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将掀起新一波信息浪潮

2014-08-02 11:20陶旭骏
移动通信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终端社交服务

陶旭骏

早在1999年,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村上辉康就阐述了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的概念。在2000年出版的《Ubiquitous Network》一书中,“无处不在的网络”被描述为一个IT应用环境,它是网络、信息装备、平台、内容和解决方案的融合体。

随着TDD牌照发放,中国4G商用正式拉开帷幕。此时距离美日韩等先发国家的商用已经过去差不多3年时间。先发国家都是在3G高渗透率的情况下进入4G。反观中国却是在3G尚未普及之时就部署4G。业界对4G的意义有诸多争议。诚然,在3G尚未普及的时候就上马4G,一定程度的浪费可能是事实。但笔者认为,这既是市场的选择,也会为中国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全球领先的机会。

中国市场是众多发展程度差距巨大,需求不一的市场组合而成的。地域和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别,构成了非常复杂的市场划分。虽然3G的整体渗透率并不高,但实际上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无线数据消费人群。比较绝对人数,2013年底中国3G用户数量已经超过4亿,这已经几乎是日本总人口加美国总人口。仅仅中国移动的3G用户就已经超过2亿。实际上,市场基础已经具备。

选择快速上马4G,也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众所周知,中国移动的3G发展并不如想象的令人满意。至少没有建立起来在2G时期网络领先的品牌效应。TDD快速上马,中国移动有机会利用尚且丰厚的财务基础,重开网络优势的局面。而且,TDD现在的基础远比当年TD-SCDMA要好,特别在终端方面。

仅仅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中国移动就有理由争取尽早部署LTE。至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由于在3G网络上的优势,自然希望延迟部署,以便尽量多的发挥这个优势,充分利用好3G的投资产生收益。利益和市场的站位不同,观点一定截然不同。

但是4G毕竟来到了。从4G开始,它实实在在地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

早在1999年,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村上辉康就阐述了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的概念。在2000年出版的《Ubiquitous Network》一书中,“无处不在的网络”被描述为一个IT应用环境,它是网络、信息装备、平台、内容和解决方案的融合体。

以此为出发点,日本政府制定了e-Japan的国家信息战略。并在以后的多年中演进为u-Japan,直至日本IT战略本部于2009年7月6日正式推出至2015年的中长期信息技术发展战略,该战略命名为“i-Japan战略2015”。与之相对应的,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都制定了相似的国家战略。其中,建设“无处不在网络社会”是信息战略的重中之重。

“无处不在网络社会”即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事、无论何人轻而易举连接、利用网络的社会。在i-Japan中,计划将超高速宽带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固定宽带速率达到Gb级、移动宽带速率为100Mb级),将使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安全、放心且快速地进行信息处理。4G的无线网络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泛部署的固定宽带和Wi-Fi热点可以解决在相对固定的处所实现高速接入,但只能满足用户“游牧式”的接入需求。也就是一个点上相对固定时可以接入,也可以移动到另一个点上接入,而在移动过程中,则很难满足。因为手机网络部署“全程全网”的特点,利用4G无线网络,则可以进行补充,完全实现“无处不在”。

4G使移动终端正式进入百兆时代。LTE在全球领先国家部署之后的最近3年中,通信业界出现了很多发生重大变化的迹象。随着4G和超宽带的不断普及,在未来3—5年中,我们很有可能迎来一波信息社会变革的浪潮。而对业界的冲击很可能不会亚于90—00年代的那一次互联网泡沫期。

除了网络部署之外,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已经延伸到了资费层面。在先发国家,4G已经成为每个人消费得起的服务。在这个背景之下,一些新的趋势会出现:

(1)新形式的终端

由于无处不在的高速无线网络,云成为普遍的服务。大量的计算和存储被转移到云端。终端的成本可以被大量用在显示效果输入设备之上,提升人机界面的体验。网络的速度能够支撑2K甚至4K的画面质量传送,高清或3D效果视频的在线服务成为可能。因此,高像素高画质、有3D拍摄和展现功能的终端,在网络的支持下有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

特别要关注的是谷歌眼镜和虚拟实景类型的产品。在4G的支持下,传输的视频效果可以比3G大大增强,能够传送和展示更逼真、更小延迟、更复杂的信息。同时也会开启更多新的服务模式。包括视频分享、视频社交在内的各种服务会有大的升级,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态。

还有其他的可穿戴设备,因为网络能够传输越来越大的信息量,人机网络成为可能。车联网的概念可能在人身上复制。人的生命动态体征、位置信息等各方面的监测成为可能。健康管理产业有可能有一个大爆发。

