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4-08-07 11:22张鹏贵苏海卿高光明
当代医学 2014年28期
关键词:股骨钢板部位

张鹏贵 苏海卿 高光明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张鹏贵 苏海卿 高光明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DHS内固定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抽取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1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57)。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DHS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状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仅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生的发生几率,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股骨粗隆间;股骨近端锁定钢板;DHS内固定;骨折

临床研究表明,老年人群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发人群,骨质疏松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诱因。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临床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呈上升趋势,直接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主要采用保守治疗,患者的死亡率很高。因此,手术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为探讨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对收治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1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43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70.18±2.13)岁,骨折时间1h~2d,平均时间(1.13±0.51)d。其中,左侧66例,右侧48例。本组114例患者中18例坠落伤,57例跌倒损伤,31例车祸,8例其他。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57),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DHS内固定治疗,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受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观察患者骨折部位进行骨节牵引,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内科疾病或肾脏受损状况,并给予对症处理。手术前,患者取仰卧位,2组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取软垫将股骨粗隆间骨折部位垫高,充分暴露患肢。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1.2.2 手术方法 (1)观察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锁定治疗。术前准备完成后,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处理,避免出现骨折块游离的现象。使用固定支架将患肢固定,行C臂透视检查,了解患者复位是否良好。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消毒,避免切口感染,于患处行5cm左右的切口,尽量保证皮肤组织与骨膜的完整。充分暴露患处后,采用克氏针固定,于股骨的外侧设置钢板,保证其紧贴于股骨干,取螺丝在骨折部位远端进行钢板固定。固定期间切记勿固定过紧或过松,避免影响骨折部位愈合。手术完成后,清洗手术部位血迹,放置引流管。

(2)对照组患者给予DHS内固定治疗。于股骨粗隆间骨折部位取10cm左右切口,将皮肤组织与筋膜完全分离。经大粗隆处插入导针直至股骨软骨,了解大粗隆的深度,钻孔,设置动力髋螺钉,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避免出现错位现象。清洁手术部位,放置引流管。

1.2.3 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有合并症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常规治疗(36±12)h后,拔除引流管。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行康复训练,降低患者出现压疮、关节功能受损的几率。

1.3 临床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临床治疗时间,根据临床治疗资料,了解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痊愈:粗隆间骨折部位愈合,未见错位现象,未出现疼痛感,关节活动功能未受损,患者能够生活自理。(2)显著进步:粗隆间骨折部位基本愈合,未见错位现象,伴随出现轻微疼痛感,关节活动功能为完全受损,活动功能受限。(3)进步:粗隆间骨折部位愈合不理想,伴随出现疼痛感,关节活动功能受限,患者无法进行生活自理。(4)无效:骨折愈合状况较差,出现错位现象,伴随出现剧烈疼痛感。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各项指标比较 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临床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可见,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各项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老年患者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发病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临床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也不断增多[1-2]。传统上主要采取保守治疗,该治疗方法治愈率低、并发症多。因此,手术逐渐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DHS内固定两种。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期间未将皮肤组织与筋膜彻底分离,手术创伤小,可缩短患者切口恢复时间。临床研究表明[3],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固定方式更加贴近于患者的股骨部位,呈前屈型,可保证钢板固定后紧贴于股骨部位,避免治疗后粗隆间关节受损。进行钢板内固定时,钢板上的螺丝钉固定较为紧密,平均分布钢板对骨折部位的压力,避免对同一部位造成压迫,出现骨骼异位的现象。相关学者研究时发现[4],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主要采用三角形式进行钢板固定,该固定方式可以避免钢板固定后血液循环异常,降低骨骼塌陷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DHS内固定法,手术切口相对较大,且需将皮肤组织与筋膜彻底分离。该方式不仅会增加术后出血量,还会造成手术创伤,延长骨折部位的愈合时间[5]。DHS内固定方式钢板放置的位置相对较深,进行钢板固定时,对螺丝固定的松紧程度和位置难以掌握,可能会出现骨折部位异位的现象,从而对股骨粗隆间处的关节活动功能造成损伤[6]。本院对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疗效为100%,对照组临床疗效为92.98%,可见,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研究表明[7],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关节部位受损较小,经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且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l] 程刚,刘耀明,贺云飞,等.LCP、DHS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2(3):44-47.

[2] 刘涛.探讨不同方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J].当代医学,2014, 20(15):92-93.

[3] 孙国伟,李宏伟,李龙杰,等.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和动力骸螺钉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8): 1730-1731.

[4] 刘勉跃,廖海雄,赖志军,等.DHS·PFN和LcP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对比[J].河北医学,2012(5):590-592.

[5] 周国强.解剖型钢板与动力骸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陆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6):1279-1280.

[6] 卢志军,胡军,赵伟林,等.DHS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100-102.

[7] 闫剑平,张永,孔亚军.股骨粗隆间骨折四种手术方法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149-15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8.083

陕西 719000 榆林市第一医院 (张鹏贵 苏海卿 高光明)

猜你喜欢
股骨钢板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