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内逆行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研究

2014-08-07 11:22罗丹霖
当代医学 2014年28期
关键词:胸膜炎结核性尿激酶

罗丹霖

胸腔内逆行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研究

罗丹霖

目的 探讨胸腔内逆行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湖南省胸科医院8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n=40),对照组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持续的胸腔引流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尿激酶,并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8h,期间嘱咐患者反复行左右翻身处理,连续治疗1周后,比较2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及治疗后肺功能。结果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分隔、胸膜增厚及胸膜粘连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FEV1/FVC以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能显著减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发现胸膜增厚和粘连形成分隔的比率,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胸腔;逆行;尿激酶;结核性胸膜炎

随着肺结核的死灰复燃,加上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抵抗力越来越低,目前结核疾病亦越来越多,加上近年来人口流动性的增加,结核性胸膜炎的患病率亦出现明显的上升。尿激酶为人尿液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催化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一分子的尿激酶能产生一分子的纤溶酶,临床用于血栓性疾病[1]。而胸腔内主要治疗是针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讨胸腔内逆行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6±2.9)岁;发病部位:左侧19例,右侧2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8~51岁,平均(35.9±2.9)岁;发病部位:左侧20例,右侧20例,2组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根据患者痰涂片、痰培养结果结合患者既往治疗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并通常影像学检查确诊胸腔积液后在积液处或下胸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持续的胸腔引流术,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尿激酶(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485),向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50mL后,立即注射尿激酶10万U,并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8h,期间嘱咐患者反复行左右翻身处理,连续治疗1周后,比较2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及治疗后肺功能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分隔、胸膜增厚及胸膜粘连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FEV1/FVC以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比较[n(%)]

表2 2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渗出液中含有丰富的纤维蛋白,其作用是在胸膜纤维化过程中于脏层及壁层形成网格状粘连,促进多房性胸腔积液的产生,因此,结核性胸腔积液容易形成包裹性积液、胸膜粘连和增厚[2]。出现胸腔积液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预后主要分为两种,完全修复即病变得到根治[3],患者胸膜腔恢复基本正常,其次是因为胸膜腔内纤维蛋白的形成,而出现胸膜腔的粘连以及肥厚,临床上对于结核性胸膜炎出现胸膜粘连和肥厚的比率可超过30%[4],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而病因学研究主要提示出现结核性胸膜炎主要是因为胸腔积液的发生导致的患者凝血功能的激活,促凝物质的释放增加,同时纤溶活性受到抑制而出现反复的胸膜腔纤维蛋白的形成,由于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失衡,出现纤维蛋白的反复持续性的沉积,在成纤维细胞的聚集及增生影响同时,胸腔积液内的胶原蛋白激活而凝固成块,出现弹性的纤维蛋白板在病变部位的脏壁层胸膜之间可形成一层新的纤维素膜,新形成的纤维素膜将对胸腔腔隙进行包裹和分隔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联合使用尿激酶,治疗过程中出现分隔、胸膜增厚及胸膜粘连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FEV1%、FEV1/FVC及MV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激酶是一种溶栓剂,其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凝血系统中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具有催化裂解纤溶酶原而形成纤溶酶的作用,临床运用后能有效降解纤维蛋白血凝块的形成,并使其裂解为纤维分隔,通过胸腔内注射后达到降低胸膜腔积液黏稠性的目的,从而更有利于胸膜腔内积液引流出体外,且不易形成纤维素沉积。对于预防和治疗胸膜增厚出现的胸膜腔的粘连以及间隔的形成有一定效果,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使用后可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及发生胸膜粘连的比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余英姿等[6]认为针对急性结核性胸膜炎尤其是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通过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并使用持续胸腔引流后,通过胸腔引流管逆行注入尿激酶,可以显著减轻患者出现胸膜增厚和胸膜粘连的发生率,而且其安全性较高,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治疗期间患者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不受影响,而且体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已不受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尿激酶胸腔内注射能显著减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发现胸膜增厚和粘连形成分隔的比率,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1] 郑法德,刘斌.胸腔静脉导管留置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60例[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0):1262-1263.

[2] 黄炎明,谢灿茂,左万里.胸腔内注人肝素或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3):247-250.

[3] 孟凡静.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J].河北医学,2008, 14(10):1193-1195.

[4] 王玉梅,林照亮,钱福永.胸膜腔内注入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7):680-681.

[5] 杨智,麦洪珍,蔡春葵.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73-74.

[6] 余英姿,李文彬.胸腔内注入尿激酶预防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增厚、粘连的疗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2006,23(1):64.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8.106

湖南 410013 湖南省胸科医院内六科 (罗丹霖)

猜你喜欢
胸膜炎结核性尿激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和解化络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腔积液8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