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选素材,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2014-07-28 04:30陈艳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5期
关键词:历史课历史课堂

陈艳

【摘要】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挖掘并充分利用历史素材,不仅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可以通过这些素材与历史教材有效的结合, 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从而达到推动学生人格、品德的建塑,完善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素材趣味思考 趣味与深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29-01

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历史知识多姿多彩,浩如烟海。在我们很多人看来上历史课应该是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但事与愿违, 在教学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教材在编写上过于刻板教条,教师上课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使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其实历史课是可以上得相对有趣和精彩的,这需要我们的教师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灵活利用各种素材,巧妙与教材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

这里的素材我们可以理解为辅助历史教学的所用文字材料、图片和音像资源。挖掘并充分利用历史素材,不仅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可以通过这些素材与历史教材有效的结合, 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从而达到推动学生人格、品德的建塑,完善教学的目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里充分合理的利用好这些素材呢?在选择素材时应该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趣味性强,所选的素材应该是内容经典、语言精妙,生动有趣。

第二,针对性强,必须围绕教学目的展开,要与相关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便于引用,引发兴趣。

第三,教育意义大,以励志、激励、磨练教育为主,起到引导人们积极上进,奋发进取的作用。对学生的品德和心智培养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第四,思考空间大,文字优美,短小精悍,论述精辟,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历史教学中可以选用的素材通常有以下五个大类:

一、故事类:神话、传说、典故、成语、笑话

选用这一类的素材,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挑选有确实可用、生动有趣的材料,最好放在开始上课前讲,作为教材的导入语,它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我先给学生讲一个题为《圆明园是谁烧的?》笑话:一个教育局的领导到一所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检查,他 问两名初中学生:“圆明园是谁烧毁的?”其中一名学生答:“不知道,不是我烧的。”另一个学生也回答:“也不是我烧的。”学生的班主任对校长说:“这两个学生是我班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说不是他们烧的那肯定就不是他们烧的。”此时,其中一名学生家长来了,一听此事,立即对校长说:“不就是圆明园吗?烧了就烧 了,多少钱?我赔!”大凡听到这,学生总会开怀大笑,之后,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以一个设问“圆明园究竟是谁烧的 ”导入课堂。讲完课本内容之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这个笑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思考、发表见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态,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听取学生的想法,并给他们一个恰当妥切的回应,最后再做一个总结陈述,让学生明白这个笑话蕴涵的道理:缺乏历史知识使人愚昧无知,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可选用的成语、典故有 :班门弄斧、围魏救赵、退避三舍、问鼎中原等,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引用。

二、警示类:名人名言、警句、俗语、谚语

有警示作用的名言警句,对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健全的品格意志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的穿插一些名言警句、俗语、 谚语等,不仅能让教师的语言流溢文采,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充分展示历史课的内涵和深度,经过教师的巧妙设计,引发学生正确思考,提高历史思辨能力。

三、传记类:名人传记、秩事

古今中外众多历史名人犹如灿烂群星在历史的天空中与日月同辉,他们对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了解他们的成长或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启迪。特别是针对学生崇拜名人、英雄的特点,教学中可以结合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现的高尚的气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小故事,充分利用优秀人物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帮助其养成矢志不渝的顽强意志,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学生明白只有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个人生命的價值和意义。又如介绍布鲁诺、诺贝尔、伽里略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奉献精神。

四、文学类:诗、词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诗与词可谓是两朵奇葩。它们的语言优美、结构完善、寓意深刻、意境悠远。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一些诗、词,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 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修养, 还能拓展学生视野, 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历史的精髓和魅力。

近代中国伴随着外国侵略者的炮火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屠刀,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同时也惊醒了中国人民, 他们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近代诗歌很自然地反映了时代特色,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凸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怀。充满尖锐矛盾斗争的近代社会历史背景, 给敏锐头脑和卓越胆识的诗人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彰显着爱国主义的鲜明时代感。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黄遵宪先生的《赠梁任父同年》、《哀旅顺》、《台湾行》及丘逢甲所作《春愁》等等,这些诗作在社会上起着抑恶扬善,针砭时弊, 抒发情志倡言是非的作用。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一些诗歌, 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 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修养, 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开阔学生视野, 通过多侧面多角度地评说历史, 强烈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五、音像类:音乐、影像资源

影音资源主要来自电影和电视片,这些素材大多是节选自国内外的历史片、纪录片的某些小片段,在多媒体教学中运用非常广泛,不再赘叙。音乐和歌曲作为一种艺术 形式,也多见于多媒体教学,其实把音乐和歌曲欣赏引入历史教学,应该不拘泥于多媒体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结合抗日战争可以给 学生欣赏《长城谣》、《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黄河颂》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中,如果我们的教师能自己唱上一两首歌曲,或者指导学生们一起合唱,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体验困难,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和学习的自豪,懂得今天珍惜来之不易学习生活,关注世界和平,敬仰先烈的英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

选用素材,不仅仅是为了把一节历史课上得生动好听,引进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针对所选用的素材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把历史课上得既有趣味又有深度。这要求我们教师多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备课。只有这样,历史课才能洋溢着欢愉生气,活色生香。

猜你喜欢
历史课历史课堂
浅谈少数民族学生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几点看法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历史
写字大课堂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历史上的4月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