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承受之重

2014-08-06 14:41孟繁旭
足球周刊 2014年27期
关键词:桑巴巴西队巴西人

孟繁旭

赛后的里约,安静得让人觉得恐怖,不敢回想比赛前这个城市种种的快乐与狂欢。于情,非常遗憾,多希望巴西人把冠军留下;于理,没有遗憾,他们确实该“回家”,因为他们被老对手德国彻底打服了。俯首称臣,连去抱怨的理由都找不到,甚至连哭的力气都没有。回头来看这届杯赛,你甚至会觉得巴西能打进四强已经足够幸运,这支能力有限的球队,根本担负不起整个国家的期望。

热情的极致

这是我到达里约的第15天,对阵德国的半决赛一触即发。巴西政府宣布全国放假,因为足球对于他们就是节日,他们相信,过了今天,他们的国家将会距离六冠更近一步。在这座巴西第二大城市里,满城尽是巴西黄,在科帕卡巴纳海滩,依帕内玛海滩,拉帕酒吧区,甚至是基督山糖面包山,每个地点都被巴西人占据,他们需要占据最佳地形,在赛后肆意狂欢时,让全世界看到他们的舞姿,听到他们的歌声。里约的民众们,在赛前完全是以一种狂欢的心态“庆祝”比赛的到来,一如这十几天的状态,这种疯狂从赛前就开始,一直持续到赛后,从赛场一直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而这一次的赛前的狂欢,成了巴西球迷的绝唱。

还记得笔者在首日抵达机场的时候,恰巧赶上巴西队的比赛日。一下飞机,比赛刚好开始。那是我看到的最快节奏的一次巴西,机场的保安魂不守舍地看着手机,银行兑换点快速地点钞,的士司机狂奔于高速公路。确实,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足球无关生死,但是对于巴西人来讲,可能高于生死的意义。在中国,北京的球市应该是我在国内感受到的最疯狂的球市,但是和巴西民众的疯狂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在里约,见到了几位北京球迷,以及国内的著名解说员宋健生,他们也无不感叹巴西民众对足球的热爱简直不可思议。“巴西球迷给巴西世界杯加分太多了,外来的朋友都觉得来到了一个只为足球而生的国家。”他们从未担心和怀疑过自己的国家会输球,就像他们从不怀疑桑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舞蹈一样,他们为自己是巴西人而骄傲。巴西球迷告诉我,巴西的狂欢节每年2-3月举行,但是今年的6-7月,也是巴西的狂欢节,只因世界杯的到来。

冷酷的时刻

狂欢节有落幕的一天,狂欢也有终止的时刻。但是这个时刻来的有些突然,这种方式来的让人唏嘘。其实,从克洛泽进球破纪录,德意志战车第二次攻陷东道主的大门开始,比赛已经结束了。这像是病人被告知患上绝症,静静等待死亡时刻的状态,什么都该做,又什么都做不了。比赛继续,噩梦未止。一个一个进球接踵而至,就像当年拆除马拉卡纳球场部分设施的铁锤一样,一锤一锤凿进每个巴西人的胸口,那么深,又那么痛。那么想哭,又哭笑不得。酒吧里的巴西球迷瞪大双眼、张大嘴巴,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确认这不仅仅是一个夜间的噩梦而已,而是一个光天化日之下的噩耗。

比赛结束了,终于结束了。里约一片寂静,很多国内朋友担心的大规模骚乱并没有上演,因为这一刻的巴西民众连上街的力气都没有。是的,在比赛过程中,我本想拍摄一些狂欢庆祝的场面,所以想沿着拉帕酒吧区走访很多巴西人常去的看球场所。结果,在第一间酒吧我就停住了,因为这条原本你都要堵住耳朵才能踏踏实实走过的街道,现在像战争后的废墟一样狼藉,没有声音。连手机信息提示声都可以听到。是的,来里约半个月了,这是最安静的两个小时。这种安静,本不该属于这个热爱音乐和舞蹈的国度,更不该属于这里热情好客的人们。巴西,哪怕你哭,也请让我听到声音。

“和1998年世界杯决赛一样奇怪的比赛,这不是足球,这是欺骗。”这是我和一位同行的感受,也是很多球迷的感受。这种感受,其实源于不能接受。我相信有太多没有主队的球迷,在这一届世界杯都选择了支持桑巴军团。因为这届世界杯,足球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在世界杯的极乐世界掩盖之下,民众已经忘记了贫困。世界杯前各种各样的罢工游行,安全问题的诟病,国际媒体的质疑,本地国民的反对,都让比赛本身就充满着不确定性。可能是因为足球的伟大,让这些质疑的人闭上了嘴巴,让那些反对的国民举起了酒杯。

