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

2014-07-28 04:30朱烨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5期
关键词:历史课德国习惯

朱烨

【摘要】新课改、新形势、新内容、新体系、新方法,这一系列的新让每一位高中教师感到任重而道远。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融入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去,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24-01

新一轮课改的序幕早已拉开,我们的老师们都在不懈地探索怎样才能乘着新课改的东风,不断学习,挑战自我,提升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课堂授课水平。然而,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有的时序性、整体性、实证性等重要特征,要有效地达成学生的三维目标,必须从多方面下功夫。

教育实践已经证明,那种以漠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权、选择权和个性权为主要特征的灌输式思想教育是不成功的,但是 乱搞名堂,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不管效果如何,几乎每堂课都花很多的时间使用的花哨历史课,效果也不会好的。|

前几天看了一篇短小的文章, 心中感慨很多。文章如下:

新加坡的历史课

郑维

我的大兒子今年在新加坡读中三。前一周我出差回来,他在看威廉·施乐写的《第三帝国的兴起:纳粹德国史》。

他说:“下周老师要叫我们上台讲‘希特勒对德国的统治,是否有给德国人民带来了任何好处的讲题。我们五个哥们一个组做PPT和书面报告,全组上台讲给老师和全班同学听。”

他们几个组员讨论后,首先决定将“德国人民”定义为“当时所有居住在德国的人”。然后,他带了他的组员,在他房间里头大吵,把希特勒的每个政策都争论过后,写下来。

PPT做完了,下面就得动手写书面报告了。谨摘录一段他们的书面报告:希特勒于1933年在德国掌权后,通过重建经济和军队令德国复兴。但是他对德国的统治并没有给德国工人带来显著地好处,因为他的许多政策都非常严厉。虽然德国的失业率得到了降低,但是在严厉的劳工政策下,德国人民的生活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并没有提升。年轻人因为被征兵而失去了工作赚钱的机会;结婚的女性也被鼓励辞职以让位给男性;公共工程的工人的工资长期不变但工时加长;工人微薄的工资还被强迫缴一部分给政府主导的工会。

第一句提观点,第二句展开逻辑,第三句提出证据,中规中矩。

从这篇小文章中,我们看到了这堂历史教学课具有强烈的目的性、组织性和调控性。(目的是了解希特勒的独裁统治对德国的危害;组织是五人组成的小团体;调控性表现在老师布置了阅读的课外书籍,还要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肯定会经过讨论后给出适当的结论与评价。)

这堂课后,学生对关于希特勒掌权的德国历史的方方面面肯定会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心中定会升腾起热爱和平、痛恨独裁与战争的强烈思想。并且在做过这个PPT和这篇报告后, 无形中也锻炼了自己撰写小论文的能力。这样的历史课效果会不好吗?学生会不喜欢吗?

这堂历史课包含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的主要遵循的几条基本思想和原则有:

实施专题式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

对高中历史教育而言,学生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材料学习方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在这堂课中也有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同时,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它告诉我要上好一堂历史课,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预习、探究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经过必要的预习,才能有的放矢地听课。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上课时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教师要坚持渐进性策略,通过预习引导、问题对话、实践体验等途径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兴趣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基石。由于中学生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决定了其学习往往从个人兴趣出发,许多时候,对于一些复杂、抽象的历史知识并没有多少兴趣,更谈不上主动探究。所以,历史教师要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在课前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实际的预习任务,让他们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既初步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主动、互动、灵动学习的能力,逐渐形成学习的习惯。

二、培养阅读、提问习惯,激发学生潜能

自古以来,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阅读、理解是历史课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动力。在校期间,安排适当的读报、上网时间,组织学生浏览时政报刊、网站,阅读大量文史方面的书籍,让他们了解课本以外的大千世界;周末假期,引导学生收看新闻节目,关注国内国际正在发生的大事。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读报、看新闻的过程中多提问,结合历史课本知识发问,并尝试自问自答或者你问我答,并体会历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等文化现象。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关心国家大事、家乡建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锻炼培养良好的探索能力。

三、培养讨论、辩论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得完美,更重要的是实现学生内在收获,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通过讨论或辩论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合作能力。这充分展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对于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创造性地探究和获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则通过倾听学生讨论、答辩,了解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困难,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可以及时调整教学,适时点拨,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四、培养合作、展示习惯,增强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点燃学生学习的发动机,而成就感是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力的方法之一。在历史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通过小品、比赛等方式展示自学成果,不仅能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地探究,对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也很有好处。争强好胜是中学生的天性。通过充分预习,学生会怀着强烈的表现欲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历史教师要给创造合作的舞台,展示的平台,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精神成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同伴互助、课堂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会收集、改编资料,还能学会结合材料设计问题,联系材料分析问题,有的还能设计学案,自主命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分享自学成果,也能通过树立标杆让他们互相借鉴,互相启迪,从而超越自己,超越别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五、培养笔记、写作习惯,增强学习毅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课件展示、黑板板书、语调提升等方式,引导学生及时在课本的相应地方做好笔记,避免因做笔记而影响听课。必要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指导。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笔记、写作的习惯,可以提供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毅力,帮助他们拓展知识、深化知识,促使其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学习习惯是一种学习能量的储蓄,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的时候,教师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预习、探究、阅读、提问、讨论、辩论、合作、展示、笔记、写作等习惯,他们就能不断发现问题,把当前学习和将来学习的东西变成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他们对社会现象的质疑、探究越多,求知欲望就表现得越明显,这样的学生思维就越敏锐,自学能力就会成为终身学习的动力。

总之,一堂值得称道的历史课其根本诉求就是“求真”。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的探究与批判精神,在课堂上尽可能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就是一堂历史课的真谛所在。

猜你喜欢
历史课德国习惯
浅谈少数民族学生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几点看法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梦梦”“娇庆”德国行
新中国科技60年(3)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开始敲门
非常演奏家
历史课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