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中的创新教学

2014-08-07 06:42丁雅茹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创新性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丁雅茹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225-01在中学历史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通过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这是一条基本的途径。具体落实到教学,我的做法是:

1.创新教学的开展背景

传统教学的局限性。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采取灌输式的一讲到底的陈旧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地位得不到应有的确立,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教科书。近十年来,史学界研究的成果丰硕,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涉猎历史上重大历史现象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恰当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那种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产生的知识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迷信和以固定观念看待事物,以老经验处理新问题等都是阻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一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有追踪历史学科学术动态和学术研究的能力。"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保障。

2.创新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

2.1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2.2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联系,包括学科重点知识的挖掘、学科内知识的联系、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它是学生学习能力强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近年来高考对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重点。只有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和联系,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教材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图表等,首先直接反映相关部分的主题,体现为显性知识。同时,它们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他部分的主题,体现为隐藏性知识。在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对隐藏性知识深入挖掘和联系,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如1865年,美国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对美国领土扩张这一主题来说是显性知识,在隐性知识上则反映出:俄国在1865年之前是一个地跨欧亚美三洲的大帝国。教材中这类隐藏性知识不少,可作为学生能力开发的重要题材。

2.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2.3.1重视学科活动。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教师要充分重视历史学科活动课,使创新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初中历史是基础学科,历史教学内容丰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教师要创造性地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新性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用适当的创新性教学形式、创新性教学方法、创新性教学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而培养学创新思维的技能技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书面表达的训练可以与口头表达结合起来,如讲历史故事之前,要让学生写发言稿。因为只有把提纲写好,才能进一步写出条理分明的文章来。

2.3.2丰富课外活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那就太狭隘了。教师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征文比赛等,鼓励学生从剪报、贴报到自己办报。还可让学生准备一个"历史随笔集",自己给这个集子命名,自己设计封面,自己给这个集写一篇创刊词,再定期将自己的对历史感想纳入"集子"里。应该说这个"历史随笔集"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创新能力的园地,提高了他们创新的技能和素质。我指导学生进行"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比赛,讲历史故事比赛,历史知识抢答比赛,历史讨论课和历史辨论会等,举办这些历史活动课确实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到相当的水平。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历史课教学形式灵活,喜欢参与,因为激发了学习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并能联系实际去考虑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意义所在。

2.4采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的评价机制。学生的见解是不是创新,应该怎么看呢?作为中学生要做出某种绝对的"新发现"是十分困难的,许多令他们欣喜若狂的"发现"其实往往只是别人早已知晓的常识。要求中学生都有完全意义上的创新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只要学生的"发现"是经过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的,就可以视为创新――相对于学生已知领域的创新。我们所寻求的,主要是这种"相对创新"。这样的要求是符合中学生发展实际的。及时肯定学生的这种"相对创新"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现在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更有助于他们将来作出超越他人的真正创新。

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和历史赋予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创新教育必须遵循"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达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两者有机统一。"历史教师必须当好"学习指导者"和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逐渐自主营造创新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历史,认识历史的观点、态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创新性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