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与伊朗的猫鼠游戏

2014-08-04 08:54胥苗苗
中国船检 2014年3期
关键词:坦桑尼亚船东船级社

本刊记者 胥苗苗

美欧与伊朗之间的博弈似乎以各退让一步的结果迎来了转机。然而,回首几年来双方围绕石油禁运与反制展开的斗智斗勇,真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你来我往,步步惊心。

1月20日,美欧宣布,鉴于伊朗已停止高浓度铀浓缩活动,美欧也将依照日内瓦协议自即日起至7月20日解除对伊朗部分经济制裁,放松对伊朗原油运输等相关贸易提供保险的限制。至此,美欧与伊朗之间的博弈似乎以各退让一步的结果迎来了转机。然而,回首几年来双方围绕石油禁运与反制展开的斗智斗勇,真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你来我往,步步惊心。

石油之于伊朗,是最大的精神和经济支柱,石油出口所得占伊朗全部出口收入的80%。换句话说,伊朗需要通过油轮把国内丰富的石油资源出口到其他国家,才能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控制住了其石油外运,就相当于摁住了它的命门。美欧针对伊朗核问题开展多年的制裁措施,在2012年7月1日再次升级,决定通过金融、保险、安全检验等手段,切断伊朗石油出口运输途径。这招杀手锏,对控制伊朗石油外运,进而制裁其经济可谓一剑封喉。首先,欧盟全面禁止其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欧盟成员国的保险公司将不能为伊朗的石油运输业务提供第三方责任保险和环境责任保险。其次,按照欧盟委员会决定,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 IFT)将终止被欧盟制裁的伊朗银行通过其网上交易系统实施跨境汇兑。同时,美国政府也出台法案,规定船舶在靠泊美国港口前,其所有人、承租人、经营者或船长需证明在此前的180天内该船舶未曾进入伊朗、朝鲜和叙利亚的任何港口。制裁措施升级后一个多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于8月10日签署了相关法律,规定对任何向伊朗出售、出租或提供油轮以及为伊朗国家油轮公司提供保险业务的公司和个人实施制裁。重压之下,航运公司纷纷撤出伊朗油运市场,石油之国渐渐陷入有油而无贸易,有贸易而无运输的困境。

然而,美欧的围追堵截并没有让伊朗石油外运彻底瘫痪,相反,伊朗油轮却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忽儿“变脸”,忽儿“失踪”,见缝插针。

“变脸”是伊朗油轮的拿手好戏。7月1日欧盟禁止购买伊朗石油的制裁措施正式生效,但在此前一个月,伊朗大部分超大型油轮突然从地图上消失,当它们再次出现在公海时,这些涂上新漆的油轮有了新的名字、新的船旗以及新的船籍港。这些油轮被赋予新身份,比如从Hoda, Honar, Nesa变成了Precious,Victory, Truth。与此同时,还有伊朗船东为避免国际制裁,擅自篡改和取消伊朗国旗和船舶名称中带有伊朗标示的前缀。原则上,伊朗船东一旦选择悬挂本国国旗,那么所有在伊朗登记的船舶都要接受在他们船名前面加上伊朗的前缀标识。但由于制裁措施的实施,伊朗国旗和船舶名称的前缀几乎被完全取消。船舶跟踪数据显示,伊朗已将其国内的很多油轮变更英文名字并改换船旗。据统计,伊朗国家邮轮公司(NITC)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油轮在撤下了他们的马耳他和塞浦路斯旗帜以后换上了太平洋环岛的图瓦卢和坦桑尼亚船旗。

伊朗船东的“变脸”让坦桑尼亚等国家深受牵连,遭到了美国的严厉指控。美国指控坦桑尼亚等国接受伊朗油轮转旗是在帮助伊朗逃脱美欧对伊朗作出的旨在对德黑兰施压的制裁。对此,坦桑尼亚外交部长Bernard Membe大呼其冤,声称辨认更换船旗的船舶很容易,因为每艘船舶除了船名、船东和船旗以外,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以内都只有一个IMO序列号。坦桑尼亚政府方面也明确表态,他们在采取措施清除挂坦桑尼亚船旗的伊朗船舶的同时,还希望能与美国和欧盟一道对这些挂东非国家旗帜的伊朗油轮“验明正身”。

