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架下的追梦人

2014-08-06 09:29吴英杰
共产党员·下 2014年7期
关键词:学武南山水井

吴英杰

沿着101国道从朝阳市区驱车向南行驶20公里,你会被田野里的千余根水泥柱所吸引,这就是联合镇大三家子村酒葡萄基地。让祖祖辈辈以种大田为生的村民走上新型致富路的“推手”,就是村党支部书记马学武。

让“特区”不再“特”

过去大三家子村是名副其实的穷村、乱村,村班子涣散,干群关系紧张,一度被人们称为“辽西特区”。面对这一实际情况,2001年,联合镇党委找到了正在经商的马学武,让他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上任伊始,马学武便和村干部一起“约法三章”:准时上下班,岗位上守得住;不准吃官饭,手口管得住;热情待村民,工作讲感情;事事先带头,让百姓看样板。

大三家子村东山组多年来一直人畜饮水困难,全组仅靠一口水井维持生活,整体搬迁势在必行。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马学武多次往返省市有关部门,争取援助。诚心终于换来了项目的启动,围墙、装修资金陆续到位,每户村上又补贴2000元。村民的新居都做到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每户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一座30吨的蓄水池也很快完工。2001年10月底,村民喜迁新址,并吃上了自来水。

受益的不只是东山组。2006年,同样因吃水问题发愁的南山组74户村民也吃上了自来水。在马学武的带领下,大三家子村又新建了东庙到南山组的双孔桥涵、150延长米的过水桥,新建了学校校舍、占地12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和文化广场。

是“马蜂窝”也得捅

过去,村民祖祖辈辈一直种着玉米、高粱等传统作物,靠天过日子。村干部们也曾尝试改变种植结构,例如推广大扁杏,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刚栽上的树苗一夜之间全部被人拔掉。“百姓不支持,谁也不好使。”村民们背地里议论着。“只要让老百姓富起来,再大的‘马蜂窝也要捅!”马学武信誓旦旦地说。在各级组织的支持下,村党支部打响了产业调整的“第一枪”。马学武先是组织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前往河北省昌黎县实地考察。回村后,马学武立即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分析总结产业调整的好处,由党支部成员先行试种酒葡萄。2007年,针对部分村民仍有顾虑的情况,马学武提出,以村委会名义,采用反租倒包的形式,进行示范性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村民从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于是,村里以每亩地500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承包土地,并承诺:“葡萄见效益时,百姓若想要回土地,自己经营,村里再把葡萄地以成本价反包给他们。”

胜利之花要由汗水来浇灌。马学武多方筹集资金,几乎是吃住在施工现场,租用挖掘机等大型机器挖沟、整地,使得278亩酒葡萄种植园区迅速建成。以后几年其规模成倍递增,酒葡萄生态景观农业已经形成。最关键的是,群众尝到了改变种植结构的甜头。

“有事就找马书记”

“这个‘老马,不仅敢闯敢拼,能做大事,也善做小事。”于是,村民家里一有大事小情,就都来找马学武。2007年的一天,南山组村民崔忠正在家中淘一口年久失修的水井,突然土石塌陷,他整个人顿时被埋在水井里,命悬一线。妻子在井上撕心裂肺的哭喊引来了邻居,大家伙儿的第一反应就是“快给马书记打电话”。马学武赶到现场后,当即拨通了在村附近施工的高速公路建设单位负责人的电话,请求支援。在马学武的指挥协调下,经过20多分钟的机器作业,崔忠终于露出了身子,大家赶紧把惊魂未定的崔忠拽了上来。现场的掌声骤然响起,崔忠家人在马学武面前“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满脸都是感激的泪水……

几年来,村民们已数不清马学武为他们解决了多少难题。“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大家都过上好日子,都富起来,就是我追求的梦想!”葡萄架下,马学武面带微笑,自信地说道。

猜你喜欢
学武南山水井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无线仿真在基站搬迁评估中的应用
水井的自述
柳学武
凡水井处皆听单田芳
南山
乌龟与水井
读书感怀
Path tracking for vehicle parallel parking based on ADRC contro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