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部队后勤保障

2014-07-30 01:05张洁
经济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后勤

张洁

摘 要: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发生突然、传播迅速、危害巨大、影响面广、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相关性强等特点,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处于非均衡的危机状态。随着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部队职能任务进一步拓宽,参加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已成为部队的一项基本职能。部队必须适应职能任务的拓展,重视并加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后勤保障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后勤 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6-045-02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全球连续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疯牛病、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以及我国发生的“苏丹红”、“三氯氰胺”中毒事件等具有发生突然、传播迅速、危害巨大、影响面广、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相关性强等特点,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处于非均衡的危机状态。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既可能发生在地方,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也可能发生在部队内部,直接危害官兵健康权益,严重削弱部队战斗力。特别是近年来,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不断增高,涉及面越来越广,影响也越来越大,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部队职能任务进一步拓宽,参加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已成为部队的一项基本职能。部队必须适应职能任务的拓展,重视并加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后勤保障特点规律、行动方法、保障措施等理论的研究,特别要突出对后勤应急指挥、应急协同和应急支援的研究,形成全面、科学、系统的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保障机制,为今后部队参加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后勤保障提供更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一、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部队后勤保障工作的要求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传播快速、传染率高,危害严重。由于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突然,涉及面广,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或损失,往往引起社会恐慌,危害相当严重。一般来讲,当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出现后,为了尽快控制事态,消除危害,部队往往临危受命,在极其严峻的情况下受领任务。后勤准备的时间极为短暂,甚至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展开,形成“边行动,边准备、边保障”的特殊局面,要求部队后勤保障提前谋划、反应迅速。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涉及部队和地方的部门多,牵扯范围广。处置此类事件是一个多部门协作、多系统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要求部队后勤保障增强统筹协调能力,优化保障力量,形成保障合力。首先,要有一体化思想,充分认识到地方和部队在维护群众健康方面目标的一致性,军地多部门联合协作的必要性,在同一组织领导下,共同促成军地一体联动和整体效益的发挥;其次,要有联合行动的意识。保护突发事件人员的健康危害,不是一个部门单独行动就能完成的任务,是军地联合的共同责任,必须同一行动,各司其职,协调一致才能完成任务;再次,要有主动协同意识,军地联合的基础在于事前和事中的协同,只有在联合体各方积极主动的协同,才能保证整体效益的发挥和产生一体联动的效果。

二、制定和完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后勤保障机制

(一)制定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后勤保障预案

快速反应的前提在于预有准备。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后勤保障预案是增强后勤保障预见性和计划性,提高后勤保障时效性的重要前提。方案主要包括后勤保障组织与职能、后勤保障力量编制与储备、应急物资储备等内容,涉及卫勤保障、财务保障、军需保障、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组织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救援行动后勤保障的专业性强,不确定性因素多,参与处置力量多元,要求预案编写科学合理、针对性强。要根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灵活多样、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预案,做到多案备选、多手准备。保障预案制订后,要及时组织后勤保障预案检验性演练,针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并进一步完善,确保事件发生后立即行动,忙而不乱。部队要着眼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特点规律,科学周密地制定后勤保障预案,使之与担负的救援任务相适应、与部队救援预案相配套,与上级保障预案相衔接。

(二)建立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后勤指挥体系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初期扩散的势头比较迅猛,必须建立起职责分工明确,专业要素齐全,适应事态变化迅速、处置临机情况果断的应急后勤指挥系统。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保障力量构成单元多,建制关系复杂,保障组织协调难度大,在部队内部要提升指挥层次,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构建精干高效的指挥系统,实施集中统一指挥,发挥各种力量的最大保障效能。在做好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后勤保障时,涉及地方通信、公安、交通、卫生、气象、电力等政府职能部门,应针对地方后勤支援力量多,各种保障关系协调难度大的特点,只有在部队与地方职能部门之间建立起军地协调机制,实现军地后勤指挥和卫生勤务一体化,才能有效扼制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危机。

(三)完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力量体系

目前,部队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力量建设与保障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首先要加强专业保障人才建设。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要打破建制体制界限,组建应急专家队伍,从医院、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抽组专家人才,组建应急专家队伍。主要以医疗救治、卫生防疫、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等人才为主,以综合保障为整体进行科学组合,成为真正的应急专业拳头保障力量;同时要本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有针对性培训医、护、技和防疫人员,强化专业保障训练,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复杂情况下应急专业保障能力;其次要加强专业保障装备建设。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监测、检验、洗消等装备,并要配套指挥、运输、生活保障装备,全面提升整体出动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使后勤专业保障设备在尽可能满足部队作战后勤保障需要的同时,又能承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任务。endprint

(四)健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网络体系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旦爆发,部队和地方将派出大批医疗、防疫和相关专业保障分队支援事件发生地区,及时开展救援行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保障网络体系建设要能够对救援行动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首先需要建立与地方卫生系统相衔接的疫病防控网络体系,要采取标准化设计、构件化改造和一体化集成,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疫病防控网络体系规划设计,着力抓好内部融合和外部链接,接受国家卫生系统的专业指导,建立健全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形成疫情信息网络;同时与地方卫生部门在疫情预防、监控和病人救治等方面相互支持,加强协作,充分利用社会卫生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里最大限度形成整体合力;其次,建立部队内部疫病防控网络体系,要最大限度地利用部队现有卫生资源,打破部队编制条块分割、互不兼容的局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跨越性、通用性等特点,通过系统集成、依托兼容等方法促进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形成上下衔接、互为补充的信息资源配置体系,实现卫生资源与卫生信息的高度共享和优化配置;再次,还需要建立部队内部疫病防控体系,在部队内部要健全疾病防控网络,加强对官兵卫生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同时设立若干检测点,在疫情爆发时,及时收集数据、迅速报告,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信息,提高部队防控与自救能力。

参考文献:

[1] 万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 王作元.突发事件与灾害中的卫生对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 王爱玲.突发事件后勤保障研究初探.军事经济研究,2008(8)

[4] 姜极新.浅议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资金保障.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8(7)

[5] 李桂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模式.疾病控制杂志,2007(6)

[6] 杨政,范桦,金义重.对我国消防部队装备管理及建设的思考.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12)

[7] 张秀军,孙业桓,郝加虎,叶冬青.培养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教学研究.疾病控制杂志,2005(6)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后勤教研室 河北廊坊 065000)

(责编:贾伟)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后勤
后勤服务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我看医院后勤改革
对新时期完善警察权益保障机制的思考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健全社区建设资源的投入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