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研究

2014-07-31 15:11孙佩雷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4年5期
关键词:信息平台高职院校建设

孙佩雷

摘 要: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不断深化内涵建设的重要标志。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设途径,将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后勤信息化;建设;信息平台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9-0052-02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高校后勤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智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校后勤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1]本文就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做一些探讨。

一、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后勤信息化有利于标准化管理,资源共享

通过信息化平台,将后勤内部的各项职责、制度、通知等信息化后,职工们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登录信息化平台,了解或学习相关制度,明白自己该尽的职责和可以享受的权利,这样可以让后勤的管理更人性化,让管理和制度更加深入人心,使得管理标准化。此外,后勤内部的最新政策、法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工作、信息等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可以让全体后勤职工乃至全校师生及时了解信息,做到资源共享,以便减少由于人工传递带来的延误或滞后。[2]

2.后勤信息化有利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

一直以来,后勤都是一个服务机构,以往的服务人员的工作作风很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官僚主义、不作为等。后勤信息化后,很多事情都可以借助于信息平台办理,很多服务可以通过信息平台申报办理,系统记录了申报时间和办理过程,以及后续的相关事宜,同时也记录了申报者对办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评价。这样就便于后勤领导掌握后勤服务人员的工作作风,对于服务态度较好、服务质量较高的人员,应该给予表扬,宣扬这样的工作作风,保护这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后勤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素质

后勤信息化的办公系统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的一个实时处理系统,它改变了以往手工操作,人工传递信息的管理模式,整个后勤的日常事务处理一般都可以在网上完成,实现无纸化办公,极大地提高了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对后勤员工的信息化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才能跟得上后勤信息化不断房展的要求,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全体师生。

二、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其重要原因

目前,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水平层次不齐。在高职院校这样的表现更加明显。有些高职院校的后勤部门徘徊在办公自动化阶段,只是为了满足日常岗位工作需要;有些高职院校已经普及了食堂IC卡,并延续到了水、电计费与支付,甚至延续到了门禁考勤,图书借阅等领域。高职院校的后勤信息化已经开始,其在建设的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思想认识不到位带来的发展制约

后勤信息化是应该渗透到后勤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方便和各个层次的。虽然说有了计算机网络,有了办公软,正因为有了计算机网络和办公软件,一部分人习惯了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对新事物感到很茫然,产生了失落感和危机感,并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有了这些就后勤信息化了,没有必要再做深入发展。高校后勤,尤其是高职院校后勤的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建设过程,这些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都会给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带来制约。

2.缺乏统一规划带来的制约

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建设并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对后勤信息化缺乏统一的规划,因为更换了主管领导就更换方案,出现了领导重视就干不重视就不干,后勤部门领导想干却不知如何干,甚至由于没有经费没法干的混乱局面。[3]因此,加强统一规划,建立长效机制,为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铺平道路。

3.与现有信息系统整合的制约

高职院校的后勤部门可能在不同业务开始了信息系统的建设,但是这些信息系统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不高,甚至不可共享,造成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同时现有系统的整合也出现困惑,哪些该留,哪些该去,留下的又该如何整合等等,这些也是制约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因素。

4.缺少专业技术人才的制约

在高职院校中,后勤管理和服务人员中绝大部分都是工人,他们在各自的业务领域中可能是能工巧匠,但是在后勤信息化建设中,却显得力不从心,而后勤职能部门本身缺乏对员工信息化技术培训,导致整体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低下。另外,想要引进这样的专业人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三、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为后勤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建设并不管完善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系、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为此,需要建立以分管院长为组长,后勤部门牵头的各部门全员参与的领导小组,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4]因为是统一领导,因此便可以有效避免因规划部统一、数据或系统接口标准不一致带来的问题或潜在风险。在统一领导下,做好细致的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建设工作。当出现分歧或部门之间利益冲突时,分管院长就可以做好协调工作,保证后勤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此外,有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在学校发展规划上可以有相应的决策支持,即便是更换领导,这项工作也应该作为发展规划执行下去。

2.转变思想观念,健全管理制度,为后勤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将高校后勤管理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因此,高校后勤的管理应以企业化形式运作,并构建适应高校后勤管理的企业制度,这是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需要。[5]此外,实施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推进高校后勤可持续反战的必由之路。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一场管理的革命,需要全员上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后勤部门的管理层人员应更新管理理念,深入学习企业管理理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特别是与后勤信息化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为推进后勤部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理解和贯彻,为后勤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建设,为后勤信息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后勤信息化建设要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并在市场经济中有立足之地,这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应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如没有基础设施或者基础设施跟不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仅不能推动建设向前进,反而会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桎梏。另一方面,应加强新技术的引入,新技术在信息化建设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必要的资金投入是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6]

4.培训业务骨干,引进技术人才,为后勤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做好后勤信息化建设,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后勤职工专业技能培训和进修制度,根据岗位工作的性质、员工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择优选择参加短期培训或长期进修;还可以在校内分批、分专业的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信息技术培训指导,快速提高现有后勤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后勤管理的专业性不断加强, 这就需要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从事信息化建设任务。这有这样才能为后勤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后勤员工人人参与,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规划和实施,不断丰富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并不断提高建设水平,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一流的后勤服务。

参考文献:

[1]蒋宏潮,鲍伟.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3):27-29.

[2]赵雪群.对高校后勤信息化工作方式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0(4):49-50.

[3]宋希博.关于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点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2(3):103-105.

[4]程学绩.后勤信息化建设浅谈[J].高校后勤研究,2011(5):82-884.

[5]宗晓武.高校后勤信息化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江苏科技信息,2012(3): 41-42.

[6]赖文渊.关于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55-57.

(编辑:王晓明)

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平台高职院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