花费重金筹办世界杯,而真正需要改善的民生问题,却依旧缺斤短两。7月的本土世界杯本是一个救赎的机会,如果能够顺利夺冠,至少可以撑到10月的总统大选。这个爱笑的民族,在这样的生活状况之下,依然骄傲的跳着桑巴,欢快的唱着歌曲。足球背负了太多,不只是胜负而已。但是世界杯就是弱肉强食,胜负确实决定了太多。

一切都很正常

输球了,就得找原因。和弗拉门戈的青训主管何塞聊天,他认为这届巴西队拥有着非常出色的球员,每个位置的人员水平都比较平均。我的理解是,巴西人护犊子,尽管对足球的要求近乎苛刻,但是对自己的孩子一定是保护保护再保护。如果从团队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这届巴西队是最平庸的一届,并不拥有夺冠的绝对实力,板凳深度也并不像印象中的桑巴军团,连替补都可以组一支冠军球队。而且这支巴西队更像是一支传统意义上的欧洲球队,对纪律性的要求多过以往。这是一种跟随潮流的主动进步,还是对无米之炊的无奈妥协,见仁见智;个别球员的角度,我坚信内马尔是近三届世界杯巴西最弱的10号,小组赛的进球让球迷们忘了他上赛季在巴萨时好时坏的表现,更忘了他根本就不是可以改变比赛局势的球员,而更像是罗比尼奥之流的MPP(最受欢迎球员),而非MVP。进入到淘汰赛之后,他更是一球不进,最后的受伤,其实说狠一点,可能是个更好的结果。相比以往的豪华之师,2014版的桑巴军团,个别位置的球员确实配不上这件五星战袍,所以“六星巴西”,只能留待下届去梦想了。

全球关注世界杯的热度,并不会因为东道主的告别而停下,为足球疯狂的节日气氛,也没有因为巴西人的落寞而减弱。但是,从一个无主队的球迷角度,以一个在巴西采访生活几个星期的媒体人的观点,我依然认为巴西队没能进入决赛,令本次世界杯失色不少。1998年的法国,2002年的韩日,都是因为主办方的好成绩而让“足球狂热症”蔓延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而作为近20年最具夺冠资格的东道主,联合会杯的冠军球队,巴西队确实没有理由不为巴西人民拿到这个冠军。但1比7的比分,遗憾在哪?本该伤心,仔细想想这样的阵容打入四强,何必伤心?第二天早上,我看到了一位身穿内马尔球衣的巴西孩子的笑脸,是的,其实大笑也该是现在巴西的一种选择,因为这是一种释放,这也是一种释然。有句名言叫“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现在应该换成“永远不要高估一颗冠军的心”。足球尽管是圆的,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但是毕竟还是人踢,不该发生的多数时候不会发生。

德国和阿根廷,两支本次世界杯赛出错最少的球队战斗到了最后。决赛前,再次回望本届世界杯,其实最该要感谢的是那些后起之秀们。感谢黑马一号哥斯达黎加,感谢曾经给我们无限期待的哥伦比亚,感谢将团队合作做到极致的希腊,感谢半路杀出的阿尔及利亚。他们的独特表现,让无数“英迷”、“意粉”、“西痴”和“葡挞”们梦断基督山下。世界足球的发展趋势,不是强队不再强大,而是弱队已经长大。

“恐惧刻在孩子们的脸上,麦田已倒向战车经过的方向,蒲公英的形状在飘散它绝望的飞翔,她只唱只想这首止战之殇。”周董的歌词唱的是真正的战场,而在足球的战场上,没有恐惧,不许绝望,因为战斗还在继续!止战之殇,送给巴西。2018年,我们俄罗斯见。?

昂贵的巴西

巴西的生活成本有多高?记者给您算几笔账。案例1,中端的餐厅,是中国球员唐诗带我吃的一餐饭,4个人3个菜加上1瓶酒,花费了大概1500元人民币;案例2,饭后的消遣,在里约著名的拉帕40酒吧,5瓶啤酒加上一盒洋葱圈,花了650元人民币。

如果前面两个案例,您认为是比较奢侈的享受的话,咱们说说基本生活。案例3,两人吃牛扒午餐,加两杯饮料,也要300人民币左右。案例4,超市的矿泉水一瓶要6块,一包薯片要14块。这种物价,对于从生活成本很高的香港到来的我,依然足够震撼。在2003年出现了经济负增长之后,严重的收入不均衡,让巴西这样的物价水准变得有些不可思议。案例5,小弟无才也无财,所以住在里约的一个“号称”三星级的酒店里,但我的感觉有点像国内的快捷酒店,可是收费一晚在2500人民币左右,这还是提前几个月定的结果。案例6,在这里的动物园,博物馆等巴西人常去的景点,本以为价格低廉,但是去了才发现,一张入场券也要几十人民币。这对于很多工薪阶层,如果周末节假日想去散散心的话,成本确实太高了。

猜你喜欢
桑巴巴西队巴西人
内马尔回归,这支巴西队有多强
8万巴西人移民葡萄牙避乱
大逆转
“桑巴荣耀”背后的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