(2)新的SNS和消费者内容创造模式

文字和照片分享是3G时代移动社交的主要应用。4G时代,线上社交将被赋予和线下结合的可能性。由于谷歌眼镜类的硬件出现,结合4G网络,脸部扫描识别和线上社交数据库匹配等技术逐渐成熟。人们再也不用烦恼记不住人脸了。在美国已经有公司基于谷歌眼镜推出这一类服务。与此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隐私的关注。

同时,用户可以和线上好友随时分享自己所见,并加以评论、转发。不仅仅是图片,而是整个环境。视频分享和直播可以更直接更有现场感。各大社交服务都会升级,开始注重这种现场感的分享。就像图片社交开始替代文字一样,不注重这种立刻分享体验的社交服务会被淘汰。

(3)信息进一步对称,记忆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音识别技术已经日渐成熟,高速网络将延迟缩短到更小。4G网络的带宽有可能使支持图像识别、查询和搜索成为可能。互联网将成为我们身边的图书馆和知识库。新的搜索服务,不仅仅是文本的,而且是图片识别、视频识别相结合的,能够将线上的信息带入实体世界的服务。这一点,没有4G网络是不能完成的。endprint

简单的翻译都可以借由随身设备,通过4G网络在线上完成。NTT DoCoMo的线上翻译服务已经扩展到7种语言。借由语音识别界面的生活助理服务已经普及。NTT DoCoMo希望借由4G网络和智能终端,实现用户的智慧生活。

教育和学习方式可能会因此产生重大的变化。知识的记忆不再是决胜点,因为任何事实类型的知识都能够通过随身设备和4G网络立刻获知。对于人人备着一个百科全书的时代,老师的作用或许更多回到传道和解惑这个本源上。应试教育这种标准化的东西,利用线上资源几乎就可以完成。因为4G,学习将不再局限于课堂。

(4)新的广告媒体、移动电商和营销策略

以上的变化,还会带来我们商业世界的不同。移动媒体作为媒体存在将占据统治地位。而移动媒体绝不是在终端上展示而已,更多会基于订阅、位置以及用户背景和行为信息匹配触发。4G使移动媒体的展现更为丰富。高清大屏、裸眼3D和眼镜类设备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给传播创意带来更大空间。更有冲击力的是,这些传播能够直接带来销售成果。营销过程中的吸引注意力、影响购买决策、购买和支付环节可以在同一设备上,同一场景下完成。更有效地刺激和利用消费者的消费冲动,营销效果更好。

4G网络使商家有机会在实体店铺利用移动媒体推广商品,利用优惠券吸引客户,并提供个性化的销售方案。在用户接近店铺的时候,图文并茂乃至视频的促销介绍就可以推送在用户终端上。营销的策划模式将因此发生变化。

这些领域的发展,由于4G的部署而成为可能。在3G部署之后,中国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已经产生了移动社交、即时通信、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方面的巨头。由于中国国内市场的巨大,只要网络基础合适,信息服务产业很容易做大。在4G时代,已经可以看到国际上新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袭来的迹象。中国企业不可能在没有4G网络支持的情况下跟上世界的脚步。所以现在投放4G,对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来说是利好,是正得其时。

对运营商来说,一方面是市场的压力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全面审视和改造现有公司运营的机会。在话音和短信收入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全面进入流量时代后,各国领先运营商都在不断尝试重新夺回部分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控制权。

3G时代中,运营商丧失了这个控制权。通过手机操作系统,苹果和谷歌定义了新的生态体系。各OTT服务商也逐渐成为了没有基础设施的“轻运营商”。各大运营商在软件商城方面始终没有大的建树。

这导致NTT DoCoMo提出了2010—2015中期愿景。其中快速投放4G、云服务是关键,并希望通过网络、智能终端成为提供智慧生活的助手。这是运营商重夺流量入口的努力,但也需要高速网络来支撑。在3G网络下,网速不足以支撑这样宏大的计划,不能提供完善的体验,也难以触动消费者改变习惯。现在中国移动提出RCS白皮书,有异曲同工之意。可以说,4G网络的投放,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

综合以上推想,我们将迎来一波新的信息化浪潮。一个基于“无处不在的网络”的高度信息化社会在中国即将来到。由此带来的新的TMT行业投资机会也会大增。中国进入4G时代,并没有落后领先国家太多。抓住移动互联网浪潮带来的机会,中国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才有可能达到领先全球的水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终端社交服务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社交距离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