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来瓶人头马

2014-08-01 15:01唐辛子
爱你 2014年1期
关键词:墨鱼蒸笼沙漏

◎ 唐辛子

一人来瓶人头马

◎ 唐辛子

上周末,我来到家附近新开不久的一家活鱼寿司店吃饭,要了一份墨鱼烧卖。店员告诉我,这道烧卖需要一点时间,果然,过了十来分钟之久,盛着墨鱼烧卖的四方形木蒸笼才由女店员安放在小型的煤气炉上,款款端上餐桌。待点上火,摆放好煤气炉和烧卖蒸笼后,女店员又拿出一只沙漏来,要求必须等沙漏的沙子全部漏光才可揭开盖子开吃。

不过480日元一份的墨鱼烧卖,没想到端上桌来却弄了个这么大的排场,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接着,我又听到女店员慎重的叮嘱,于是乖乖地一直等着,等待那沙漏的沙子全部漏光之后,才揭开方形木蒸笼的盖子来:果然!那静躺在蒸笼里的三只墨鱼烧卖晶莹透剔、体态饱满,清香徐徐,扑鼻而来。轻轻夹起一个,送到嘴边咬上一口,鲜美嫩滑、温热适宜,正是入口的最佳时候。

我当下便想:看来,一份美食的真正诞生,是在厨师与食客的互相配合之下才得以完成的。这就好比读一本书或是看一篇文章,只有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跟随作者的文字牵引,产生种种情感或共鸣,其作品价值才真正产生,一部作品才算得上最终完成。同样的道理,作为食客,亦需遵循厨师的指导,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在食物的味道处于最佳状态时,分秒不差地将食物适时送入口中,才能最终实现食物的美味。

不由得又想起一个词:懂味——这是家乡长沙的一句本地俚语。“懂味”二字的出处无从考证,从字面推测,想必是缘于对美食的懂得与欣赏。中国菜讲究“色、香、味”,缺一不可。而判断一份菜肴的高下,则是通过“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来完成的。品其味的前提,则是懂其味。

上世纪90年代,我在国内做酒店管理。当地一群做房地产发了财的老板们到酒店的西餐厅吃饭,领头的一位大老板要了一瓶陈酿七年的“人头马VSOP”。当他看到服务生只在窄口酒杯里倒了1/3便送到手边,不由大怒,曰:“怎么才倒这么一点点?欺负我们喝不起洋酒?多少钱一瓶?去去去!这一桌子的人,每人给我来一瓶!”服务生和在场的酒店人员强忍惊讶,最后不得不给一桌子人每人来一瓶,满足了各位的自尊心,总算息事宁人。

现在,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有钱阶层的老板们想必早已能娴熟地品尝洋酒了吧。可是,有些国人跑到海外去购物,挥掷千金的豪气虽然很受商家欢迎,但却似乎仍未能得到更多的尊重。

想想也是,例如LV的皮具,如果购买者并不能真正懂得它的价值,而仅仅只是将它作为一种奢华品,一窝蜂地轮番抢购,对于这个品牌的制造者而言,无疑是有些沮丧的。这样的名牌抢购法,跟一桌子人每人来一瓶“人头马”的做法,其实是一模一样的,都属于不懂味。

(摘自《八小时以外》2013年第9期 图/辛刚)

猜你喜欢
墨鱼蒸笼沙漏
蒸甜粿
沙漏
半自动升降蒸笼
猜猜谁是章鱼、鱿鱼和墨鱼?
有趣的沙漏
DIY装饰沙漏
DIY装饰沙漏
甩掉人生的壳
自作聪明的墨鱼
墨鱼甩“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