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14-08-07 06:42涂德青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创造力古诗想象

涂德青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114-01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颗瑰丽的明珠,我国素有"诗国"之称,所以让小学生读些古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情的感染,理的领悟是必要的。但时过境迁,历史背景,人情风俗,字词语义的古今差异以及古诗精炼含蓄,抽象概括等特点,形成了古诗与小学生理解能力之间的"隔膜"。因而,在古诗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教学情境;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体悟诗情,感受诗美。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方面我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1.译句体境触发想象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

1.1诗句促想象。跳跃性是诗所特有的语言特征,古诗自然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即使学生把诗的每词每字的意思都弄懂了,却仍然不能把句子翻译到位。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发挥想象,把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空白"填补起来。

如《锄禾》中"粒粒皆辛苦"句,学生一开始都译成"一粒一粒都饱含着辛苦",老师启发学生:想象一下农民酷暑时种下秧苗,刮风下雨天施肥拔稗草,凉秋天气收割稻子的情景。然后再翻译,便会想到应该是"一粒一粒都饱含着老农的辛苦",利用想象把词与词之间的空白填补了起来。

1.2体验美境促想象。首先,发挥想象体验诗歌画面美。在中外艺术史上,许多人把画与诗相提并论,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达芬奇把绘画比做"哑巴诗",诗比做"瞎子画"。后人评论诗、画更以苏轼评论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最高境界。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有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如果教学利用得当,这些"无形画"无疑将为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其次,发挥想象,体验诗歌的意境美。在古诗中,作者在描绘画面的同时,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意愿寄托其中,从而创造出情境交融的艺术境界。诗歌也因此有了意境美。不光从文字到形象的转化需要发挥想象,从形象的感受到情感的体验同样需要有想象的参与。

2.抓"眼"悟理引导发散

有关研究表明:创造性解决问题需要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方式的结合,但与个体发散思维更为密切。因此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又一个重要举措。

2.1抓"词眼"促发散。古诗语言精当确切,凝炼含蓄。在一首诗中,往往有一词一字用得特别妙,特别传神,我们把这些字词称为"词眼"。著名的例子如贾岛的"推敲"。小学古诗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可通过这些字词的分析比较,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2.2悟哲理促发散。小学语文课本所选古诗中,有一些是"哲理诗",典型的如苏轼《题西林壁》,王之涣《登鹳雀楼》等。这些古诗,除了描写景物、叙述事件外,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

3.设境实践鼓励创新

有人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研究表明,广泛的实践活动能使青少年具有较多解决问题的机会,而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有益于创造人格的培养。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的新需要,往往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1演中创新。对于有人物活动,隐含对话情节的古诗,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表演的方法鼓励创新。有位老师在教《寻隐者不遇》时,要求同学上台表演作者跟童子松下对话的情景。还有位老师在教《小儿垂钓》时,叫同学表演问路人和垂钓小儿的动作。这样的活动寓教于乐,演中有创新,收到了很好效果。

3.2画中创新。对于描写山川风貌,风土人情或生活场景的古诗,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绘制简笔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教师理应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每一课,都应找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先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描写了什么?(高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诗人又是抓住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把这些景物集于一幅画面上的?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多彩的秋色图。接着,让学生动手把脑中浮现出的画面画出来:远处,有一座宁静的山庄秋色正浓,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山民居住的小屋炊烟袅袅;近处,夕阳下的枫叶一片红艳……然后让同学之间相互比较讨论,说说自己的创意。这不仅是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从中得到美的愉悦,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

3.3写中创新。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学的最后,老师进行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的场面,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自己最不舍的人。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书写出自己的诗篇。我们不强求学生的诗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正是他们一个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吗?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在古诗教学中,不应把教学局限于对前人遗留下来的文学作品进行剖析、理解,而应该寻找创新教育的支点,树立学生的创造观念,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养成创造的习惯,从而使他们能"真正成为以创造为己任的创造性学生"还可以设计一些改写,扩写诗句或者如"××之后"一类题目,调动他们的创造思维。如学了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要求写一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的短文,既要能立足课文,又要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创造。

小学古诗是一笔财富,只要为师者好好利用,精心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身也可获得创造的乐趣与享受。

猜你喜欢
创造力古诗想象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拟古诗”之我见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