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授之以渔”

2014-08-04 02:05刘佳
职业·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授之以渔联想记忆

刘佳

摘 要: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较差,于是笔者通过给学生讲授记忆的方法,使学生举一反三,掌握“渔”——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方法能力 记忆 联想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在强调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更为重视。其中“学习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主要包括理解力、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评价能力。

一、语文教学现状

在示范校建设的大背景下,传统教学都在积极进行改革。文化课改革调研的结果显示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传授知识而不重视传授方法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们举一反三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不高,只知道现成的知识而不知道获得知识的方法,许多知识也容易遗忘,根本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教学中一个引起大家普遍重视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经常被学生问到如何记忆的问题,比如古诗词怎么背诵、导游词怎么背诵、为什么背下来很快就忘记了、为什么记住后面忘了前面等等。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识记背诵这种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因此要教给学生们记忆的方法,即“授之以渔”。

二、记忆方法

记忆时要做到“三步走”:先认真理解读原文,再思考联想找方法,最后回忆内容巧识记。只有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逻辑顺序,才能进行联想。识记时,口读出来,文字就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像“过电影”一般,用这样的方法去记忆,比较有效。针对古诗词背诵,教师一定要在讲完课文后趁热打铁布置学生背诵和默写,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下面以《归园田居》这首诗的记忆为例,来阐述如何记忆。这首诗可以分为三部分来记忆。

诗歌前三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依次交代了作者的本性、经历以及归来心切。特点是运用了相似联想,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笔者教给学生要运用相似联想的方法来记忆,着重记忆作者的自喻。

诗歌主体——“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一部分内容最多,也最难记。其实,这部分是作者对久别的故里进行的描述,先交代位置:在“南野际”,再交代大小:有“十余亩,八九间”。地点和面积说完了,接下来,说一下房子周围的环境以及绿化措施:屋前屋后是“榆柳和桃李”,栽了好多树。这几句是从中间写到四周,要运用从中间到四周的联想记忆。说完近处的,这时候向前看,来说说远处:在昏黄的光线中看到了远处的村子,做饭的袅袅炊烟已经升起来了。这一句由静景写到动景,由近景写到远景,要运用由静到动、由近及远的联想记忆。除了眼睛看到的,耳朵还听到了深巷中的“狗吠”和桑树颠的“鸡鸣” ,从视觉上看到的写到听觉上听到的,要用从视觉到听觉的联想记忆。这时候目光再回到家中,家里打扫得很干净——“无尘杂”,家里人不多,房子有空闲——“虚室有余闲”。

联想完后,进行归纳总结:作者介绍的顺序是从中间到四周,从近到远,由静到动,从视觉到听觉,再回到家中。

诗歌最后一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了作者回归田园的心情。联系前面的部分,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感受作者的怡然、愉悦之情,在字里行间、在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描写中,让人把最后一句轻轻松松地记住。

由此可见,如果只有刻苦努力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而没有正确的方法,是不能取得成功的。法国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在总结读书的经验与教训时深有体会地说:“方法的得当与否往往会主宰整个读书过程,它能将你托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将你拉入失败的深谷。”

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理解原文+联想方法+回想识记”,教给学生这样的“渔”,会使学生在学习中“钓到大鱼”。

参考文献:

[1]宦平.语文[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薛金星.语文基础知识手册(高中)[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授之以渔联想记忆
记忆中的他们
为了“梦之队”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趣味性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