除了现役油轮,伊朗国家邮轮公司(NITC)的在建油轮一样难逃困境。对此,伊朗在建油轮的船东也开始神秘“失踪”。据悉,伊朗NITC公司三年前以1亿美元的价格为其船队订造的“安全”(Safe)号油轮在即将投入运营之际,却成了一艘神秘船只。该公司承认它订购了这艘船,但却试图摆脱与这艘油轮的所有权关系。建造该船的造船厂也否认它与伊朗或NITC有任何关系。其间,有伊朗官员表示,NITC考虑的一种可能性是将这艘名为“安全”号的船舶卖给第三方,然后再把它租回来,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将轮船的合法所有权转让给欧洲避税天堂马耳他的一家空壳公司。

然而,这艘名为“安全”号的油轮只是一大批“不知名”船东所有船舶中的一艘。NITC公司2009年8月份与船厂签订了12艘新造船订单,并为这些船舶支付了12亿美元,每艘船造价大概为1.03亿美元。据克拉克松研究数据显示,这12艘油轮属于“不知名”的船东所有。

此外,随着制裁的加码,伦敦劳氏船级社也宣布将不再为伊朗油轮验证,没有船级社认证的船舶很难得到保险公司承保,亦难挂靠国际码头,无疑对伊朗石油运输又是当头一棒。因此,伊朗船东一边忙于“变脸”,一边开始与亚洲船级社拉近关系,寻求他们在入级业务方面的帮助。作为亚洲船级社中积极伸出橄榄枝的船级社,韩国船级社(KR)接收了14艘属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航运公司(IRISL)和17艘属于伊朗NITC公司的登记船舶。这些船舶差不多都是英国劳氏船级社(LR)、挪威船级社(DNV)等船级社停止为伊朗籍船舶提供服务之后而获得的。面对亚洲船级社“无节制”地接收“无家可归”的伊朗油轮,联合反对有核伊朗组织(UANI)发表声明要求他们“立即终止其和伊朗相关的不负责任的非法业务活动”。KR对此进行了辩护。总的来看,KR虽然在帮助伊朗船队的过程中受到了指责压力,但也收获了新的船舶业务,可谓有失有得。

18个月过去了,伊朗原油出口量从250万桶/日减少至100万桶/日,出口不济给伊朗在石油出口方面带来的直接损失高达720亿美元,游戏虽然刺激,但刺激得令人心痛,在真金白银面前,伊朗终于决定重规谈判,象征示弱。2013年11月,伊朗与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德国六国集团重回谈判桌,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依据协议内容,伊朗同意暂停生产丰度为5%以上的浓缩铀,同时稀释或转化丰度为20%的浓缩铀库存;在自1月20日开始的6个月内,伊朗将不能新增丰度为3.5%的浓缩铀库存,不再兴建额外的铀浓缩设施,不新增离心机等。作为回报,西方国家则解冻伊朗42亿美元资产,取消对伊朗进行石化产品贸易的限制,取消欧洲企业担保和运输伊朗石油的限制等。可以说,第一阶段协议的达成使得长久以来的欧美对伊的制裁行为暂时告一段落,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伊朗为了避免美欧制裁可谓是频出新招,花样翻新,但在这场实力不相当的猫鼠游戏中最后以伊朗的完败而告终。

下一步,欧盟与美国在制裁与放缓禁令方面步调一致,都将观察伊朗在实施第一阶段协议的表现,若表现良好,航运保险禁令才会有实质性“松动”。当然,对欧洲保险市场来说,他们也希望通过“解禁”获得更多保单。世界各地运输伊朗原油的油轮不在少数,若这些因制裁而流失的保单可在欧洲市场失而复得,对欧洲保险市场而言具有提振作用。因此,保险市场的彻底解禁对欧洲保险市场与伊朗石油贸易而言绝对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出于双方的“共同努力”,制裁的实质性“松绑”将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坦桑尼亚船东船级社
从规范要求看各船级社对柴油机认可的差异化
你应该知道的船东那些事儿
坦桑尼亚2020/2021财年粮食供应充足
一个小奖品
中国船级社实业公司
杨国杰设计作品
船东出售待拆解船舶过渡性措施航运业指南发布
日本船级社发布LNG燃料船设计原则性认可证书
坦桑尼亚:泥做小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