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2014-08-01 00:15张宁
当代医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承载量核苷卡韦

张宁

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张宁

目的 探讨经核苷类药物诊治乙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者81例,随机均分为3组(n=27),即肝病1组、肝病2组和肝病3组。对肝病1组行拉米夫定诊治,对肝病2组行阿德福韦酯诊治,对肝病3组行恩替卡韦诊治。结果 诊治1年之后,肝病1组、肝病2组及肝病3组的HBV之中的DNA承载量相比诊治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肝病1组、肝病2组、肝病3组间的疗效,肝病3组的HBeAg转变成阴性的概率、HBV的DNA承载量情况要比肝病1组、肝病2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全部无肾功能异常、血磷升高等不良事件。结论 经核苷类药物诊治乙肝后肝硬化,可使机体承载的病毒量有效降低,效果突出。尤其恩替卡韦药物疗效更好,安全、可靠、效用高,且无不良反应,应当进一步予以临床推广。

核苷类药物;肝硬化;乙型肝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属于肝炎类疾病,临床发病率近7%,我国携带乙肝表面抗原者保守估计为2000万。乙型肝炎在伴随肝硬化时期,会引致各种并发症,极度威胁患者生命,此阶段的临床诊治效果很差,病死率尤其高[1]。在长年的临床研究中,发现核苷类药物可有效清除肝硬化者机体之中的病毒,疗效甚是显著。本研究对81乙型肝炎后例肝硬化患者行种类不一的核苷类药物分组治疗,并比较观察各类型药物的诊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者81例,随机均分为3组(n=27),即肝病1组、肝病2组和肝病3组。在肝病1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38~62岁,平均(45.93±11.81)岁;病程10~26年,平均(16.85±5.42)年;其中 HBeAg阳性14例,HBeAg阴性13例;B级12例,C级15例;行拉米夫定诊治。肝病2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38~63岁,平均(45.93±11.80)岁;病程10~27年,平均(16.90±5.37)年;其中HBeAg阳性14例,HBeAg阴性13例;B级13例,C级14例;行阿德福韦酯诊治。肝病3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39~63岁,平均(45.94±11.80)岁,病程9~25年,平均(16.72±5.28)年;其中HBeAg阳性14例,HBeAg阴性13例;B级12例,C级15例;行恩替卡韦诊治。随后比较肝病1组、肝病2组以及肝病3组的实验室指标情况。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之后,行降酶、利胆及保肝等内科综合诊治,在实施内科综合诊治后,肝病1组经拉米夫定诊治,拉美夫定量100mg/d;肝病2组经阿德福韦酯诊治,阿德福韦酯量10mg/d;肝病3组经恩替卡韦诊治,恩替卡韦量0.5mg/d;诊治1年之后复查[2]。

1.3 观察指标 观察肝病1组、肝病2组及肝病3组诊治前、诊治1年后HBeAg转变成阴性的概率、HBV的DNA承载量、不良反应状况。比较肝病1组、肝病2组及肝病3组的实验室指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相对可信区间95%,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3],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诊治1年之后,肝病1组、肝病2组及肝病3组的HBV之中的DNA承载量比诊治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肝病1组、肝病2组、肝病3组间的疗效,肝病3组的HBeAg转变成阴性的概率、HBV的DNA承载量情况要比肝病1组、肝病2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情况 无论是肝病1组,还是肝病2组、肝病3组,实施1年的抗病毒诊治之后,3组全部无肾功能异常、血磷升高等不良事件。

3 讨论

患者服用核苷类药物之后,药物经磷酸化于体内进行转化,最终转变成磷酸核苷类似物。该物质能靶向抑制HBV的聚合性、酶活性,达到抵抗乙肝病毒的效用[4]。3组相比诊治前,皆有显著疗效,但比较肝病1组、肝病2组、肝病3组间的疗效,肝病3组的HBeAg转变成阴性的概率、HBV的DNA承载量情况要比肝病1组、肝病2组好(P<0.05)。可见经核苷类药物诊治乙肝后肝硬化者,可使机体中承载的病毒量有效降低,效果突出。尤其恩替卡韦药物疗效更好,安全、可靠、效用高,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5]。

[1] 刘细玲,朱计芬,李文莉,等.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J].当代医学,2013,16(11):192-194.

[2] 刘静,张升宁,李铸,等.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核苷类抗乙肝药物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防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5):203-206.

[3] 周文兴,吕国良,刘馨.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2):178-180.

[4] 周旸.一个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2,18(22):256-270.

[5] 张闻辉,邓永林,郑虹,等.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2,33(5):136-1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3.109

广东 529300 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张宁)

猜你喜欢
承载量核苷卡韦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的患者选择有何区别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国家公园游憩承载量之评估模式
雾灵山森林公园游客空间承载力研究
RP-HPLC法同时测定猴头菌片中5种核苷
HPLC法同时测定新疆贝母中3种核苷类成分
景区最大承载量不能是个“软指标”
不同甲醛释放量人造板的室内承载量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