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进行生物教学

2014-08-04 20:17刘永奎 王会雪
职业·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生活动新课改创新

刘永奎 王会雪

摘 要:新课改将“以知识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发现为灵魂”的教学构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切实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新课改 学生活动 创新 “动”起来

新课程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知识体系,让使用者耳目一新,也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这次课改的关键是将“以知识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的课程理念,并努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所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敢动、愿动、乐动,并以手动、口动、动筋这一主线,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以创新发现为灵魂”的教学构想,从而使学生的智力、情感以及其他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构成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用恰当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要大力加强直观教学,如生物活体、标本、挂图、模型等,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创造一个个“新奇”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要联系实际,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学。三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图文并茂、静动结合,这样就能让学生形成稳定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启动与学生动脑相结合

启动时,可由教师采用一定手段,提出课题的“矛盾”,创设好的问题情境,通过巧妙设疑及时引导学生质疑,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如讲述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时,可设置问题如下:萎蔫的花草中的水分哪儿去了?水分是以什么形式散失掉的?水分主要是从植物体的哪一器官的什么部位散发出去的?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答案,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怎么设计实验,从而证明这些问题的答案?通过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脑,从而使学生由听教师的结论变为主动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三、读练与学生动手相结合

启动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随后要让学生带着疑问,先读教材。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编制学习提纲,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生的动手首先表现在实验教学上,需要教师开启学生实验,创造条件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其次,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模型、标本、在课堂上做拆装演示实验。例如,让学生提前制作的关节模型,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关系模型,肾单位模型,眼球放大模型,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自己动手拆装演示,学生操作着自己作品,欣赏的表情溢于言表。教师还可以根据现有的模型或标本让学生操作,如人体腔內器官位置,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拆装比赛,自己制作不同颜色的卡片或小球,用他们分别表示肺泡内,血液里细胞内的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同桌两人一组分别代表不同的结构完成气体交换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最便利的是用自己的双手演示生物体的构造某些生理过程。例如,在学习气孔的构成时,可用并拢的双手演示成对的保卫细胞,中间的小孔就是气孔。这样师生共同活动,简单易于操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性很高,难记的知识点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轻松掌握了。

四、矫正与学生动口相结合

矫正的目的是运用信息反馈,巩固强化知识。教师通过巡查、检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质疑,纠正错误。矫正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自我矫正、引导矫正、教师矫正三种。在知识矫正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让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敢于“动口”、愿意“动口”、乐于“动口”。通过学生的“动口”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深化教学改革的今天,在以素质教育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智力,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点。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新课改的目标任务才能顺利完成。

(作者单位: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学生活动新课改创新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对教学的影响
医学院校将专业教育融入学生活动的探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