖飞机,我们做模型,要多少模型才能换一架飞机呀!所以,中国的富强之路还很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还要我们几代人继续努力,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梦想世界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梦想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梦想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