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014-08-07 06:42田桂萍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驱动信息技术

田桂萍

摘要:"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应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研究性学习。本文对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设计;操作;层次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179-01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种方法。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任务驱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仅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合理运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创设生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一个明确的任务作为目标,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想象为与创造欲的教学形式。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探索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具体的"任务",接下来紧紧围绕如何完成任务来展开,任务完成时,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取得预期的目的。教学过程因为有了一个十分具体的教学目标――"任务"而显得有条不紊。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教师答疑并提醒全体注意,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教学程序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

2.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动机是"为了什么",目的是"达到什么",没有动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作为教师演示的课件,一定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制作,才能达到"任务驱动"的目的。在教师演示讲授操作步骤时,尽管"全体广播"使学生只能用视觉、听觉,不能操纵计算机,但是教室里鸦雀无声,竟没有一个人不是全神贯注盯着显示器的屏幕,这时的学生求知欲望最强,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想学会这引人入胜的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也就是说,"任务驱动"创设着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2.3给予学生成就感。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教学思路、教学过程,还有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必须动手的特点,使教师的教法不可以纸上谈兵,也使计算机的考试不适于死记硬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

2.4开拓学生的创造力。"任务驱动"对于学生,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接踵而来的便是创造丰富多彩的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创造力。计算机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

3.要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合理组织课堂活动

信息技术具有内容浩瀚、广博,瞬息万变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接合点。

3.1创设情景,提出任务。 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和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完成任务的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营造自我学习、探索、协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3.2指导分析,自主学习。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②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③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3.3强化实践,解决任务。 通过实践探索、协作学习、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策略,训练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3.4点拨评析,扩展深化。 学生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对学习情境的有效利用,建立自己的思维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以个人成果(如独立完成的作业、一个研究报告或是一个电子作品)的形式出现,这时学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必须通过教师对其学习成果的分析、评价,以达到完善认知结构、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总之,"任务驱动"是现在一些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值得深入探究。但也要科学地、辨证地予以看待。任务驱动不是万能的,很多内容也不适合用任务驱动。所以,要合理地运用任务驱动,必须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驱动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对此,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与探索。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驱动信息技术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