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案例贯穿教学法 在外贸业务协调课程中的应用

2014-08-04 20:17苏子然
职业·下旬 2014年5期

苏子然

摘 要:案例贯穿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一个案例出发,进行不断变形,层层展开,贯穿始终,将案例用透用全。本文主要介绍“案例贯穿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以及对外贸业务协调课程的教学帮助。

关键词:案例贯穿教学法 外贸业务协调 课程应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外贸业务协调课程的性质,笔者将案例贯穿教学法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贯穿教学法概述

案例贯穿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一家公司的一笔出口业务为例,从定义讲解、知识点渗透、知识点应用一直到实际案例解决,以一笔业务的讲解和处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则跟随教师的示范和要求将知识点吸收,并能同步完成类似出口业务。教师的讲解基于实际业务场景,使得职业场景模拟和学生操作同步进行,在模拟业务流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外贸业务协调的基本知识和外贸业务员所需具备的基本的职业能力。

二、案例贯穿教学法的教学背景

外贸业务协调课程是外贸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但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该课程往往被任课教师上成了一门纯知识点讲解、纯理论知识落实的课。职业岗位对专业毕业生的定位,是成为一名初步合格的外贸业务员,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在课堂上结合业务实际,合适地利用工作案例。

三、基于三原则的案例贯穿教学

1.基于全部人学会、多数人吃透的原则精选案例

选择的案例恰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既能让案例做到连贯本堂课知识点的目标,又能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在设计案例时,会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其他相关知识,所以组织案例时应特别注意案例与所涉及知识的前后衔接性,尽量不涉及未学的知识点,对涉及的已学习的重要知识点,应注意设计相关问题,突出理论的关联性。

例如:在《外贸业务协调》装运条款部分的运费计算环节,学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计费标准。对中职高一学生来说,计费标准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为让学生自然顺利地接受这一概念,可以以“象山富帆集团以CFR价格条件销售给加拿大温哥华一批罐头,重量为8吨,每吨运费为219美元,求该批货物总运价。”为例。选择这样的案例,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1)上述问题看似为纯粹的数学计算题,所有学生可以回答;

(2)可以很顺利地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计算方法为按毛重计算,计费标准为按重量吨计收,所有学生可以接受;

(3)此案例浅显易懂,异于变形深入,便于为后续的知识点做铺垫;

(4)选择涉及当地企业的案例,学生更有认同感。

这样一来,此案例的应用就能很好地遵守案例选择的总原则:全部人学会,多数人吃透。

2.基于少讲多“点”、梯度分层的原则实施案例的贯穿

教师在课堂案例贯穿时一定要选准切入口,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巧。教师既要找到原案例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地方,又要契合课堂的知识点,同时还要注意难易度,不能过难使学生有畏惧心理,也不能过浅使案例的应用失去原有的效果。

例如:在上述案例分析完后,教师可以将原案例变形为“如果得到的信息为:象山富帆集团以CFR价格条件将一批罐头销售给加拿大温哥华,体积为10立方米,每立方米运费为219美元,求该批货物总运价。”学生很容易地就能关注到此案例与原案例的区别,从而得出第二种计算方法,并顺利地接受按尺码吨计收的计费标准。

随后,教师可以将两组案例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并对案例间的区别、如何选择计费标准等问题展开讨论。这样的设置有利于拉开教学梯度,使得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讨论的深入中将知识点进一步吃深吃透。在讨论中,教师务必少讲多“点”,同时应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论,这样才能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升华,同时又锻炼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中,学生会顺利得出课堂第三个知识点:重量和体积进行比较,哪个大就选哪个。原案例通过变形、比较的方法层层展开,贯穿始终,即实现了知识点的紧密结合,又保证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案例贯穿的梯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梯度分层的原则。

3.基于活学活用的原则推进案例的贯穿

在案例贯穿教学过程中,为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易接受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配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竞争教学、角色模拟教学、情景表演教学、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逐步建立教学案例库。

例如,在上述案例贯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组合作竞争教学法,在组内,组员讨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组外,通过竞争看哪一种方法最早得出最准确的结论。再例如,在运用案例的基础上结合任务的实施,以任务驱动。同时,教学中也可采用职业场景模拟、先做后讲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师生共同的学习中解决问题,配合上任务驱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要完成的任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有助于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乐学的效果。

四、案例贯穿教学法教学效果及评价

1.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课堂中并不陌生,可以说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只是在需要的知识点处应用一个或几个案例,让学生在开展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案例贯穿教学法是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中精心设计案例,课堂所有的知识点的讲解以及问题的处理,都围绕着此案例展开,学生则跟随着教师对案例的不断补充和总结而深入,以达到自然而然接受知识点并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

2.弥补了项目教学的不连贯性

《外贸业务协调》课程采用的是项目教学法,即将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到各个项目中,通过项目的操作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教学方法的确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和做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职业技能。但是针对中职生的接受能力,具体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落实则并没有注重连贯性。案例贯穿教学法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既能继承项目教学的优点又能通过课堂案例的重新设计,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学生更容易接受。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采用案例贯穿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实际贸易业务展开,既体现了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又保证了知识点的连贯性。同时,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直接挂钩,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焦雨生,汪琳.国际贸易实务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6).

[2]林秋雄.浅议进出口业务实务教学改革[J].消费导刊,2008(7).

[3]戴士宏,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象山县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